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消费者角度考查B2C网络零售商伦理问题及其后续影响,建立消费者对B2C网络零售商的伦理感知与网站信任、感知风险和购买意愿的关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B2C网站的伦理水平对消费者信任和购买意愿均具有正向显著联系,且与感知风险具有负相关关系,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能够增强购买意愿和降低感知风险。将伦理感知与消费者行为相结合,弥补相关领域研究不足,启示B2C零售商重视伦理行为,提升消费者伦理评价。  相似文献   

2.
    
服务失败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好的体验,网络卖家需要重视其对店铺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文章基于露天拍卖网的历史交易数据,构建了分层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考察了服务失败相关指标与网络卖家信誉增速的关系,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将差评原因分为商品归因和服务归因两种.研究发现,弃标比率、差评比率、服务归因得分与卖家信誉增速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商品类型对服务失败和信誉增速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对于搜寻品而言,差评比率和服务归因得分对信誉增长的负面影响水平较低;信誉级别低的卖家,服务失败发生后信誉增长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文章解释了服务失败如何降低卖家信誉.建议C2C平台提供相关服务失败指标及服务补救机制.  相似文献   

3.
网络口碑是在线消费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与正面网络口碑相比,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具有更为强大的影响力.为探究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机理,可整合双处理理论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研究不同数量、质量、类型的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决策呈现不同影响效果的内在机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负面口碑的类型显著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信息性,负面口碑的占比显著影响感知流行性,且上述两个因素对高摄入度消费者的影响高于低摄入度消费者.感知信息性和感知流行性均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积极影响,而前者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服务补救时机对消费者情绪和行为意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情景模拟方法,以航空和宾馆服务失误与补救为例,分别测评了即时补救、事后补救和事后延时补救对消费者情绪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服务补救时机对消费者情绪和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补救时机越早,消费者积极情绪、口碑传播和重购意向就越高,而消极情绪就越低;反之则相反。其次,获得服务补救消费者的积极情绪与口碑传播和重购意向呈显著正相关,消费者消极情绪与口碑传播和重购意向呈显著负相关。最后,消费者口碑传播与重购意向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网络口碑、感知价值对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口碑越来越备受企业的关注,网络口碑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产生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文中把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通过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SEM)模型来具体探析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服务补救程度对消费者情绪和行为意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情景模拟方法,以饭店服务失误和补救为例,分别测评了象征性补救、等值补救和超值补救对消费者情绪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服务补救程度与消费者积极情绪、正面口碑传播和重购意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费者消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其次。获得补救消费者的积极情绪与正面口碑传播和重购意向呈显著正相关,消费者消极情绪与正面口碑传播和重购意向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情景模拟和问卷调查方法,以饭店服务失误和补救为例,测评了在相同服务失误背景下服务补救内容和顾客关系对消费者情绪与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服务补救内容和顾客关系对消费者情绪与行为意向均有显著差异性影响,表现为:无论信任关系还是偶遇关系,精神补救相比物质补救能使消费者产生更高的积极情绪、口碑传播、重购意向和更低的消极情绪。无论接受物质补救还是精神补救,信任关系消费者比偶遇关系消费者产生更高的积极情绪、口碑传播、重购意向和更低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8.
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产品因素、文化因素以及市场营销因素等变量影响着消费者情绪。学者们构建的消费者情绪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模型,旨在揭示出消费者情绪对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作用。在高交互和高冲突的服务环境中,服务失败后的情绪对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者行为意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服务补救过程中,消费者情绪影响到消费者的感知公平,同时,感知公平也反过来影响到消费者情绪。有效的服务补救措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给消费者造成的情感伤害,从而减少消费者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9.
    
以老字号品牌为研究对象,基于文化契合度的视角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索老字号品牌延伸对品牌忠诚的影响.通过预测试选择老字号品牌"景芝"作为研究的母品牌,并开发了景芝茶饮料和景芝咖啡2种虚拟延伸产品.在预测试的基础上,设计了2个版本的调研问卷,进行大样本调研,获得了505份有效调研数据.采用层级回归和"拔靴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牌延伸会降低消费者对老字号的品牌忠诚度,并且低文化契合度的品牌延伸对品牌忠诚的影响更大;文化契合度正向影响品牌忠诚,感知风险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消费者创新性在调节文化契合度与感知风险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调节了感知风险在文化契合度与品牌忠诚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当消费者创新性较低时,感知风险在文化契合度与品牌忠诚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关键事件访谈法和因子分析法开发消费者食品安全心理契约量表,提出 消费者食品安全心理契约结构的六维模型:QMRGTPC模型,并采用实验法和多元统计分析 法检验心理契约破裂对网络负面口碑的影响以及企业响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品质安 全型破裂更易导致中心型网络负面口碑;道德规范型破裂和责任承担型破裂更易导致边缘 型网络负面口碑;责任承担型破裂比道德规范型破裂导致的边缘型网络负面口碑更强.此 外,积极的企业响应弱化了消费者心理契约破裂与网络负面口碑之间的正向关系.由此建 议食品企业要主动履行品质安全、道德规范、责任承担三项社会责任.此外,在处理食品安 全事件时,应及时对事件做出积极响应,以减少网络负面口碑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6.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从怀疑论所揭示的自然认识的超越之谜入思,遵循直观明见性的原则,以向原初的经验视域回溯的最终奠基观念为引导,论证了先验还原的必然性。借此,通过先验还原的具体实行,开启了先验经验的研究领域。最终,在经验的视域结构的揭示中,凸显出现象学的世界问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