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是一个新的概念,要树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深刻理解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理论内涵,应从坚持党性、遵循三个规律以及坚持"四个统一"三个层面出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起新时代的教育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时代下通过建设思政课互动课堂的方式来开展思政教育,不但可以有效提升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首先对互动课堂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结合高校思政课互动课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状,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互动课堂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冯刚著,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基于高校思政工作有关目标要求,多角度、深层次地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建设规律,其实践性、学理性和可操作性都较为突出。该书认为,高校思政课是培养新生力量的主要场所,其他课程则是思政课的有益补充,所以,高校应实现"课程—思政"协同效应,推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但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主渠道与主阵地并列平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各自为政,各司其职",割裂了思政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影响了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为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高职院校应主动探索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学生建构全新的思政学习模式。本文就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路径进行分析,进而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一体化、精准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机遇下,高校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思政的提出,要求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教学当中。高校思政课应该发挥主阵地的作用,专业课应该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二者要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本文分析了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探讨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尽早实现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孙燕 《科学咨询》2023,(4):53-55
高校思政课要进一步深化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高校要准确把握思政课与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在根本任务、实现路径和时代价值等方面的内在契合点,探究党史教育在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和教师等各要件中的具体运用,为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提供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路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意识形态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越发重要,学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思政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媒体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授课方式,通过网络及多媒体平台,多维度进行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中学思政课教师更要发挥其引领作用,增强中学思政课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本文结合当前新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了开展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研究了中学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促进中学思政课多维度发展的重要措施,以期不断推动中学思政课堂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余波 《决策探索》2021,(2):39-40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形式正在发生变化。“微化”教学作为一种形式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教育效果理想的教学模式备受各方关注。思政课教师应当把握机遇,将这种教学形式引入常态化教育活动中去,使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张倩 《科学咨询》2023,(6):30-32
党的历史是高校开展思政课的重要引擎。新时代,高职院校要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守正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优秀人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在育人目标、育人资源以及育人方向上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基本遵循为:用功学、用情讲、用心看、用力做。思政课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0.
正高校思政理论课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政教师是最重要的高校思政工作者,其能力和发展直接对高校思政教育成果产生影响,因此,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完成思政教育工作是落实高校思政工作的前提,这对高校思政工作、学生思政工作、高校发展和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中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这两个环节,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专业人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最基本力量.建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相互融合机制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形式.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深度融合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王佳 《办公室业务》2023,(23):57-59
当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我国从国家层面逐级加强高校思政工作建设,并对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有了新的要求,为新时代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与理论基础。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但目前各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形式和效果各不相同,所以有必要构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体系,以便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思政课教学的主客体要素以及环境和条件,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信息化程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建设高校思政课网络学习平台,运用网络进行思政课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构建思政课网络平台,能够对思政课教学起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实现自主式、协作式教学,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之不足,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丁玲 《科学咨询》2023,(1):157-159
我们当前已进入了以手机APP为载体的自媒体时代。目前,思政课教师自媒体素养不高、大学生思维批判力下降、高校自媒体平台建设滞后制约着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和长远发展。增强自媒体时代思政课的实效性需要思政课教师、大学生和高校管理部门协同努力,共画同心圆。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自媒体素养、大学生的思维批判力以及建立优质的思政自媒体平台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连娜 《科学咨询》2023,(2):228-2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这是对思政课建设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也是不断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八个相统一”的视角出发,探析运用革命文化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余建娟 《科学咨询》2023,(1):220-222
推进伟大事业,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并将新时代发展理念融入教育事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经济发展破解难题,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引领高中思政课,能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注入新鲜活力。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动力;协调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复杂场域;绿色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生态链”;开放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认知建构;共享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17.
如何利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来提升思政课本身的实效性以及大学生人文素养已成为一个焦点话题。认清人文教育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突出地位,强化大学生人文精神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重要地位,确立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实践地位,可以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若星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素材。要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将课堂内容讲“活”,思政课教师就要从价值、问题和实践三重逻辑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课育人体系的创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积极探索高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规律,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提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体系:厚植党史学习理论要素,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挖掘党史学习实践要素,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党史学习主体要素,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体系,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郭月楠  吕建永 《科学咨询》2022,(11):164-167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同向同行,意义重大。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尚未形成,教师缺乏合作机制,理念方法滞后。因此,需要建设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机制,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着力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大力加强教师队伍沟通合作、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行为约束力,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通识课协同育人,共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