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网络外部性与产品垄断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产品存在网络外部性时,垄断厂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如何分阶段提供产品并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以获得最大的利润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网络外部性可能会对消费者的预期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和利润.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构造一个两阶段的动态模型,分垄断厂商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提供同质产品和差异产品两种情形来分析了存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垄断厂商的动态价策略.研究表明,若垄断厂商在不同阶段提供同质产品,则第一时段的价格要高于第二时段价格的贴现值;若垄断厂商在第二阶段提供差异产品,则产品的价格会比没有网络外部性的情况下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企业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胥莉  陈宏民 《管理科学》2006,9(6):23-3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经济中普遍采用的单一定价策略采用者正在逐渐减少,尤其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产业中,更多地采用歧视定价策略.针对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业中双寡头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选择行为,将传统Hotelling模型中外生的定价策略作为内生变量,分析了厂商对单一定价和歧视定价的战略选择.模型的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表明:当网络效应不存在时,厂商或者同时采用单一定价,或者同时采用歧视定价;当网络效应存在时,由于网络效应的影响,厂商选择歧视定价的均衡条件放宽,导致厂商采用歧视定价比单一定价更具有成本优势,从而增强了厂商选择歧视定价的趋向.另一方面,若消费者对产品特征的敏感程度加强,也促使厂商选择歧视定价.  相似文献   

3.
从供应链角度研究产能约束往往忽视了企业间的横向竞合关系,本文构建了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对下游企业采取的两种不同策略的比较,分析了具有产能约束的网络型寡头垄断产业链中企业的决策问题,并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及价格歧视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外部性对产业链内所有企业的产量决策产生多种影响,但其最终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无论下游企业采取竞争策略还是合谋策略,下游企业的均衡产量均相等且采取竞争策略时获得较大产量,而上游企业在中间产品市场采取价格歧视策略将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寡头垄断企业往往通过二次定价或价格歧视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尤其是后入者经常采用先低价抢占市场,再高价获取利润的策略.研究了两个寡头垄断企业二次定价的竞争.证明了定价及总利润与转移成本负相关,第一阶段实行低价策略的寡头企业会在第二阶段定价中失去部分第一阶段获取的超额市场.将第一次定价产生的转移成本看作新产品投放市场广告或市场推广等成本效果,进一步讨论了产品在毗邻位置竞争的情况,指出寡头垄断的利润主要来自转移成本.  相似文献   

5.
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双边市场定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组内网络效应引入双边市场定价模型中,研究组内网络效应和组间网络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问题,突出分析组内网络效应对双边平台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建立两阶段的定价博弈模型,得到组内网络效应和组间网络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双边市场竞争价格均衡。研究结果表明,组内网络外部性强度对消费者价格和厂商价格的影响取决于双边用户接入平台后的市场结构,即在双边用户单平台接入市场结构和厂商多平台接入的竞争性瓶颈结构下,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双边市场定价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在这两种市场结构下,双边平台竞争获得的利润水平与组内网络外部性成正比,与组间网络外部性成反比。同时,双边用户的价格在单平台接入和多平台接入的市场结构下的大小关系取决于厂商组内网络外部性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对产品使用的习惯性将影响其复购选择,而企业根据消费者的历史消费行为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研究企业是否存在歧视行为及消费者的产品习惯程度对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利用博弈方法得到了不同情境下的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策略。研究表明:(1)消费者对产品的习惯程度不仅能够影响消费者行为,也能影响企业定价策略;(2)转移成本加大了企业对消费者的歧视程度;(3)企业倾向于采取歧视定价策略即给新客户提供价格优惠而给老客户收取高价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4)企业第一阶段的市场份额不能影响第二阶段定价,但能够影响企业两阶段利润。  相似文献   

