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育评价包含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估两部分。英语学科的教育评价包括对英语教育全课程的评价--教学目标、教材等教学资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生学习状况和成就、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对教学评价质量的评价等。英语教学的评价包括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不同的区分方式。通过教学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再提高,再发展。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2.
安全评价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本文认为课程教学应以工程理念培养为核心,在安全评价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目标的可实现性,通过教学思想的转变及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安全工程思维能力,掌握安全评价基本技能,以适应当今社会就业新形势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安全评价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本文认为课程教学应以工程理念培养为核心,在安全评价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目标的可实现性,通过教学思想的转变及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安全工程思维能力,掌握安全评价基本技能,以适应当今社会就业新形势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高职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的考核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而以实践考核为主的终结性考核是评价学生会计电算化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实践测试方式的公正性,可操作性、综合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准备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测试数据以公正的测试方式对学生进行操作测试,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大学英语日常教学中,跨文化教学还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评价方式单一化、教材局限性强、资源缺乏等问题。因此,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通过注重教材开发,采取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提高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和水平等来实现。跨文化教学之所以产生,主要根源在于国家与国家间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改变课程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此,现代教学过程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中,必须改变基础知识学习架空能力培养的现状,时代迫切需要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数学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基础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的辩证关系呢?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可简单地概括为: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展、变化和效果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判定的过程.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实施,认真做到四个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期评价与不定期评价相结合;对学生智力状况的评价和非智力状况的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行教学评价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通过在教学中对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施,证明了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产生的良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存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对于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等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模仿和创造、案例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达到提高培养非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使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的"技"与"艺"能够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全新的定位,每一门课程都提出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进行有机整合。这三个目标既各有内涵,又有机地统一在新课程目标中,反映了新课程目标的多元性、综合性与均衡性。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以“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创新以适应中职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这一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师角色由主导型向引导型转变。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评价模式等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融入到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更加全面的提升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形成性评价在激发学习兴趣、监控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难以比拟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流于形式.本文分析了形成性评价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应用的现状,并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汤宁  梁旭 《科学咨询》2023,(1):117-119
本文探讨泛在学习理念下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变革的影响。通过完善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增加多元化知识传输,突出知识碎片化学习与激发兴趣式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的兴趣,增强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泛在教学理念下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推动新时代下医学生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4.
瞿蔚 《经营管理者》2009,(20):310-3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对高技能垄人才的需求。为此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了开发。项目导向式教学是一利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辱生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本文重点阐述了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因此,研究生课程有效教学就成为了人们愈发关注的问题。课堂有效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是普遍现象,文章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综合分析其原因,并以研究生学习特点为出发点,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环境工程人才,根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改变学生被动受教育角色,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与实践中把握知识,达到学用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的能力。并主张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经管类通识课程教学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匹配度不高,同时在协同育人能力方面相对较弱的问题,本文以通识课程生活中的经济学为例,通过引入OBE教育理念,进行“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课程教学方式的重构;以思政为背景,将价值观塑造融入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获得更加清晰的课程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深度访谈(ORID)”法,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构,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双翻转。  相似文献   

20.
网络营销课程通过组建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项目团队,利用“三阶段式”教学法实施混合式教学,构建了完备的课程思政体系,将相关主题和元素融入混合教学过程中,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学模式创新与课程思政育人的双重目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综合素养,同时也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