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社区建设是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过程 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从政府和企业分离出去的社会职能,大部分需要依托城市社区来承担。同时,下岗、失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滞留在社区,流动人口大量涌入社区,城市老龄化和贫困人口等问题,都给城市民政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尽快发展和完善基层社区的功能,向以社区为依托的新的管理、保障、服务方式转变,进一步强化城市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邓水平理论与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以街道、居委会为依托,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结合本地实际,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这个总体要求下,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新明社区。有了…  相似文献   

3.
自 1986年民政部首次把“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至今,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对于社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的作用意义的认识,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高度的统一,并在全国掀起了城市社区改革的浪潮。变革中的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和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趋势,社区体制与基层民主建构之间的天然联系使之成为城市基层民主培育和发展的一个有力的生长点。在城市社区实行群众自治和民主管理的新形势下,探索社区体制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对接,尝试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可视为完善基层民主建构的新思路。 探索对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社区管理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国内外对社区管理体制进行过各种类型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管理模式。从这些经验出发,创新社区管理体制需要因地制宜,理顺政府、街道、居委会、社团等组织的关系,尊重社区各类主体作用,提高基层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城市工作的主题和重心,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加强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将是今后牵动全局的一项工作。现在,从政府和企业分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大部分需要依托社区来承担。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和城市失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滞留在社区,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老龄化趋势加快,这无疑使社区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必须采取“高招”改变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居民委员会现行的运行机制,重新构建社区管理体制框架,充分发挥社区在城镇社会保障、发展经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及…  相似文献   

6.
杨晓梅 《社科纵横》2015,(1):103-106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市区街体制,无论从街道层面还是社区居委会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民族地区特别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街道办事处仍有存在的必要性。要从加强街道与社区社会服务、完善市民服务中心、建立社会自治的长效机制、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改革与完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早在 80年代,民政部就在城市基层唱响了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主旋律。伴随着这首主旋律,社区服务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形成了“燎原”之势。乘着改革不断深化的列车,原有社区服务的项目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诸如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等社区工作,如“雨后春笋”也在全国迅速展开。全方位的社区工作使社区服务的内涵无法包容,尤其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薄弱的难题,社区服务无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为此,民政部从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角度,于 1991年提出了探索社区建设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上海社区建设面临挑战:居民参与不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亮 《社会》2001,(1):4-6
自1999年止海市委在城区工作会议上作出把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作为改善城市基层管理的决策以来,这一定位于"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城市区域社会的面貌发生了重大而可喜的改变,社区成为上海经济一社会改革稳固的后方.  相似文献   

9.
社区管理模式之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毛明华 《社会》2001,(3):38-39
社区的重新发现和介定呼唤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和模式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区新管理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体制条件。目前各大城市在执行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工作方案的同时又结合本地实际 ,在社区管理模式创新上走出自己有特色的道路来。据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的社区管理的基本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上海模式。社区基本定位在街道一级 ,又叫“街道社区”。基本特点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对以街道管理体制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实现政府逐级权力下放 ,重心下移到街道层面。北京、天津、南京和杭州等市…  相似文献   

10.
上海社区建设面临困境:居民参与不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题报告自1996年上海市委在城区工作会议上作出把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作为改善城市基层管理的决策以来,这一定位于“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城市区域社会的面貌发生了重大而可喜的改变,社区成为上海经济—社会改革稳固的后方。然而,在社区建设的实践中,也还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难题,居民社区参与不足就是其中之一。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自愿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的决策、管理和运作。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他们的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是实现社区建设目标的根本动力。但是,在社区建设中,一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普遍开展的社区建设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城市社区建设在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转换中的作用,认为城市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过程。文章分析了经济因素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社区建设需要经济的支持,但社区服务所产生的经济收益并不能有效地支持社区建设的开展,政府和企业应该对之给予更多投入。社区建设有丰富的政治内涵。政府力图通过社区建设实现社会管理体制的转变,同时又要保持社会的稳定。由于中国的市民社会发育缓慢,因此,社区建设的政治目标的实现面临着挑战。文章认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目的是形成新的社会团结,而广泛的社区参与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石发勇 《社会》2005,5(2):50-77
一、导论在当今,如何在基层社会实现良性治理或“善治”1是各国都在探索的共同课题。对中国而言,尽快在城市基层建立良好的治理秩序更是国家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城市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心。随着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原先赖以整合城市基层社会的“单位制”模式的控制功能逐步弱化。在此背景下,国家对城市基层实行管理的重心开始由单位移向街区———市民居住区。因为民主是实现“善治”的手段和保证,新形势下的基层治理要求实现社区民主化,使得普通市民有权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从而在基层社会实现市民与国家、市场的良性互动和…  相似文献   

13.
申亚民  吴润 《唐都学刊》2015,(1):113-117
西安市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上,应着重构建多元协作治理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社会管理主体从政府单一化向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公众等多元化转变;在管理运作机制上,开辟多种平等对话渠道与协商机制;政府应用市场的手段调动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构建新的基层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沟通平台,构建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机制;改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14.
唐文娟 《社科纵横》2011,(10):70-73
法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法学教育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上,办出地方高校法学教育的特色,是法学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基层社会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建设、工作队伍建设和矛盾纠纷解决等多方面法治化需求。地方高校的法学教育,可以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协同作用,通过参与基层社区的法治规划、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等社会管理事务,探索出一条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之一是社区被重视起来,这个词被政府、居民和社会组织广泛接受,甚至已被当作标签贴在城市基层社会的公共管理事务、公共服务乃至某些交换活动中。在社区建设刚刚起步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从根本上说,街道行政辖区或居民住宅区不能简单等同于社区,城市基层工作不能因冠以“社区”,即可变成社区工作了。事实上,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城市基层工作的特点,有不同的居住区人员的构成方式,而究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制度及其体制。不同经济制度及其体制下必有相异的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方式。在相当长的…  相似文献   

16.
刘杰 《探求》2013,(5):38-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在居民构成和管理体制上都发生较大变化,与这些变化相适应,基层政府对社区管理方式方法、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社区文化的内涵和功能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社区文化在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的关系、弥合社会裂痕、促进社区自治、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日益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2011,(19):24-25
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在社区,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在社区。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以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大着力点”,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创新“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尝试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探索实践,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万玲 《探求》2016,(3):82-87
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培育并促进其持续发展是当下基层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难题。本文着眼广州,在观察与分析广州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条参考路径:一是加强政府的引导、扶持和管理力度;二是规范组织结构、推动行业治理;三是明晰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和功能,以期能为更好地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社区建设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是体制创新,是要探寻一种新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替代传统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并通过这一新管理体制的有效运作,来动员社会,解决城市人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实现社会政治的稳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社会的治理体系是单位管理模式,即通过各种各样的单位,来履行资源配置、社会动员、人的需求的满足等多种功能,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即管好每一个单位,就等于管好了城市社会。由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各种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均成为行政附属物或准行政组织,因而单位管理模式的…  相似文献   

20.
孙亚丽 《社会工作》2011,(18):73-76
社区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环境和区位结构,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一场具有国际环境背景但又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它的目标不仅在于经济、环境和设施;更主要的还在人,在于人的精神、满意度、归属感和凝聚力。本文把理论上定义的社区概念和现实意义中的社区实体相结合,以北京市YF社区这一新兴公寓式社区为案例,以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针对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社会网络理论在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