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宪法实行"政教"分离原则,禁止教会干预国家政务,但事实上,宗教组织在美国政治体制中如同利益集团一样运作,以各种方式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以确保自己的宗教利益。鉴于美国宗教组织在教义信仰和组织结构上呈多元化,它们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也各自相异,主要取决于历史传统、教义信条、内部团结力量、外部反对力量、战略地位和时代精神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转型期的背景下,我国利益集团呈现不平衡发展,并且在不断分化、重组,他们对政治的参与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因此,对我国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特点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益集团显性化引发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集团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利益集团与一般利益群体不一样,它有明确的政治参与和政策游说行为,是一种意见表达的主体,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利益集团的出现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运行也存在着某些现实的或潜在的消极影响。对待利益集团问题的基本思路,首先是保证其体制内倾向,避免其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对立面;其次是政府要保持超越性和公正性,避免陷入利益集团纷争;最后要充分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引导利益集团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益集团理论:从政治学到经济学——利益集团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长期以来意识形态的原因,利益集团理论至今尚未被系统地引入国内。对此,文章就政治学和经济学中有关利益集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着重评述了经济学中的三大利益集团理论。文章最后对政治学和经济学中有关利益集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经济学关于利益集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民主党上台执政以后,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能力与政党支持取向发生了不同变化。在依赖工会团体联合支持的基础上,民主党政权与财界团体经团联之间相互试探,并动摇了业界团体的政党支持取向。在利益集团与民主党政权的利益互换过程中,二者的合作是存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8,(3):38-40
政治参与是确保政策符合民意及政策合法化的根本途径,网络的发展为地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拓展了收集民意的渠道,降低了参与主体的参与成本。网络环境对公共政策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扩大了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推进了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另一方面又导致公共政策中的公民有效参与不足,妨碍了公共政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高春芽 《浙江学刊》2008,5(3):24-27
在集体行动理论和寻租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奥尔森提出了制度僵化思想,分析民主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民主制度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但它也为利益集团寻租提供了通道,限制了竞争性市场的发展.政治动荡能够瓦解分利集团网络,解放市场潜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创造性破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利益集团与政府和官员之间的互动行为是造成政府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政府或政治家及官员也都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利益集团和选民与政府或政治家及官员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规则、制度和宪法是约束和控制政府或政治家及官员行为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政策作为一定政治系统的产物是一种政治行为,具有明显的政治统治功能.公共政策的政治统治功能在于公共政策活动是社会公共权威对社会进行有机控制,进而促进社会协调和有序发展的政治行为,而这种政治行为又往往取决于政府管理是否有效.公共政策具有政治管制功能,通过公共政策可以规定政策对象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此达到政治统治的目的.由于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为解决公共问题而进行的政府活动,因而研究公共政策必须首先从分析政府工作开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府的特权,政府官员是这一过程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决策也就是政治统治决策,政府能力是保证公共政策质量的基础.政策的政治统治功能与政府活动的有效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在实现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进程中是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戴均 《唐都学刊》2009,25(2):111-113
特殊利益集团是中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产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规范特殊利益集团已成为朝野共识。通过梳理国外治理特殊利益集团的典型成功经验,指出我国应该采取“重塑政府的公共性、自主性,促进利益集团博弈的多元化、均衡化,增强产权的明晰化和市场竞争的公平性”的三位一体战略,从而制衡权力、驾驭资本,实现利益均衡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利益集团对地方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在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各领域产生了一些利益集团,它们以各自的行为方式在政治社会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各类利益集团的发展,它们对政治活动和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参与,对政府行政、立法及司法等方面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本文从立法的角度,阐述中国利益集团对地方立法的影响,并试图从中找出中国利益集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客观上已成为城市的一员,政治参与是他们融入城市的政治保障。随着社会环境和文化的感染,新生代农民工各方面逐步与城市人群接近,他们自主意识、民主意识逐渐增强,对政治权利的要求更加明晰化,然而农民工在政治参与方面却游离于农村和城市之外,这导致新生代集群化的行为时有发生,导致城市秩序不断改变。从探讨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及其制约因素,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引导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保障权力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
刘助仁 《创新》2007,1(1):97-102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何保障农业发展,公共政策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公共政策显得如此重要,世界各国尤的是大国其政治和经济体系已经发展了一种精细而复杂的公共政策,以推动农业发展。国外的许多经验对于我们解决农业问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的利益协调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春福 《学术交流》2006,1(1):120-124
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的社会。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失衡、强弱群体分化明显,使政府面临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任务非常艰巨。公共政策是政府用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要有效地发挥公共政策在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中的作用,必须完善公共政策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魏军 《社科纵横》2008,23(3):55-56
本文应用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对影响公共政策传递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描述,旨在提高公共政策传递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便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公平、平等和正义的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但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层次结构在分化,利益关系格局在调整,导致我国社会矛盾和冲突急剧增加,社会不和谐现象越来越多。公共政策活动具有引导利益观念、协调利益冲突、整合利益分化和分配社会利益价值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公共政策活动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即健全公共政策活动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公共政策活动的利益妥协机制和健全公共政策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利益集团对政府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艳青 《探求》2003,(1):46-48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西方利益集团对政府产生影响的历史和影响政府的方式,总结出西方利益集团的双面作用。最终得出结论:只有当利益集团很活跃,而且各利益集团之间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局面时,利益集团参与决策过程本身才是民主的一种方式,否则利益集团的存在有悖于民主。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建立公共秩序需要以公共政策的产生为前提,公共秩序也是公共政策的最终归宿.公共政策既以公共利益为取向,为构建公共秩序提供了基础,又以公共权力为依托,为构建公共秩序提供了可能.公共政策通过对社会公共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来实现公共利益,从而也为社会生活建立起新的公共秩序.公共政策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特有功能,逐渐成为社会规范体系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决策责任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春福 《学术交流》2004,52(8):36-41
人类的理性可以划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形态。在对公共政策决策责任的分析中,由于工具理性的越位,导致理解上的偏颇。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对公共政策决策责任进行科学界定,是公共管理面临的重要任务。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客观制度性责任和以价值理性为基础的主观伦理性责任,本应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于工具理性的越位和价值理性的沦落而被割裂。客观制度性责任的主观化和主观伦理性责任的客观化,是其重新统一的根本途径。当客观的制度性责任通过服从、认同和内化的路径,成为公共政策决策主体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观的伦理性责任通过道德立法和角色社会化的路径,客观化为一种负责机制的时候,二者就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公共政策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20.
化解土地纠纷,构建和谐社会,平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需要完善民主法治建设中的公共政策,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应立足于土地资源的系统性,关注隐性化的人地耦合与偏离这一矛盾,从利益协调的角度与公共政策的视角去寻求土地纠纷的化解,去规划应对当前土地纠纷的具体的公共政策,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