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万学 《科学咨询》2003,(20):24-24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就是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就要求学校的教育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育人模式,学校的教学活动必须始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契机、建设基础和育人机制出发,对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进行剖析,浅析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3.
郑万学 《科学咨询》2003,(22):48-49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就要求学校的教育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育人模式,学校的教学活动必须始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庆 《科学咨询》2022,(11):51-53
职业教育走进发展新阶段,正式确定了类型教育的改革定位。从“双创”精神的持续深化到“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乃至“民族复兴”宏伟蓝图的精彩绘就,无不要求职业教育承担培养多样化就业创业人才的重任。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职业教育,其改革必须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核心,融合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坚持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多元育人的思路与原则,推进“政行企校”的联盟、联合、联结,共促教育、人才、产业、创新的“四链”有机衔接,打造多元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发挥产教融合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在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前期“建筑安全工程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优化整理“建筑安全工程师”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总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果,为落实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完成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院经管专业构建了“一条主线,二个平台,两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证明,符合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梁晓芳 《科学咨询》2023,(4):190-192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目前,校企合作存在深度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产教融合、资源共建共享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介绍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做法,探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戢慧 《科学咨询》2023,(3):160-16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贵在落地生根,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楚雄医专)探索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点两面”五维实践机制,通过理论实践课程化、一体化,实践活动规范化、项目化,实践基地民族化、综合化,实践调查常规化、生活化,实践平台网络化、信息化等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建院)的产业教授评聘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产业教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学生科技创新及教师科研等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产业教授在帮助学校定位专业群发展方向、促进实践课程与企业融合、促使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促进学校科研水平提升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产业教授在参加学校教学、教育管理工作时,自身的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疆油田燃气公司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培养模式为例,从企业技术人员培养的主要措施、企业技术人员培养面临的主要挑战两个方面,探讨石油企业技术人员培养的经验和启示,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工程能力培养是工程硕士培养的根本目标,培养模式是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基石,实践教学体系是工程硕士工程能力培养的主线,邵阳学院食品工程领域按照"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四螺旋"工程硕士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以实践为主导,以双导师为主责,师生协同创新"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2.
杨波 《办公室业务》2021,(5):80-81,8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高校附属医院,文化育人工作是"三全育人"和"十大育人"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引领医院精神、推动医院发展的根基。本文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实现文化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旨在为新时期高校附属医院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教育与物联网电梯引发的新变革,从根本上要求中职电梯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和电梯生产与应用技术革新相同步,与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相契合,在人培方案、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和实训设备上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教育平台。基于中职电梯实训体系及实训基地建设的现实需求,深入探究“互联网+”中职电梯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作用与意义,明晰其建设的总体目标、理念以及措施,并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从基地建设的目标、导向、机制、路径等四个方面提出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陈利斌 《科学咨询》2023,(1):169-171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坚持本着“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一直在不断探索本校与学生所相适应的道路,并于2018年10月推出重量级品牌活动——“新时代·南苑风”公共管理活动月,这是探索路上的一次尝试。我院通过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以活动月为抓手,打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集聚所有公管力量的最佳实践平台,在实践中获得了预期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产业学院符合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发展趋势,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推进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有力举措。笔者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检测产业学院为例,分析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检验检测产业人才培养新路径,以期把现有政府监管部门、检验检测行业、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主体结合起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产教价值、利益、治理、育人、文化、情感等多元素共同发展,从而培养更多能从事现代信息化额检验检测技术、高端智能精密仪器使用与维护以及实验室设计与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端技术人才,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李端节 《科学咨询》2023,(4):220-222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响应国家教育方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礼仪与国学作为一门富含思政元素的通识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重点关注学生思想观念和实际行为的切实改变。课题研究小组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验证,最终探索出“讲、演、拍、思、践”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强调指出:"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增强学生的"四种能力",就必须进一步改进教学,一方面要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双体系"教学为突破口,另一方面要以"多模式"教学为核心,注重学生"四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形成"双体系、多模式"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福建农林大学参加依托专业背景暑期社会实践的220名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开展调查分析,探究其育人成效。研究发现:学生在能力、认知和思想情感、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方面有较大进步,育人成效较好;实施体系评价良好,与育人成效存在显著相关;寻访优秀校友、科技支农等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方式对育人成效的促进作用更大。该文还提出实施并强化项目化管理、实践地点基地化、制度化建设和长效化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思维能为高校党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思路,“党建+社区服务”“党建+社会实践”“思政+志愿服务”等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新模式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跨界、创新、整合、共赢等特征。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新模式能突破固有的教育模式和思维定式,因此,高校组织工作人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与党建教育活动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五维空间”实践项目是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学院组织大学生开展的一项党性教育与社区志愿服务协同并行的实践教育活动,它利用微信、微博、易班等网络新媒介让教育活动同时在“线上”“线下”进行,让教育理念渗透到“互联网—课堂—社区—社会—家庭”的“五维空间”中,让学生在不同主题场景中开展教育活动,从点到面进行深化,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学生的质量不对接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理论界和高等教育管理者分别提出了"职业"起点说、"技能训练"起点说和"工作过程逻辑"起点说,但都存在偏颇之处.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以会计信息化工作知识为起点"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可行性、培养目标、实施方案及课程设置和岗位课程选择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