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刘隽 《江汉论坛》2012,(5):95-98
"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伦理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现代社会的结构转型和知识论范式的转变给当代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应当"问题的研究逐步摆脱了早期教条式的二分关系,倾向于构建二者相互联系、彼此融合的方案。当前主要的三种研究路径,分别从语言分析、道德客观性建构与道德事实论证的角度,展示了伦理学在道德语言、论识论以及道德的客观性基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中国伦理思想在近代发生了转型,即从传统道德理论(适应于等级的、专制的社会)到公民道德理论(适应于公民社会)的转变。这种转型可从道德主体问题、道德构成问题、道德内容的性质问题这三个方面得到证实。这一转型是在维新派思想家那里实现的。但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这一转型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3.
道德修养是否必须以物质富裕为前提?先秦儒家对此表达了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此解读为早期儒家的"富德两难"问题。对此问题可以提出四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即分别主张:(一)对上述问题的正反两种解答一对一错;(二)物质富裕与物质贫困分别对应不同德性;(三)物质价值与道德价值相互独立;(四)上述矛盾命题分别针对着不同的说教对象。然而,这四种处理方案,各有其文本解释与学理上的局限性。区分个人和社会两种视角,一方面强调个人在道德选择上肩负着无法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从统计科学的角度看待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与物质贫富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或为解释物质富裕与道德修养关系问题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国伦理学界是依照"伦理就是道德"的认知范式理解和把握伦理学的对象的,这实则是一种误解.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两个相互联系又存在重要区别的基本概念.伦理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形式,道德属于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两者之间,伦理是本,道德是末,伦理是体,道德是用,道德因建构和维护一定的伦理关系而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形式,因此"伦理就是道德"的流行看法是不正确的.伦理学应当以伦理与道德及其相互关系为对象,社会道德建设和人的道德修身都应当以构建与当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伦理关系为宗旨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对于诚信的研究,除了将"诚实不欺"、"守信守诺"作为诚信的一般伦理内涵以外,还必须把"信任"作为诚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文化哲学意义上的内涵。诚信研究最终解决的是社会中人与人的相互信任问题。所以,诚信的伦理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诚实;(2)实质信任;(3)形式信任。实质信任是市场经济效益的"道德资本"。而形式信任是社会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宁可认为,它是辩证法对历史过程的理解。具体地说,有三个基本内容:(1)事物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有其基本的历史联系;(2)事物的历史因矛盾的发展变化而区别为各个不同质的发展阶段;(3)事物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呈现为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因此,应当肯定和支持一切推动历史上升和前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责任是对承担一定角色的人所应当担负的任务、职责、使命等方面的规定。责任伦理即是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对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道德评判、价值指引,以此说明人要对其行为及其后果担当相应的责任,实现应有的道德价值。本文从社会、个人、自然三个维度分析了大学生责任的伦理要求。就社会维度来说,大学生应当关心国事、民生和家庭;就个人维度来说,大学生应当关爱自身;就自然维度来说,大学生应当关心自然。  相似文献   

8.
百年伦理学研究回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伦理学是中国伦理文化的创世纪 ,拥有五千年悠久伦理文明的中国 ,直到20世纪才真正拥有了学科化和系统化的伦理科学。20世纪中国伦理学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从1900年至新文化运动为形成阶段 ,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第二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底为第三阶段 ,此后为第四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学科体系 ,(2)道德的本质和类型 ,(3)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体系 ,(4)中国伦理向何处去及其道德建设等问题。总结20世纪中国伦理学百年发展的历程 ,给予我们许多历史的启示 ,其中最深刻的启示有三 :一是开放的时代需要也离不开伦理学 ,二是应当正确对待古今中外的伦理文化遗产 ,三是伦理学必需面向社会道德生活的实际 ,为现实的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我国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成绩昭然,但问题也不少。近年来,有识之士频频发出“我国社会道德沦丧”(见《哲学研究》1995年第5期《从道德虚无主义走向道德重建》一文)、“道德滑坡”(见上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状况》)之类的呐喊;尤其是社会上反腐败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这都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状况的不容乐观性。本文试图在掌握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及其未来导向作一些探讨,以期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所裨益。一、当前社会道德价值状况透视1.当前社会道德价值状况本文从大量调查资料中搜集整理出三组相关材料,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的道德价值状况,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对福建无论是外贸发展还是吸引外资来说都是形势严峻的一年,福建外经贸应当如何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应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一)从短期来看,是如何破解难题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问题;(二)长期对策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三)全面提升利用外资质量与效益;(四)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新空间;(五)发挥优势,实现闽台经贸合作斯突破.  相似文献   

