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可持续消费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有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支撑。构建中国可持续消费模式必须依据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传统消费文化、社会制度等基本因素;构建中国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指导,以可持续生产为基础,以合理的分配格局为保障,以政府各种调控措施为手段,以“绿色消费者”为后盾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及其支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是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基础。认知可持续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理论和实践,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开始自觉、系统地研究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是仿生态链的循环、清洁型生产方式;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是健康、科学、文明、享受有度的消费方式。构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人口素质与教育、人文支持体系、高新技术支持体系和政府与规制、管理支持体系统的合力推动。 相似文献
3.
由于市场需求力量的推动,制度和技术的保证,气象服务的产品性质经历了从纯公共产品到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并存的变化历程,气象服务的供给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政府和私营企业成为供给模式中的两种供给主体.不同模式下具有不同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高低成为衡量供给模式选择的标准,有效的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应保证交易成本最小化.公益性气象服务,在税收制度合理的情况下,由政府部门提供,交易成本较低;商业性气象服务,在产权制度健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由私营企业提供,将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消费不仅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循环链中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当代国际消费转型发展的大趋势。根据可持续消费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系统对应性,实现可持续消费需要实现中国可持续消费的理论创新,同时建立相应的可持续消费政策体系和系统引导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约型社会:基于生产力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变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因,人们通常做出的解释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已转向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巨大约束.但如果把这一问题放在一个历史的视野下去分析,就会发现,这是生产力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演进的必然结果.具体地讲,生产力发展方式的演进包含着节约性社会的逻辑,而消费方式的升级导致节约性社会的自然选择.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在根本上要借助于生产力发展方式的转化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气象服务一直被视为完全的公共物品且以无偿形式提供给社会各类主体。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程度逐渐加深和气象服务需求不断增多,气象服务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构建多元化的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对于实现各类公共物品需求与供给的供给平衡,达致社会公平和效率最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消费主义的特点是无节制地追求物质消费,把人变成纯粹的消费机器和生产机器,其结果是使消费和生产难以为继,使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难以维系。可持续消费观是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摒弃,它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当前我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消费模式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发展公共技术服务作为推动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突破口。但是,如何有效率地提供技术服务,如何解释集群中存在多样化的供给方式,现有的研究没有给出解释。文章以公共物品理论为基础,结合集群中的技术服务特征提出,非排他性、质量可测性和资产专用性三个维度是影响技术服务供给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根据这三种产品性质的差异,应分别适于采用不同的供给方式。由于产业升级需要多种类型的技术服务,有效率的技术服务供给方式必然应该是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用于服务消费的支出也不断增加,但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服务消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较少,且增长缓慢.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服务消费价格高、质量低、供给少,服务消费观念落后,维护消费者权益难是主要原因.今后,要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降低服务消费价格... 相似文献
10.
《中州学刊》2017,(12)
集体消费理论对于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我国集体消费品的供给尚存在急需补齐的若干短板:集体消费品供给总量、供给结构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供给双轨制形成的公民社会权不平等以及集体消费权抗争失衡;制度安排和配置方式影响集体消费品配置效率提高;干部考核机制存在偏差以及相关问责机制缺失。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需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性功能,自上而下地推进政绩评价体系改革,保障公民社会权,创新供给方式,加强社会协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在"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方式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过于依赖投资和外部需求,我国严重依赖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已经表现出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并且,这种不确定性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传递到了我国内部,对国内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损害,削弱了宏观经济绩效和微观个体的福利水平。在全球失衡、危机四伏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将内需替代外需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可靠推动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有益尝试。它标志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更多地得到来自金融层面的制度性支持。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过度追求消费的行为通过消费和生产的互动作用,引领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经济运行模式的发展,导致当今全球资源短缺、生态危机。与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等消费模式相比较,建立在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基础上的生态消费模式有着更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更符合人性。深入理解生态消费的内涵与界定,不断调整制度安排,有利于生态消费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唐代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唐一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商业繁荣,大大促进了消费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口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促进了商品供给结构的优化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商品性消费比重越来越高,唐代居民生存性实物消费品的消费比重下降,享受资料在消费资料结构中的比例日趋扩大,并使商品性消费更呈现多样化、多变性的特点,进而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升级.伴随商品经济的繁荣,各阶层尤其是中上阶层的消费欲望被大大刺激起来,奢侈性消费成为这一时期消费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以来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变迁与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产阶层的成长壮大与现代化的发展共同演进,并由此形成现代社会相对稳定的三级社会阶层构架,这已经成为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现象。中产阶层在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稳定因素的同时,也担当着形成社会消费动力与消费文化的主流角色。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中产群体正在中国社会浮现。同时,在市场化的取向中,消费社会的特征与消费主义文化影响在中国也越来越明显。把握当代中国的演进及基于经济、社会分层、文化的综合考虑,从百年历史跨度考察中国中产阶层以及他们的消费文化特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广东社会科学》2016,(3)
可持续消费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话语和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蓬勃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关注和理解这一新兴研究来增强国际对话,并朝着可持续和绿色消费的目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我们特别关注中国可持续消费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机制。政策作用机制在文中指两方面:从政策设计的维度,政府推行可持续消费政策的动力何在?从政策实施的维度,经济、环境和福利等方面的效果如何?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可持续消费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一定程度上评估现有的政策,从而给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首先,本文将梳理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消费政策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概念建构和战略部署两个层次,战略部署又经历了从生产到消费、从倡导到示范的变迁。其次,使用实证数据和文献研究,探讨政府推行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消费的动力,生产方面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制度方面提供了具有合法性的改革机会,消费方面有助于塑造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最后以新能源汽车为案例,评估相关可持续消费政策,并提出消费者福利的政策视角及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可持续消费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是可持续的代名词,与一般的消费行为相比较,可持续消费具有公正性、系统性、动态均衡性和社会效率性的特征;消费行为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主要根据消费行为的比较效应来判断,而要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根据可持续消费的基本要求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依赖政府推进型路径;政府实现可持续消费的制度安排,要注意降低消费行为的社会成本,制度推进的成本,以及制度安排的五个次序;可持续消费的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制度、解贫制度、可持续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监管体系、消费领域内部制度和实现手段综合协调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的风尚习俗也在不断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消费习俗的演变十分突出,并且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的社会风俗之所以会发生变化,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许多方面的内外因素中探寻原因,而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近代商业文化的影响,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在近代经济发展影响之下消费习俗与消费观念的发展演变,借以了解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社会风尚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休闲文化与生活方式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路程,改革开放前的固结封闭社会结构形成了"集体无意识"、"全民大一统"、"高度政治化"的"休闲文化"与生活风尚。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休闲文化发展经历了觉醒与萌芽、快速成长与多样化发展、多元化与良莠并存、理性回归与和谐发展的变化。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总体回归并与时俱进,由感性回归到理性、由"乌托邦"式虚无主义回归到现实人文主义、由政治附庸回归到生活本位、由精神控制一切回归到人性价值自觉、由社会精英引领时尚潮流回归到平民百姓主导社会风尚。尽管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休闲文化异化"和"生活风尚退化",但新世纪以来,休闲文化回归优秀传统、健康理性、科学文明,高雅文明的生活风尚正在社会主义和谐休闲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中国国民开始拥有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生产自主、闲暇自由、幸福快乐的新生活。未来我国休闲文化与生活风尚建设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纲领,以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消费理论的伦理学基础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人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和消费观,作出了可持续消费的明智选择。可持续消费理论体现了生态经济伦理学的发展,公正和适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