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国说唱艺术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说唱艺术虽源远流长,然探源者鲜。本文出于青年之手,作为一个青年人能在资料匮乏之下,用工作之余孜孜以求,此种精神,诚为可嘉。为奖掖后学,特予刊出。  相似文献   

3.
决策艺术主要类型哲学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用人”、“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处理人际关系”等九类决策艺术以及提高决策艺术水平途径,从哲学角度予以探讨,并引历史上决策名家的决策实践为例证。  相似文献   

4.
<正> 青海省著名的藏传佛教名刹塔尔寺,除了它金碧辉煌的建筑艺术和独具风格的绘画、堆绣艺术之外,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的灯节之夜,还举行“酥油花灯会”,使成千上万名佛教信徒和游客争相观摩,交口称誉。  相似文献   

5.
中国藏族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始建于藏历第十二个甲子的已丑年,即公元一七○九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当时,清统一了中国,而位于西北的蒙古各部则互争权势,争战频繁。其中信奉佛教格鲁派的厄鲁特蒙古素与西藏有着密切联系。继而厄鲁特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统治了西藏之后,广泛地与周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统治阶级相结合,扩展其势力。当时,清政府为了稳定广大藏族地区的社会秩序和牵制散居在新疆、青海一带地区的厄鲁特蒙古诸部,积极采取“兴黄教以安蒙古”,“以教固政”的政策,扶植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分封了五世达赖和固始  相似文献   

6.
杨红伟 《江汉论坛》2012,(4):106-114
拉卜楞寺作为安多藏区清代中后期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它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清朝"众封多建"的宗教抑制政策,是清政府扶持的结果。这与拉卜楞寺积极拥护中央政府的政治认同有关。尽管如此,出于王朝国家政治安全的考虑,清政府不愿看到拉卜楞寺政教集团发展成为一支难以驾驭的力量,因而与拉卜楞寺快速发展相伴的则是随之而来的抑制政策。但作为具有自身利益追求的政教集团,拉卜楞寺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不触犯王朝国家政治、宗教政策底线的情况下,进行着宗教扩张的反抑制策略。由此,在拉卜楞寺与清政府之间进行着多层次的博弈,表现为拉卜楞寺与清政府不同等级政治层面上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构成形式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传统戏曲的结构、行当、表演特点和剧种名称等作了系统扼要的评析和溯源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又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灿瑰宝,它在文学艺术上的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建树,赢得了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清代文评家金圣叹曾将它与《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并列为“六大才子书”(金圣叹评点本《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令人深思的是,《庄子》作为一部哲学著作,为何在艺术上能取得那样杰出的成就?他是怎样从古朴的哲学土屋跨入华美的艺术之宫的?许多人把这归之于庄子的艺术天赋或是楚文化对庄子艺术的特殊影响,而很少有人肯定庄子哲学思想对它艺术表现形式的决定性作用。相反,倒有不少人持这样的观点:《庄子》的艺术是好的,但思想是消极反动的。把内容与形式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笔者认为,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而且也有违于《庄子》的实际情况。只要深入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决定《庄子》艺术表现形式的,正是它的哲学内容。换一句话说,《庄子》在艺术上的“奇功”,与哲学思想上的积极因素是分不开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点滴探讨,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拉卜楞寺藏经楼馆藏的藏文典籍和档案的产生、种类、数量、价值和传统保存方法。这些藏文经籍和档案内容涉及史学、文学、美学、社会学、建筑学、材料学等领域,对研究藏传佛教、民族关系以及甘、青、川毗邻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物质文化和光辉灿烂的精神文化。尤其自佛教从印度传入雪域高原,经过与吐蕃的本土文化的斗争和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后,千余年来,在这块神秘而又古老的土地上,高悬于世俗生活上,以其神秘性和思辨性,组成藏族社会特殊的意识形态,赢得了封建统治者的青睐,从而使政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政教会一的政体格局。宗教思想渗透和投射到藏族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之中,成为藏民族伦理道德、风尚习俗的基本内容,以准则的形式规范着整个社会,对政治、经济、文化、道…  相似文献   

11.
禹步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以来,大批跛者加入到"以舞降神"的巫师行列。随着跛巫群体的发展,巫术舞中"步不相过"的蹇跛步法逐渐为众多术士所认同。惯于假托的战国术士宣称这种巫术舞步出自夏禹,并将其命名为"禹步"。从此,禹步即被所有术士奉为经典性的基本步法,且对宗教、巫术等仪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神化跋步、确立"禹步"名称方面,迷信巫术和崇拜夏禹的墨家学派曾起过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莲探源     
“采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常见主题之一。从发生的时间上看,采莲分为秋天的“采莲子”与春夏之交的“采新莲”;文学作品中的“采莲”,多为描绘春夏之交的采新莲。从发生的地域上看,“采新莲”最早产生于古代荆楚“江南”地区,是古代江南地区的端午民俗,以后才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个人主义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个人主义有三个主要来源古希腊文明、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个人主义首先在古希腊文明中孕育生发,继而在以后的文艺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中逐渐发展,最终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14.
官僚主义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着官僚主义,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书法的起始年代,可以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和文字学研究的成果,合理地推出它的相对年代来。  相似文献   

16.
三井探源     
有些井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有名的原因常常与一个名人联系在一起,以致井因人而得名,而人也因井的长期存在或井事常传而传至现代,使井成为一种文化遗迹。南朝陈的末代皇帝陈后主有景阳殿,殿旁有景阳井。由于陈后主每日沉溺酒色,不理朝政,侥幸以长江之险抗拒隋兵...  相似文献   

17.
风格探源     
“风格”本是晋宋以来士大夫阶级品评人物时常用的一个词汇。最早见于宋葛洪的《抱朴子,疾谬》篇。文中说:“以倾倚屈申者为妖妍标秀,以风格端庄者为田舍朴呆。”风格在此处是指人的风度品格。《晋书·庾亮传》写庾亮“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老庄,风格峻整,动由礼节,闺门之内,不肃而成。”这都是形容人的风范品格。当时对风格的看法,是和晋宋以来九品论人的门阀制度有关系的。因为当时通常对人的才性,多从他的风度和品格去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探源魏绍馨早在二三十年代,许多人就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对五四白话文运动及整个新文化运动进行初步的反思与总结,他们见仁见智各抒己见,虽没有形成共识,但有一点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决不只是几个人闹起来的,它...  相似文献   

19.
晋商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商探源邱文选自公元前11世纪初叶,周成王封叔虞为唐侯起,到公元前678年晋武公以旁支取代晋国国君之前的近三百年间,晋国基本上处于“百里偏候”的闭塞时期。《左传》说:“今晋国之方,偏候也,其土又小,大国在侧”。在此将近三个世纪长的时间中,虽然叔虞初封...  相似文献   

20.
血尿探源     
正常人的尿液是一种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尿液中绝大部分是水,还含有一定的钾、钠等无机盐和尿素、肌酐等有机物。当尿中出现红细胞时称为血尿,少量的血尿,肉眼尿色正常,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红细胞,称为显微镜血尿,每升尿液中有1毫升以上血液时,即可出现肉眼血尿,肉眼血尿呈鲜红色或如洗肉水样外观。 血尿是多种疾病或体内情况异常的信号。健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