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勿忘人民"是穆青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工作群众性特点的具体体现。其形成于长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实践,是穆青新闻思想中最基础、最重要、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交往哲学等维度审视穆青"勿忘人民"思想的内涵,可以发现穆青"勿忘人民"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凡名人都有他们的座右铭。叶圣陶的座右铭是"未厌"。他曾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未厌"居,还解释说,他在任何情况下,对人世总抱着希望,决不"厌世";而对自己的工作则永不"厌足",所以取了这个意义双关的书斋名。梁启超的座右铭是"饮冰"。他给自己的书斋起名叫"饮冰室",他从1 899年开始用饮冰室这个名称。当时  相似文献   

3.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为了他挚爱的人民,为了他眷念的祖国,为了他信仰的共产主义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周恩来是真正的人民公仆的楷模,直到逝世前,他胸前仍然佩戴着“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毕生的座右铭。在他逝世30周年之际,看看他的衣食住行用,对我们向他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周恩来的“衣”1941年春到1943年夏,为实行国共合作抗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的全权代表,留在灯红酒绿的重庆,继续同国民党谈判。当时,他还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中将副部长,每月薪水几百元,加之写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有一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一直忠实地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做人要知足”。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物质条件、名  相似文献   

5.
陈白沙心学的德性进路即陈白沙心学的成德、成圣路径。陈白沙继承了孟子"集义"的德性进路,他认为成德、成圣的根基在于"立本",即通过日常生活中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以体证仁、善之为人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渐次扩充而达致至仁、至善。在"立本"的基础上,陈白沙的成德历程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提撕、唤醒的"勿忘"工夫为主,由于陈白沙并未透彻地理解"勿忘"与"勿助"体证工夫的辩证关系,因用功过度而导致了心疾;第二阶段以"勿助"工夫为主,陈白沙逐渐领悟了"勿助"的含义及其对成德、成圣的意义,即由"亲亲之情"及"恻隐之心"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渐次扩充而达致至仁、至善,是一个顺理推演的自然过程,不需要任何的助长。至此,"勿忘勿助之间"成为陈白沙心学成德、成圣的基本体证路径。在此基础上,陈白沙构建了本体自然的自然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宋明新儒学体系中,"致虚"是祛除私欲的工夫。"致虚以立本"是陈白沙心学的基本体证工夫。濂洛之学是陈白沙心学的源头,周敦颐、程颢、程颐的"致虚"理论对陈白沙心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勿忘"与"勿助"是陈白沙实现儒学致虚工夫的基本途径。"勿忘"是提撕、唤醒的工夫,陈白沙通过"闲邪存诚"的"主静"或"主敬"的勿忘工夫执着于善,确立了心学的门户。"勿助"是陈白沙实现心与理凑泊的关键因素,"勿忘勿助之间"的致虚工夫是陈白沙立心学说的诀窍。在"勿忘""勿助"的致虚工夫的基础上,陈白沙实现了人与物的贯通,"惟仁与物同体"是陈白沙致虚工夫的极致。  相似文献   

7.
"勿忘勿助"是陈白沙儒学体证的核心功夫,"勿忘"是提撕唤醒的功夫,"勿助"是祛除私欲的功夫。主静或静坐是陈白沙体证功夫的主要形式,"敬"与"一"是陈白沙体证功夫的两个核心概念。在陈白沙实现心与理的凑泊之前与之后,"勿忘"指向的对象有所不同。陈白沙的"勿忘"功夫指向善、仁、理,是实,禅学的坐忘指向空;陈白沙的"勿助"功夫是祛除私欲,禅学的体悟工夫是一种私意安排,因而陈白沙儒学的价值观与禅学的价值观有本质的不同,关于陈白沙的"流禅说"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8.
人民意识在新闻实践中的决定性地位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区别于其他阶级新闻活动的特质之一,也是穆青新闻作品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其新闻作品中人民群众无与伦比的地位,其新闻思想中倾听人民心声,“勿忘人民”的呼喊和他面对报道“禁区”敢于为人民坚持真理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其人民意识的难能可贵。他笔下人物的集合就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奋斗史。同时,穆青“人民意识”的深刻内涵,还与那些在“人民意识”上,或习惯于站在党和人民中间搞“评判”,或为了一部分群众的眼前利益而忽视或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等片面的、行而上学的错误认识划清了界线。  相似文献   

