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和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这是基于我国现阶段文艺创作中存在的原创力不够而做出的正确判断,是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而提出的根本要求。原创力的提升是文艺事业发展之本,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兴衰成败。提升文艺原创力必须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协同,多维度开展进行。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制度保障;积极引导现实题材创作,繁荣文艺创作;有效推动文艺创新,树立生态文艺意识;不断加强文艺批评理论建设,大力培育原创人才。这样才能激发起蓬勃旺盛的文艺原创力。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文艺理想论述,主要包括文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理想社会形态的建构、有益于引领社会生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习近平文艺理想论述既回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要,又扎根于中国传统文艺理想论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想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习近平本人理想信念与英雄情怀在文艺观上的映射。习近平文艺理想论述引领和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也是对中国古代文艺理想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想论的激活转换。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1)笔者以为,习总书记的这段论述不仅适用于文艺创作,对于学术期刊的建设也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学术刊物也应该既有顶天立地的高端杂志,也有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文艺本质论的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艺实际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文艺工作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是人民的文艺,强调文艺创作的目的、创作的内容、作品的表现形式都要将人民置于核心地位,体现鲜明的人民性内涵。这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多维呈现,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5.
杨杰 《江淮论坛》2006,(5):95-100
反思我国当代文艺创作现状,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出现值得关注的问题,表现为:一是只求客观性的所谓“现实主义”创作;二是凸显主观的、抽空历史内涵的历史作品。二者实质上都片面地曲解了文艺与现实、文艺与创作主体之间的辨证关系。因此,若使文艺创作健康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文艺本质观作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的理论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毛泽东"延安讲话"以"政治为中心"不同,习近平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提出,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扩大到了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和文艺工作的各个环节,使"讲话"中所涉及到的许多文艺问题都拥有了新的涵义,具有了新的特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的理论突破及其学术价值在于,在大家所熟知的文学"四要素"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围绕"人民"而开展文学活动的"五要素"说,构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内涵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至今已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反思、研究、总结这30年的文艺创作、文艺理论建树和文艺工作实践,是当前加强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研究,推动我国先进文艺建设和文艺事业发展具有鲜明时代意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诉求的重大课题。由"五四"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开启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走过的90年,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的90年。以改革开放的30年为研究中心点,切入主题,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运用实践的历史时代特点,把这90年划分为具有各自不同历史内涵又有内在联系的3个30年的历史阶段,可以通过对90年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在历史演进的承续与发展中认识与把握改革开放30年文艺创作、文艺工作和文艺理论研究实践的理论建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周扬在文艺问题上的反思,由于未能触及他的文学观念和文艺理论体系的根本,因而不过是有限反思.周扬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进入新时期之后,这个口号成为历史.此时周扬在反复强调文艺不能离开政治的过程中,重申文艺本身就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重申文艺不但要服从虚的政治,还必须服从实的政治,即服从人.这表明他的观点实际上没有改变.周扬也承认过去有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简单化、庸俗化的情况,因此提出应该允许文艺的范围和作用多样,不应该要求所有的文艺都从属于政治.又提出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文艺继承传统与革新的关系三者中,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是基本的.还提出必须重视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但是,既然不能从根本上弄清要求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给文艺带来的是什么,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周扬的认识,终究不过是在旧城堡里踱步,他的局限也正表现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谈影响今后中国文艺发展的八大动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艺发展的外部环境 ;电脑网络的发展 ;民众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文艺创作自由度的空前扩大 ;文艺导向的正确 ;文艺的现代化和民族化 ;“入世”以后所出现的挑战与机遇 ;是影响今后中国文艺发展的八大动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证明,当文艺政策和理论主张符合文学艺术自身规律时,文艺创作就会呈现繁荣之势,当文艺政策出现"左"的错误时,文学艺术发展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总结历史经验,党在文艺政策的制定上一定要正确认识文艺创作规律,准确把握文艺批评规律,科学理解文艺发展规律,惟其如此,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才能保持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到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中国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奔赴延安,延安文艺创作和批评空前繁荣,张闻天对这时期延安文艺的指导具有过渡性的历史意义。张闻天在毛泽东《讲话》前指导革命文艺的过渡性历史意义一方面表现为其早在1932年在上海对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的纠正;一方面表现在其在延安时期对毛泽东《讲话》前延安文艺界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张闻天对毛泽东《讲话》前延安文艺的具体指导是由当时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张闻天在毛泽东《讲话》前的文艺指导思想应该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仅有利于澄清延安文艺运动的历史史实,也有助于我们对延安文艺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7,(10):129-137