7.
实践表明,作为典型的“双边市场”,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在运营初期的定价策略对平台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弥补当前实证研究的不足,文章以Armstrong的垄断模型为基础,采用加权两阶段最小二乘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Prosper.com在线个人借贷平台在2009年7月13日至2011年3月7日期间用户网络外部性特征和平台定价策略对借贷双方效用及平台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平台运营初期,用户之间存在显著正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和自网络外部性;用户价格弹性会随平台定价策略和平台的发展而变化;平台收入与用户价格弹性之间呈现负的规律性变化关系。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运营初期特征的同时也提出了当前理论研究的不足,兼具实践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外部性对产品销售的作用愈发重要.基于这一背景,探究网络外部性对质量差异化产品定价策略的影响.将网络外部性分为自身网络外部性和交互网络外部性两种类型,分别考虑两者对差异化产品价格、需求和利润的影响.结论如下:第一,仅存在自身网络外部性时,网络外部性不影响差异化产品的定价,但影响产品的需求和利润;第二,当自身网络外部性和交互网络外部性同时存在时,网络外部性将同时影响产品的价格、需求和利润.  相似文献   

9.
在改进的Hotelling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双垄断港口企业的定价模型,研究了仅一个港口企业采用差别定价时双垄断港口企业的均衡价格、需求和利润,进而与双垄断港口企业均采用单一定价的均衡价格、需求和利润进行对比,最后用实例说明了港口企业采用差别定价策略的动机.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当两个港口企业的服务水平相同时,采用差别定价的港口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因而另一个港口企业就有动机采用该定价方法;当两个港口企业的服务水平不同时,港口的位置、服务水平、内陆运费率等因素会影响港口企业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0.
水平差异产品的内生定价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一个存在定价策略选择下的三阶段Hotelling双头垄断模型,其中厂商可以选择采用单一定价策略或者歧视定价策略。模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表明厂商或者同时采用单一定价策略,或者同时采用歧视一价策略。当歧视定价的边际成本相对单一定价的边际成本不太高,或者消费乾注重产品特性差异时,厂商会同时选择歧视定价策略,尽管单一定价下厂商的利润要明显高于歧视定价下的利润;当歧视定价的边际成本相对较高或者消费者不太注重产品特性差异时,单一定价将成为厂商的最优选择。最后本文从社会最优的角度分析比较了两种这价策略下的社会净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存在战略购买需求的易逝资产销售策略问题。垄断厂商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确定易逝资产定价、供给、机制选择和配给策略,战略消费者通过锚定预期价格安排战略购买时机。不同于通常基于效用理论研究定价的思路,本文首先基于锚定效应和跨期价格均衡思想探寻不同战略等待购买规模的市场预期需求曲线和动静态定价区域;其次在众多预期需求曲线中寻找市场有效定价前沿(即有效预期需求曲线);再次在利润曲面上找出与有效定价前沿对应的容量扩展线(即最大利润曲线);最后沿容量扩展线和有效定价前沿搜寻最大期望利润及相应策略。研究表明,消费者保留价异质和需求不确定性是动态定价和战略购买存在的根本原因;市场在不同战略等待购买规模状态拥有不同预期需求曲线,最大战略等待购买规模状态预期需求曲线是市场有效定价前沿。动静态定价机制各有其所适用的容量和价格空间,消费者保留价水平和战略消费者规模决定动态定价空间大小,随机需求分布差异只影响动态定价空间形状(即影响需求弹性)。在跨期价格均衡区域内,提价和扩容都会加剧消费者战略购买程度,供给越大定价往往越低。战略购买不仅会降低厂商供给、定价和利润水平,改变不同类型消费者之间高低价购买机会,甚至还可能影响定价机制选择和配给策略。压缩过度供给和虚高价格空间可降低战略购买导致的利润损失。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考虑消费者行为的需求价格理论研究和运营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考虑客户同时表现出参照依赖和策略行为的场景下,本文构建了一个垄断厂商两阶段的多产品动态定价模型。该模型将易逝品的销售分为正常价格阶段和促销价格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多期。客户分为短视型和策略型,其中策略型客户会根据两个阶段价格的差异和获得商品的概率,决定是在第一阶段和等到第二阶段购买商品。基于随机动态规划的结构属性和超模理论,得到了两个阶段稳态价格的解析解,并且证明最优价格路径是单调且随着初始参照价格变化而变化。最后,通过对两种产品的数值实验,分析了各种参数对最优稳态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零售商可以采取多产品联合定价策略,即基于商店水平的定价策略,并通过调整核心产品的比重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支付工具发展初期市场特征构建双边市场定价模型,分析共同定价和独立定价策略下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新支付工具定价。研究显示:政府较企业对新支付工具制定更低价格水平促使用户支付选择转移,特别是在共同定价策略下会有效提升市场效率,达到社会福利最大;但若政府无法做到共同定价,特别在新支付工具成本优势不明显时,会使支付工具间存在过度补贴而降低社会福利,这时企业利润最大化定价为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王雪  魏航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5):129-137
