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与建设,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在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思想创新的成果,这集中体现在:形成了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秉承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科学态度;明确了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主线;提升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主体意识;进入新时代,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现的新问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全方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运用新思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奠定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得益于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践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推动形成了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全新飞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擘画出一种“大现代化观”,在将现代化作为世界性进程整体考察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代性”,在驾驭资本逻辑中改写现代性基因,为当今世界全人类的现代化问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人为主体、复合全面、多元全球”为鲜明特征,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窠臼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清华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8月28—29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雄辩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实现复兴伟业的光明之路,中国革命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就。创新发展、理论先行,“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伟大世纪、伟大时代、伟大变革急需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在当代中国就必须根植于时代发展的伟大变化,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以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创新,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河海大学于2011年5月12日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河海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研究以及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继承了前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现代化建设要求而逐渐形成的。它深化了对现代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拓展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强调制度体制现代化,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不仅扩展了中国现代化理论,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选择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着直接的同一性。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新的视野、新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五个方面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为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对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作出全面深刻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增进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作者的学术交流,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22年12月10日在线上进行,累计参会人数近600人。  相似文献   

11.
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新契机,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新动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看,当前,需要推进两者的统一.为此,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以改革和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在新时代也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相应的,应该从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定义、基础定位,精深观照、跟进、概括新时代实践发展的重大变化和重大进展,及时反映、深度反思和积极增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三重维度,审视、反思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发展进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不断发展创新的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经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在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内涵、内容和现实意义进行探讨,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特色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来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以及对西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发展完善,可以在理念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以及法治现代化等具体展开,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重要一翼。这一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泛传播并产生重大影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成就显著却出现失误偏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辩证对待历史与现实,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特色的深度融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勇于回应时代召唤,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文艺现象、文艺实践中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既基于原典形态又富有中国特色的探索和解答,不断将党对文艺工作的认识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指引着我国文艺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锐意进取,铸就辉煌。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指引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引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指引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伟大理论创新的历史深刻启示我们,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应始终胸怀天下,强化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的统一、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统一过程中,自信自立把握和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由此才能在两种主义、两种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竞争中赢得社会主义光明的未来与前途。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实质是实现共建共享的公平正义社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党在新形势下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属性的本质要求。坚持和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能够有效地缓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实现共同富裕,使十三五规划顺利完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指导,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区域和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共享发展基础,丰富和繁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人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它不仅否定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而且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正向着民本主义跃迁。以和谐作为总特征的现代化理论科学发展观,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现代化的发展,而且对当代世界和谐现代化的建设与和谐世界的创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