"十七年文艺"鲜明的国家、政党组织特性,形成了文艺话语的一体化特征。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文艺创作不断想象和建构新中国形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鼓与呼。文艺发展的组织化体现在文艺生产方式的体制化保障,文艺家的体制化,生产资料的国家控制和调配,由此实现了文化统制。作为新中国精神发展的主要形式,"十七年文艺"清晰地烙上了时代政治的印记,以诠释新政权的合法性,书写民族战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意识形态教化的有效性,培养了一批文艺新人,塑造了系列新人形象,形成了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学经典,巩固了党的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5):116-122
"人民性"问题是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核心问题。深入研究"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思想和学理基础,有助于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精神。新时代语境下,"人民性"文艺创作和批评的学理资源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理论,是"人民性"文艺思想生成、话语表现的逻辑起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民本"思想、"人学"文论,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的思想建构、文化传承提供了话语资源和精神血脉;中国现当代"文艺社会学"思想、"人本主义"文论,为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人民性"本质认识、内涵掌握创造了条件和语境;西方文论中"现实主义"的理论阐发,可为"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问题反思、艺术表达提供思想资源及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延安文艺体式变革除了受毛泽东"民族形式"理论的触发和引导外,还有来自文学艺术自身的内部因素与时代社会的外部因素。其内部因素主要是"五四"文艺体式与延安文艺所要表达的现实内容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无论是延安文艺家所熟悉的"五四"体还是他们不熟悉的"旧形式"都不能满足时代文艺的新需要,创造与时代精神相协调的文艺体式势在必行;其外部因素主要在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农民运动的空前崛起所导致的文化转型,农民文化主体性的确立与张扬是延安解放区的现实文化语境,文艺体式变革正是这一文化转型的结果与表征;同时,文艺体式的本土化回归应和了抗战时期国人强烈的民族主义心理诉求,这是促使延安文艺体式变革的深层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卢梭对文艺的伦理教育功能持批判态度 ,但他并不反对文艺本身。文艺和文艺的功能不同。在不平等社会中 ,文艺只能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 ,只能加剧业已存在的不平等 ;而在自由平等的共和国中 ,文艺的社会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卢梭的文艺功能论具有偏颇和不足之处 ,这根源于他作为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等质素。  相似文献   

16.
东方文艺创作中出现了"为获奖而拍摄"为翻译而写作"的他者化创作倾向,其肇因是西方对东方的误读,而东方有些艺术家也在迎合这种误读.这种他者化创作会导致许多问题,东方文艺创作者应该负责任地创作.  相似文献   

17.
刘文斌  董宏 《阴山学刊》2009,22(1):44-47,51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曾就这一问题发表了精当的见解,他认为文艺应当“为人民服务”,文艺创作“必须表现人民的优秀品质”,“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他的上述论断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种种失误,其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邓小平的上述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文艺本性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要义及主要问题在于:要不要坚持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要坚持怎样的意识形态性、怎样科学地坚持意识形态性。"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不讲求唯物史观意识形态性的;还有一些学者虽然主张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性,但却使用着"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字面说法,因而表里不统一,形成了"审美意识形态论"话语群体中的"形似表述",也不能切实地坚持意识形态性;"审美社会意识形式论"的主张才是对文艺唯物史观意识形态性的科学坚持。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文艺理论对马克思、毛泽东文艺思想做出了卓越的创造性贡献。他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精辟分析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 ,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辩证关系 ,提出了“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更需要人民”的光辉论断 ,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属于人民的本质特征 ;指出艺术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 ,文艺创作只有面向人民 ,文艺工作者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找到知音 ;要求文艺工作者“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 ,认为这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将“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任务和历史使命 ,作为文艺作品是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志。邓小平文艺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关于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论争,主要围绕着这样几个问题进行:文艺的本性是意识形态还是社会意识形式;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还是文化哲学;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特定社会性质的还是普泛的;是以审美性包容意识形态性还是以意识形态性支撑着审美性;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时,是"意识形态说"更有利还是"社会意识形式说"更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