产品众筹是一种常见的众筹形式,它要求企业为支持者提供创新型产品或服务作为回报。合理的定价策略是产品众筹的关键,本文分别从项目成功率和利润最大化角度研究价格歧视的优化问题。针对产品众筹全有或全无(All-or-Nothing,AoN)的机制下采用价格歧视策略时,价格差值和低价销售定额的最优决策问题。本文首先采用随机模型定义购买概率函数,分析支持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然后从项目支持者效用角度出发,应用两阶段模型讨论价格差值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两级价格差值会受到级联效应、项目的特征以及支持者特征的影响。并且从支持者估值类型方向对基础模型进行了扩展,讨论了不同估值类型的支持者在不同价格差值范围内的选择行为;再则从项目的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讨论价格差值问题,研究发现价格差值受支持者数量和项目目标值的影响;最后通过计算相对利润函数解出最优低价销售定额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Starr and Rubinson (1978) develop a model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 demand and relative prices. The notion of relative prices motivates us to consider a situation in which a retailer would either charge the same retail price for all products if he adopts a ‘fixed’ pricing strategy or charge different prices for different products if he adopts a ‘variable’ pricing strategy.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base model with deterministic demand that is intended to examine how a retailer should jointly determine the order quantity and the retail price of two substitutable products under the fixed and variable pricing strategies.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optimal retail price under the variable pricing strategy is equal to the optimal retail price under the fixed pricing strategy plus or minus an adjustment term. This adjustment term depends on product substitutability and price sensitivity. We also present two different extensions of our base model. In the first extension,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the optimal retail price and order quantity is preserved when there is a limit on the total order quantity. The second extension deals with the issue of retail competition. Relative to the base case, we show that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the optimal retail price and order quantity is preserved in a duopolistic environment. Moreover,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both retailers would adopt the variable pricing strategy at the equilibrium.  相似文献   

16.
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双寡头市场的动态定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将消费者对网络大小的预期引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刻画了消费者预期如何影响市场潜量。然后,通过微分对策,分析了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中的厂商如何在考虑到消费者对今后的预期时,如何动态的决定自己的价格和相应的策略。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对网络增长预期的增大,将导致更大的网络规模和更低的初始价格。寡头的利润受消费者对其产量的预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乘车需求波动下网约车平台间存在乘车需求竞争和乘运供应竞争的最优定价问题,以平台期望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运用最优控制论方法,构建不同竞争情形下的网约车平台动态定价模型,并利用哈密尔顿函数及模型推导,求得最优动态竞争价格解以及乘运供应率与需求率的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平台最优动态竞争价格随市场需求的波动而动态变化,且最优价格可以有效调控平台供应能力,促使平台供需匹配,优化平台期望收益。此外,乘车需求市场竞争越激烈,平台最优价格越低,而乘运供应市场竞争越激烈,最优价格越高。平台间竞争的加剧将降低平台的期望收益,且平台期望收益随着固定佣金报酬率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