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情况直接关系着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如何进行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抵抗多元文化的冲击。文化自信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可以通过文化认知性、文化自觉性、文化自强性、文化创新性四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2.
刘强  唐淼言 《现代交际》2024,(2):59-69+123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主题,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形成了文化自信理论、第二个结合理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使命、内宣外宣一体联动的文化宣传格局和“七个着力”部署要求等新观点、新论述,最终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对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启示我们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党性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的方法论,思想宣传工作要内宣外宣一体联动。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关乎大国自信,提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占据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举措。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是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中积累强大自信的必然结果。阐明文化自信的历史渊源、理论本色和现实诉求,能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科学、有效依据。实践是理论的归宿,新时代只有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确保政治定力、培育公民文化素质提升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提升文化自信力等现实路径,才能真正让文化自信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中华民族永葆风华的精神脊梁,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凝练出来的精神财富。新时代青年要铸牢道路自信以明确道路方向,要铸牢理论自信以扎实理论基础,要铸牢制度自信以把握制度优势,要铸牢文化自信以增强文化认同。同时,新时代青年要做到着眼过去,放眼未来,摒弃历史虚无;要做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杜绝盲目自信;要做到志存高远,矢志奋斗,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冯俊 《国学学刊》2023,(3):1-4+13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它否定了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文化保守主义和复古主义”,超越了“体用论”,提供了一把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钥匙。“第二个结合”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理论和实践上焕发出思想解放的伟力。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题,进行了专节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科学逻辑力量。党的十九大把"文化自信"写进了党章,这说明文化建设已成为国家新时代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走进新时代,进行文化建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对全面深化改革、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管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来说,文化自信都是对自身的肯定,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要坚持文化自信,必须以文化自觉为前提;从其轴承向度而观之,唯有坚持文化自信,方可做到文化自立及自强,最终做到保障文化安全,实现文化强国。在其轴承进展中,文化优化起着关建性作用,而其实现文化路径即是发展文化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中指出,要"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主要包含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省和文化自强四个方面。建构民族文化主体性,就要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省和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9.
朱万和 《现代交际》2012,(12):31+30
文化自觉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我们身负“要建设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历史任务.本文就大安地方文化发展提出三点见解,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主要通过明确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打造洋溢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空间、大学生自身应做到文化自觉等四个方面逐步推进,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培养出优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关注到我国的文化发展,还关系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应当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文中将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三个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2.
理论逻辑是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机理的关键所在,也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时代化路径创新和开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起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内在精髓,借鉴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要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朴素生态文化和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精华,形成了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的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更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早在党的六中全会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将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觉包含在内,而文化自信与自觉也是"价值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们党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探索中凝练出的中国当代的核心价值观。现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兴国之本,更是文化强国的重要体现。而在该种环境背景之下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自觉,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实际内涵着手进行分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两者之间关系予以初步探讨,以期为后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以及文化自信、自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依据,更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神,璀璨夺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成为国家战略目标,因此,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应用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好家风为视角,通过好家风的路径建设来发扬其现代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开放性立场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开放性特征,提炼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秉持世界眼光进行文化建设探索经验,回应“两个大局”相互交织、深度互动背景下文化建设时代诉求的过程中形成的。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开放性立场必须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中心,以推动外来文化“引进来”为辅助。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开放性立场,具备丰富的时代旨趣,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与外部环境,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也为世界其他民族秉持全球视野、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了崭新样态。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时代之需、国家之强、民族之兴的重要底蕴。文化自信离不了文化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方法,高校的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养成提供场域支撑与实践保证。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内涵分析为前提,在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等方面对其功能进行阐释,最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路径给予探析,以促进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道路自信,还是理论自信,抑或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是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深深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为了增强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应对西方文化渗透、增强文化自信,我国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准净化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现代化;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表明了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培育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要将高校作为主阵地,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活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为推动力,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立足于社会主义新时代,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事业中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文化、有担当的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必须与时俱进、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也在随着实践的进步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继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的实践探索与理论阐述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实现总体小康、进入21世纪以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以其高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在构建和谐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就从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实践缘由、理论形成、思想内涵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