9.
苗向东 《社区》2011,(2):42
严寄洲1917年8月出生,曾导演过《海鹰》、《野火春风斗古城》、《战斗里成长》、《英雄虎胆》等影视剧50多部。他多次被评为健康老人,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他的座右铭是"想吃啥就吃啥"。  相似文献   

10.
他,与共和国同龄,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座右铭,退休后因成绩显著被原工作单位连续返聘10年;他,老而弥坚,守初心、担使命,永葆政治本色,浑身充满正能量,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发挥重要作用。他,就是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退休干部王纪洪。  相似文献   

11.
亚飞 《今日南国》2007,(16):68-69
"生命就在于折腾。"23岁的李铄推推眼镜,嘴角微扬,淡淡地吐出这样一句话。他说,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望着眼前这个清瘦、文雅、略显稚气的大男孩,倾听低沉男中音娓娓道出他那与其年龄不搭调的沧桑经历,不禁让人感慨其与"壮志少年"身份相符的激情,也唏嘘其风光背后"少年老成"的无奈。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自嘲》诗,是他诗作中的名篇,曾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交口称誉。该诗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已经成为千百万革命人民的座右铭。但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却一直争论迭见,莫衷一是.搞清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对理解鲁迅后期的许多诗篇,研究鲁迅后期思想,更好地学习鲁迅精神,都是颇有助  相似文献   

13.
古国凡  何洋 《社区》2013,(8):38-39
"多做好事、帮助别人"是他的人生信条;"我以我心济贫困,我愿终生学雷锋"是他的座右铭;他先后救助了30多名贫困学生、16个残疾儿童、7位贫困母亲,捐钱捐物数不清;遇见落难者,他腾出房间,一住就是3年;看到孩子失学,他东奔西跑,联系学校;他先后开通了爱心热线电话,创办了"雷锋网站";他的家几乎成了"残疾人救助站""困难人收容站""扶困济贫服务站"。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当今学界的热词,其吸引学者的魅力所在就是"中国梦"道出了中国人的心声.屈辱百年之后的中国,今天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如此接近.我们要勿忘过往百年的屈辱,在"民族独立"基础上追梦,在殷实的物质基础上追梦,在"开放包容"的姿态下追梦,要打造中华民族品格,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追梦.  相似文献   

15.
有位谁也打不败的赛马手,整整在赛马场里驰骋了30年,人称"赛马场上的常青树"。有人问及他人生的座右铭时,他的回答让人费解:"记住你生活中最寒冷的那个日子!"采访者问:"你生活中最寒冷的日子是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有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一生以此为座右铭,身体力行,不断进取,终于成了艺术大师。徐悲鸿年轻时留学法国。当时,我国在国际上根本谈不上地  相似文献   

17.
赵海明老人是太原市中心医院的离休干部。1988年,他离休后,凭着高超的中医、针灸术,义务为人们治病。他总是说:"受了党多年的教育,每个月领着几千元的离休金,无忧无虑的,身体又好,不服务社会不服务人民,能说的过去吗?"他把"活着干,死了算,决心献身救死扶伤第一线"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为人们的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凡是对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民永世不忘.从传统的"三不朽"标准看,对于他深情地爱着的祖国和人民来说,邓小平是立了大功、大言和大德的.大功,是指他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贡献;大言就是由他作为主要创立者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大德就是他的品德风范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9.
自从《尚书·尧典》第一次提出"诗言志"后,我国历代的进步诗人以此为座右铭,比较正确地处理生活和创作的关系,赋诗陈志,或美或刺,或讽或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本质,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从屈原到李杜、到白居易、到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  相似文献   

20.
走进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的大门,一幅气度不凡的书法题词"知恩报恩"便映入了笔者的眼帘。它既是这所国家级重点中专的校训,也是校长方德明的座右铭。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付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