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如何把握好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重大机遇,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各地政府不容忽视的课题,同时也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的嵌入为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新机遇。但由于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其在理念认知、伦理准则和治理实践层面也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文章将阐述人工智能嵌入城市治理的重要性,分析人工智能嵌入城市治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具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复杂演化和恶性频发局面下的现代化应急治理难题,结合我国食品安全应急治理的特定情境和体系特征,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应急治理体系的主要症结快速检测预警症结、多部门监管综合协调症结、信息传递与披露症结、社会共治症结。基于系统整体和可操行性视角,从快速预警、综合协调、信息传递和社会共治4个维度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应急治理体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赵汝泽 《领导科学》2024,(1):133-139
城市治理效能达成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治理主体和治理环境是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关键,城市治理过程中治理环境产生的不适和治理主体存在的缺陷是阻碍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主要因素。依据阻碍方式的差异,治理环境可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治理主体可划分为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内部制约型、内部掣肘型、外部制约型、外部掣肘型四种阻碍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类型。这四种类型阻碍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方式和程度各异,因而须通过提升内部主体能力素质、加强外部应急管理、优化内部制度环境、提升外部主体能力素质等措施防止城市治理效能达成受阻,实现城市治理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4.
社区作为城市有机体的细胞单元,在新时代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数字化改革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城市未来社区的数字治理更是城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治理的实践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而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将为数字治理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段和方法。文章首先研究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城市社区数字治理的困境,包括加剧邻里关系的疏离、过于追求数字化导致对民生需求的忽略、产生信息孤岛问题和造成居民隐私泄露等方面。然后提出了未来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即要发挥社区的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作用、注重人文的改造和管理温度的体现、强化数据整合并提升精准管理、完善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数字风险,从而推进未来社区数字治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兴起,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全社会的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全球已经进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基本手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新社会形态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虚拟公共空间与现实空间数据化进程同步加速的挑战,围绕数据进行城市战略调整和治理创新既是城市调整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战略要求,也是提高城市治理效率、降低城市运行成本、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重点从城市数据化、数据开放化、开放创新化、创新社会化、社会平台化、平台服务化六个方面介绍了城市数据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创新了政府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结构,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但也给政府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如数据安全隐患、数据治理难题增多等。因此,政府须从意识、法律保障、人才支撑、多元化治理结构等多维度探索政府治理的优化路径,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此,文章分析大数据时代对政府治理的积极影响,以及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面临的困境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特大城市作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地方治理层面的承接载体。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文章以我国西部特大城市陕西省西安市为例,提出西安市社区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治理难度增加、城乡社区发展不均衡、城市社区类型多样和冲突多元、社区治理模式不统一等方面的挑战,应从制定城市社区整体规划着手,依托党建汇聚各方力量、通过社区教育促进社区软实力提升、借助科技助推社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实现西安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本、技术、数据加速向城市复杂巨系统汇聚,对城市治理提出了严峻考验。“一网统管”作为新时期的社会治理改革创举,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城市精细化管理面临的诸多难题提出智能化解决方案。文章旨在提出以数据赋能管理、数据支撑决策为鲜明特征的“一网统管”体系,为城市“全周期管理”提供坚实地基,突破传统城市治理方式的局限,支撑各类场景应用敏捷上线,为改善城市治理和提升城市韧性探索新的数字化赋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作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有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独特优势,在参与和服务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新时代统一战线参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城市治理资源整合调配、不同利益群体关系优化、统战工作效能有效激发等诸多挑战,需要不断做出调整和完善。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社会治理的行动共识;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协商与专项监督水平;强化统战队伍建设,促进统战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问题和城市管理挑战日渐凸显,我国的城市管理实践开启了"从政府到治理"的探索和转型。然而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城市治理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挑战,直接或间接地阻碍着我国城市迈向善治的进程。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讲话。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  相似文献   

11.
