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友好往来历史悠久。近年来,友好往来与合作不断扩大。辽宁省同日本的友好交往也十分活跃。我省已先后同日本的神奈川县、富山县结成了友好省县,沈阳、大连、抚顺、鞍山等市也同日本的川崎、北九州、札幌等七个市结成了友好城市。一九八三年日本有一万九千多人次来我省进行友好访问和旅游,占国外来我省友好访问和旅游总人次的百分之七十六以上。我省同日本的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较快,据统计,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三年我省地方企业直接利用日本资金和引进技术设备金额,占同期全省直接利用外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日本经济界人士曾组建辽宁经济恳谈会,最近又成立了大连经济协力会,积极地促进日本  相似文献   

2.
全面启动 社会化运作 抚顺地区"星光"璀璨 抚顺地区是80年代初期改造的人口密集、居住空间狭小的老城区,城区整体规划不完备,社区服  相似文献   

3.
抚顺,共和国曾经的"煤都",新中国的第一桶石油,第一吨铝、第一吨镁、第一吨硅、第一吨特钢、第一台挖掘机都出自这里.抚顺还是中国最早的页岩油润滑油工业基地、高温耐热不锈钢基地、工业硅生产基地和海绵钛生产基地.从新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号到"神舟"六号飞船都有抚顺生产的零部件.抚顺拥有亚洲最大的合成洗涤剂厂,石油炼制、特殊钢材、优质煤炭、工程机械、高压电瓷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石蜡年产量和出口量居中国首位.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1日由辽宁省旅游局和抚顺市政府共同举办的“2006中国(抚顺)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在抚顺拉开帷幕。本届旅游节节庆时间之长、市民参与之广、活动内容之丰富将创历届旅游节之最。抚顺是一座因历史而影响中国、以资源而闻名世界的现代化重工业城市,更是一座旅游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5.
刘勇 《今日辽宁》2012,(2):22-25
抚顺市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50年来,学雷锋活动已经成为抚顺永恒的主题,雷锋精神业已成为抚顺的城市灵魂和精神坐标。记者在抚顺采访时感觉到,“雷锋”这个名字已深深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液,从车站到广场,从街道两边到建筑物上,雷锋的塑像、画像和手迹随处可见,以“雷锋”命名的街路、单位比比皆是。学雷锋,已经成为抚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标志性元素。  相似文献   

6.
传承琥珀的珍贵 广袤的抚顺煤田,地火奔涌.弥足珍贵的琥珀,便是抚顺西露天煤矿独特的矿产资源,其由新生代古近纪柏科树脂经沉积、聚合等一系列地质活动形成,是闻名世界的有机宝石,距今约5000多万年.抚顺琥珀色彩丰富低调、光泽明亮柔和、质地细腻温润,令人爱不释手.而今,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琥珀,而是一个排在辽宁省前列的轻工企业——琥珀纸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产业关联度日益密切,中部城市群区域合作和崛起趋势日渐明显。抚顺作为七城市中的一员,积极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多赢。在这些方面,抚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在区位上,抚顺与沈阳趋于零距离,山同脉、水同源,两市中心距离仅45公里,边缘距离不足10公里,抚顺经济开发区与沈阳浑南新区一水之隔,而且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这一两市结合部有望形成规模庞大的新经济区。在交通上,沈抚…  相似文献   

8.
抚顺市位于辽宁省东部,距省会城市沈阳45公里,总人口230万,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 抚顺是一座迷人的城市.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茂盛,著名的浑河贯穿整个市区,犹如一条玉带,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成为抚顺独有的景观.  相似文献   

9.
《今日辽宁》2004,(5):64
68年好似一首激情昂扬的诗,它记载着走过的峥嵘岁月,记载着历史的沧桑。68年后的今天,抚顺铝厂在改革创业中,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浪潮中,如一艘巨轮,带着振兴辽宁的使命,乘风破浪,再创辉煌。抚顺铝厂始建于1936年,1938年投产,是国有大型  相似文献   

10.
《学问》2010,(6)
辽代头下军州之一的贵德州治所当以今抚顺高尔山城下面辽金古城当之。《辽史·地理志》所载与贵德州有关的凡河、大宝山非今日铁岭市境内之"凡河"、"大宝山",而应于抚顺境内寻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小说"放置在传统目录学文类系统发展过程中,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小说"与"杂家"之间的种种联系、区分及其流变,力求回归"小说"文类原有的文化语境来把握其非叙事类作品的文类规定性.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且不再调用"比兴"来高扬道德人格.陶诗对自然和人生取珍视当下、目前的观法,是庄子的逍遥哲学和玄学的独化、顺化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正是此一观法,要求把自然和人生视同一篇自然主义散文.散文化已然成为他的基本世界观及生活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对话,陶诗描写邻居饮酒过从,体现了自然和知音之双重关系,而其诗中大量出现的群鸟日常生活意象即此关系之镜相.  相似文献   

13.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东突"、"藏独"之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肃元 《社科纵横》2005,20(3):70-71
受经济全球化、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浪潮国际性互动影响,民族分裂型和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时隐时显。受猖獗一时的“东突”势力暂时进入战略蛰伏期;“藏独”势力暴力恐怖倾向凸显。  相似文献   

15.
16.
艺术讲究"气韵"、"气脉"、"气骨"、"气象",讲究"风气"、"意气"、"神气"、"逸气"。并将"气"纳入艺术美学范畴,成为艺术评论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艺术的中"气"与"空白"经营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期的艺术设计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特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也在积极参与着艺术创造,而且发挥着奇特的作用。艺术设计中的一、"透风漏目"的虚实处理、"借景移光"的整体留白、"烘云托月"的蓄势铺垫、"取法自然"的借景抒情等都是这种空白运用。  相似文献   

17.
徐福来 《浙江学刊》2007,1(5):121-126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是扬弃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自由个性"。由于柏林不懂得,马克思是从否定的方面去理解物化的现实的,并且强调的是"抽象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之分,从而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误解为"积极自由"。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澄清柏林对马克思的误解,科学地阐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杨中华  林琳 《社科纵横》2010,25(8):36-37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与节能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低碳生活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能就是应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低碳生活与节能是人类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20.
谭明方 《浙江学刊》2001,(3):107-111
社会学要回答"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这两个范畴,对把握"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的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就是"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的理论表述形态.考察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理论,归纳起来可以看作,一是人文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社会行为"决定"制度文化"的研究范式;二是实证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制度文化"决定"社会行为"的研究范式.因此可以说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史,就是关于"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学说史.另外,从范畴的学科属性看,"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是社会哲学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畴在社会科学层次上的具体表达,它属于社会科学层次的范畴.将"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定义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学对象研究中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的以下问题"社会学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同一性"问题,"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在研究角度上的关系"问题,"研究对象和范畴体系的内在联系"问题,"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以及"西方理论和本土理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