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虽经郭沫若质疑,但至今被奉为经典,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必选篇目。其实此诗"安得广厦"云云诚"措大想头",不足为贵;怒对"群童",事乖情违,格近鄙陋;又以意为诗,镵刻成僻,偏离了"感物吟志"的现实主义传统,遂开宋人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先河。所以历代颇有訾议,诗话中少有推重,金圣叹《杜诗解》、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也不选它。此诗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是一篇有严重瑕疵的作品,既不足为杜诗最高成就的代表,也不足称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之作,应该从中学语文课本中撤下来。 相似文献
2.
胡莉铃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1):213-21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一首歌行体诗.内容上讲求韵律,结构上以叙述为主,且整体呈现出叙事与抒情结合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诗歌的文体特征,并能与同类体裁的作品对比,发掘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杜甫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他在成都的新居落成才几个月,一场秋风不可能大规模卷飞屋上茅草,因而他不是写自身的不幸,而是为贫穷的乡邻、为天下寒士而歌。杜甫通过群童与老人、娇儿与慈父等形成对比的人物,来表现战乱流寓中的孤独与寂寞,唱出了时代与历史的沉重,唱出了几十年忧积于心的悲歌。 相似文献
4.
唐诗《哥舒歌》中出现的“临洮”一地究竟是指哪里?历来众说纷纭。《试解<哥舒歌>的中临洮》一文(见甘肃《社会科学》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作者司俊、司俭,以下简称《司文》),为我们指出了三种关于“临洮”的解释,同时又提出了不同意这些解释的新见解。这样一来,《哥舒歌》诗中的“临洮”,就有四种不同的答案,这就是: ①、甘肃省岷县;②、甘肃省洮潭县;③、甘肃省临洮县;④、青海省乐都县(即《司文》所谓鄯州临洮军之防线)。但是,正确的答案只能是一个,这就要求我们详细地占有材料,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通过去伪存真,去揭示临洮地望的真实所在。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一生在科举中坎坷不遇,他终生都是一个寂寞失意的下层寒士。《聊斋志异》中描写失意寒士的精神创伤、落魄际遇和自我抚慰,以及他们对科举、对人世的幻灭感,都是作者的生活在小说中的投射。在这些作品中,都弥漫着一种感伤意识,实际是一种时代与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老子其人的生卒史迹,《老子》其书的作者年代,自有史家详考。这里仅就《老子》这部哲理诗中所提出的“道”,这个哲学范畴的若干含义,略陈管见。因为,对于《老子》的“道”的不同理解,实在已经关系着对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的基本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女神》研究中,泛神论问题一直为人们所注意。目前,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代表性观点:一是,认为郭沫若的泛神论是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温床,是革命力量的一股源泉,《女神》中处处跳动着泛神论的脉搏,“‘女神’其实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受动字一章里,把受动式归纳为六,第一种就是“以‘为’‘所’两字先乎外动者”,其例析如下: 《汉·霍光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一“败”,外动也,“江充”其起词。“所” 字指“卫太子”,而为“败”之止词。故“江充所败”实为一读,今蒙“为字以为断, 犹云“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之人”,意与“卫太子败于江充’无异。如此,“江充所败” 乃“为”之表词耳。”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一九七三年第一期发表的《宋江形象浅析》(以下简称《浅析》),对《水浒》七十一回本中的宋江形象作了大致的剖析。《浅析》认为:“在该作品中宋江的思想性格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宋江虽有许多严重的缺点和错误,但仍不失为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形象”,“应该基本上加以肯定”。我认为,《浅析》一文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对宋江形象的分析和评 相似文献
10.
反党野心家江青在向某外国作家的“谈话”中,把自己吹嘘为马克思主义的“红学家”。她把自己凌驾于毛主席、党中央之上,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吹嘘自己是建国以来开展《红楼梦》评论的发动者与组织者。其实,江青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政治骗子,她在《红楼梦》研究中散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观点,直接违抗毛主席对《红楼梦》 相似文献
11.
读了顾铭学同志《魏志夫余传中的三个费解句》(载《学术研究丛刊》1987年第4期)之后,很受启发。也想就其中的“名下户”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我认为,《三国志·夫余传》中“邑落有豪民,名下户皆为奴仆”是一句前后连贯的完整的话。中华书局标点本以句号结句非常妥当。其中的“名下户”是一个词组,它是由“名下”和“户”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所”字结构指的是“所”或“所+介词”与谓词性成分组合构成的结构。《说文解字》中,“所+VP”有四种结构类型,“所”可以提取与VP相关的受事、处所、工具、原因或方式,还可以不提取任何语义成分;“所+VP”多数用作判断谓语,还可用作定语、宾语或主语。“所以+VP”只有两种结构类型,基本全部用于提取工具,基本全部用作判断谓语。 相似文献
13.
历代楚辞学家以屈原《九歌》为“祭祀歌”,然考屈原的身份、《九歌》的词采、祭祀的礼仪,与此说多有不符。《九歌》当为“祭事歌”,即为一场祭祀之后的记叙与抒情,而非“祭祀歌”。结合史料考察这场祭祀的时间、原由、主祭者等因素,可更加有力地证明屈原《九歌》为“祭事歌”。 相似文献
14.
关于按劳分配中的劳动已讨论多年,许多同志发表了一些很好的意见,但多数限于劳动形态问题的争论,并且离开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特点对劳动的作用,离开了商品交换对分配的影响。本文就在存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关于按劳分配中的“劳”,谈一些自己的意见。 按劳分配中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究竟是只限于劳动者当前提供给社会的劳动,还是同时也包括他过去的劳动?这就涉及到在确定劳动报酬,评定职工工资的时候,要不要考虑学历、资历或工龄。 学习是一种劳动,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通过学习,人们学到了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由无知到有知,由不懂科学技术到初步掌握了科学技术,由只会简单劳动到能做复杂劳动。从小学到中学、到大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探讨甲戌本的凡例及款式等问题,认为其底本可能原有凡例,但过录时已经残缺不全,而脂砚斋可能是自言哉的谐音。 相似文献
17.
何谓"福",我们又应当如何追求"福"?古代的先贤给出了不同的结论,《周易》之中也有涉及。经孔子之手后,"福"字有了新的涵意——人们从祭祀中走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黃广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2,(3)
一、前言 “所”字可以說是一个生命最長久的虛詞,远在《詩經》中就用过53次,《論語》中用过48次,《孟子》中用过226次,《老子》用过26次(实詞性的也包括在內),以至今日,口語中虽然沒它的地位了,但在書面語言中和知識分子口語中还是常常出現,它把“之乎者也”都熬倒了,生命力极强,此“于”字用得还广泛。但“所”字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