在加强社会治理的情境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外部嵌入,既打破了治理技术瓶颈,也使得治理策略更为精准化。以效率原则为工具导向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回应社会公众诉求、及时纠正制度偏差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作为新制度安排,"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也将面临"嵌入"阻力,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分治"下的技术性阻力、部门"分利秩序"下的价值性壁垒和碎片化管理下的协同性障碍。为此,"互联网+"社会治理应强化"以民为本"的技术治理理念,优化"供需匹配"的技术治理体系,构建"条块衔接"的合作治理格局,在保障社会公众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实现技术治理效率最大化,在完善数据共享平台的基础上,使社会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下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12.
秦德君 《决策》2014,(5):19-1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强调的,不是一个治理环节的优化,而是整个治理体系各层级的优化,它是国家治理上的革命性变革。 任何一国的治理体系,都具有其层级与结构的不同特点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公共治理结构具有垂直性,国家治理体系存在宏观(高层)、中观(中层)、微观(基层)三个层级。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张铮  李政华 《管理世界》2022,38(1):138-143
应急管理是维护和实现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压舱石,而制度是行政体系运转的关键,构建系统完备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应急管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单灾种应急管理(1949~2003年)、作为整体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2003~2018年)与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构建(2018年至今)。通过分析机构职能划分、应急管理预案与协调联动机制、多元主体参与、应急管理法治化,大数据科技使用与管理五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结合我国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以人为中心的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应急管理部的构建与大部制改革的推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资源禀赋状况是对国家或地区经济贸易能力和特点的基本揭示。同样,城市的性格特质、发展状况等也是由其所拥有并被恰当运用的资源禀赋所赋予的。反过来,城市的发展又吸引和创造着新的资源禀赋,进而带来城市各个领域的新发展。例如,城市社会治理状况就和它的社会治理体系密切相关,而治理体系的形成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对已有社会治理资源禀赋选择利用的结果。这个观察视角有利于我们认清在同样的宏观背景下,城市之间社会治理状况存在的差异性和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外在型的治理资源,数字技术嵌入基层治理的过程,暗藏着数字化技术与基层社会结构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数字技术凭借其工具性优势赋能基层治理时,也面临着来自基层社会的场域压力。基层治理结构的科层化、基层治理主体数字素养欠缺、基层治理方式的路径依赖等诱发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之间处于“试图接近但又无法融入”的悬浮化状态,消解了数字技术治理功能实现的支持机制,造成基层治理的数字技术“负能”后果。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数字治理结构、提升基层社会数字素养、革新数字治理方式等路径,将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融凝一体,助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治理经历了3次理论与实践的跃迁,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在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制度优势。通过历史文献分析与政策体系研究,本文总结了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发展进程和阶段特征,探讨了我国社会治理的思想内涵、理论演进和实践经验。本文认为,在党的政治领导和政府职能优化过程中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治理,是中国社会治理的核心机制。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主协商共治、坚持法治德治结合、坚持治理重心下移,坚持科技赋能治理是中国社会治理思想与实践的主要特征与基本经验。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将在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数字化变革上持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7.
陈岩 《领导科学》2020,(8):42-45
新时期,面对治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在自适应性、非线性及多样性方面与复杂适应系统特征相契合。通过标识、内部模型、积木等机制联动,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形成了自身运行机理。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效能,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增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聚集效应;创造公共价值,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主体能力;发展"互联网+",优化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 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治理理论视角的我国社区应急管理建设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严峻的应急管理形势,加强社区应急管理势在必行。一直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分析珠江救人失踪事件和社区地震应急管理案例,表明社区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承担着繁重的应急任务,需要协调多方主体。社区应急管理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而基于治理视角的社区应急管理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的再前移。文章针对我国社区应急管理存在的没人管理、没人参与、没钱支持、没物保障的困境,提出了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应急管理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城市近郊区往往同时面临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与实际建设中的无序性等多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一直成为大城市郊区治理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人地关系分析、区域创新、城市治理三位一体的大城市郊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思路。其中,人地关系分析是基础、区域创新系统是地方政府的新目标、城市治理则是实现这个新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