11.
在区别了人道主义的两种含义之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相当广阔的背景上得到了说明,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被提到了我国现实社会生活和理论生活的重要位置上。然而,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宣传和实行是否可以代替对共产主义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了呢?要搞清这一问题,就必须首先弄清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各自独立的两个道德体系,还是同存于一个道德体系之中?它们各自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怎样?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何?这些问题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伦理学研究课题,也是正确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新形势下,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员党性锻炼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一)加强党性锻炼,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二)重视党性锻炼,是党的优良传统;(三)重视党性锻炼,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需要;(四)加强党性锻炼,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容主要是(一)看书学习,提高马列理论水平;(二)加强思想意识修养,改造主观世界;(三)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四)提高组织现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五)拓宽知识面,提高工作能力;(六)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加强党性锻炼的途径主要是(一)从读书学习中提高自己;(二)在社会实践中改造自己;(三)在党内生活中锻炼自己.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分析框架,从器物——制度——精神三个维度来认识和分析立体社会。认为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当以器物层面(社会事业、民生工程)为基础和出发点;以制度层面(法律法规、机制体制、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为手段和切入点;以精神层面(信仰、道德、价值体系)为目标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一实质在于否定性波普尔(K.Popper)的《研究的逻辑》一书致力于探讨两个问题——归纳法问题和分界问题——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把它们称作认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他的否证方法的形成与他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有着密切联系。波普尔的科学方法有三根支柱,它们一起构成了有相当牢固度的基础。它们是:(1)反对归纳主义;(2)反对可证实性原则;(3)试错法。归纳主义认为,科学从“纯观察”开始,通过归纳法把观察材料归纳成普遍性陈述。《研究的逻辑》的主旨之一就是反对这个观点。波普尔所持的理由之一是:观察不能成为理论的“素材”,相反,观察要靠理论来指导。观察怎样进行,选择哪些观察对象,观察和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利益驱动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对社会各类成员的道德要求问题。论述了个人与集体对其自身的利益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其他各项社会发展的动力都是这一动力在各个层次上的表现。要利用这种利益驱动的伟力,需要建立“社会核能反应堆”,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益驱动也会给社会带来种种负效应,建立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的道德体系是对待利益驱动的正负效应的正确态度。这个道德体系应当包括两个道德层次:低级层次道德、高级层次道德。  相似文献   

16.
法与道德的关系对于法治社会的建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法与道德都有观念、规范或制度、秩序三个层次,两者的区别主要存在于规范或制度层次,而联系主要存在于观念层次。文章从法与道德的规范层面对二者进行了区别,指出违法行为与违反道德的行为是有区别的。同时就法与道德观念层次论述了二者的联系:基础一致,本质相同,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作用上互相支持。最后得出法与道德的和谐统一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道德生态与德育生态有着各自的特定内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要以生态学为指导,都属于社会生态的范畴,同为社会生态发展的条件,并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是,道德生态是一种存在状态,属于客观存在,德育生态是一种工作理念,属于主观认识,我们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8.
试论道德实现的良性化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社会道德主体与个人道德主体两个层面看 ,我国在道德实现的过程中存在着经验教训与不足。为了探寻道德实现的良性化态势 ,有必要探讨在道德实现问题上应当选择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进而梳理出我国道德实现的基本走向。在我国道德现实化问题上存在一个良性化的进程 ,即道德观念从一元到多元的嬗变 ,道德心态从应然到自然的内在趋向 ,道德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良性调控以及道德选择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有机融合等 ,这个过程是复杂而曲折的  相似文献   

19.
浅议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荣誉淡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普遍存在道德荣誉的淡化现象,并且日趋严重,对此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道德荣誉与道德义务和良心联系紧密,在一定意义上说,道德义务和良心只有表现为某种荣誉,它们的社会价值才能得到肯定性的确认。道德荣誉淡化会使道德活动...  相似文献   

20.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和灵魂,政府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和表率作用,是社会诚信的典范。我们应当深刻了解我国目前政府诚信的现状,并从道德、法律和制度三个层面来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打造行为规范、高效、廉洁的诚信政府,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