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影 《社科纵横》2009,(7):40-42
东北农村的民间借贷行为仍很活跃,已有的研究表明,对中国各地区农村民间借贷行为的原因、影响及对策都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民间借贷行为本身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依托"结构洞"理论对民间借贷行为中的信息、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指出当前东北农村的人际交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规则结构应该是多元平衡的,然而,受国家公权力的影响,尤其是在“利维坦”式国家中,国家制定法可能会对其他形式的规则产生侵害,从而影响多元规则的内部平衡.软法与民间法是多元规则中两类重要的规则形式,在含义、属性、运行场域以及功能等方面存在不同,需要对二者进行严格界分.软法主要存在于公共关系领域,具有公共治理功能,而民间法主要运行于民间交往私域.但在维系多元规则平衡问题上,软法与民间法之间的合作与互助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论民间法的社会权力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廷君 《求是学刊》2005,32(5):78-83
民间法以社会权力为基础,国家法以国家权力为保障。民间法与国家法共同起源于原始习惯,二者的互动与互补既符合历史的逻辑,又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社会权力是指以特定范围内的社会主体的同意为基础、以契约为表现形式,并受到一定程度程序控制的社会强制力,具有“同意性”、“契约性”和“多元性”特点。社会权力视角的民间法具有权利与权力的双重属性,具有“冷暴力”、“文化性”和“族性”特征。社会权力的变迁必然引发民间法的发展,社会权力是民间法实效的重要基础,应为民间法与国家法沟通的理性平台。  相似文献   

4.
张宝峰 《社科纵横》2009,24(1):70-71,113
本文拟通过对电影《落叶归根》的分析探讨,论证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存在一种不同于传统法律规避情形的现象。文章通过详细分析两类法律规避现象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实现了对“法律规避”这一概念内涵的完善和重新界定。在前述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论证了这两种法律规避行为将导引出两类不同性质的民间法资源,以及这两类民间法资源的不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5.
储卉娟 《社会》2012,32(3):171-197
对东北四所监狱“民事转刑事”暴力犯罪案件的调查显示,现代乡村社会存在一类特殊的纠纷:第一,它的广泛存在,标志着民间秩序整合力量在特定情境下的失败;第二,它也没有被国家法系统处理和吸收。本文通过对结构性访谈中7个案例的详细剖解,检视了这类纠纷背后乡村秩序的可能图景。与传统的民间法理论的预设相反,国家法秩序的“外来性”是地方性社会中日渐增多的“陌生人”获得保护的可能途径。然而,国家法的实践依赖于基层政治运作,其调整功能取决于民间秩序的配合,民间秩序整合的失败迫使国家法直接面对个人的实质性需求,而其调整无力反过来增加了个人对国家法的失望,并可能将失望导向对国家法独立性的质疑。在此背景下,“豪强化”的危险可能在乡村社会出现:“强力人士”依赖国家对社会的渗透力和控制力,向下瓦解传统秩序的力量;借助国家法和国家政权在权力来源上的同一性,向上瓦解国家法秩序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7,(6):88-91
甘肃民间民俗受各种民间宗教信仰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现今,在传统文化的复归中,又表现出新的趋向与发展势头,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以期化解消极因素,引导积极因素,使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7.
陈伟 《探求》2004,(5):65-68
精神文明学的创立过程,同时是一种民间研究开发机制的衍生和创新过程.这种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是精神生产过程中"市场选择"、"政府选择"、"民间学术团队选择"三方互动的结果,今天历史将再次给它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世界金融危机席卷东亚之际,不仅中日两国内部处于一个经济、政治的转型期,而且中日关系亦处于一个如何进一步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转折期。"两强并立"的中日两国,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和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改变既有思路,厉行改革,实现从重视经济关系到重视政治互信、重视传统文化,从官方主导到加强民间合作的转变,改变经济"独轮车"踽踽独行的现实,打造一个结实的"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的"四轮车",让中日关系在新世纪中平稳前行,向着汤因比先生多年前提出的目标——"东亚共同体"迈进。  相似文献   

9.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信仰研究从未像今天这样繁荣,只要简单地检索一下,就能发现这一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史学视野中的热点题目之一。日本的滨岛敦俊教授正是这一领域的著名学者,他的中国民间信仰研究起步较早,成果卓著,所著《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一书,是近几年海外中国民间信仰研究领域中的高水平著作,其中有许多对明清时期江南地域社会中的民间信仰的独到见解。是书现已由朱海滨先生译成汉语、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笔者研读此书数遍,并将此书主体分四部分做一解析。  相似文献   

10.
民间规范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晖 《求是学刊》2004,31(6):87-93
民间规范与法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有着必要的关联。不论是法定的还是理念与理论设计的人权,都可能因脱离主体交往行为的实际而在实践中受到牵制,一国法制建设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回应国民在交往行为中的人权要求。民间规范自身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不同人群的权利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国家法不应是民间法合法与否的标准和判据,而民间法才应是国家法合法与否的标准与判据。借助司法可以把民间规范中的人权内容及其保障方式吸纳到国家体制中,其优势在于,在小传统的内容转换为大传统的认可时,司法的具体性、中立性、判断性和被动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程序性和最终性等特征,在整体上发挥着可能优势。  相似文献   

11.
成彦 《社会福利》2006,(10):24-26
本文作者于2006年1月,采用问卷形式,就公众对民间非营利机构责信度状况,在北京市部分地区作了小范围的调查,从回收的80分有效问卷的回答中,对公众在民间非营利机构的责信度的态度及其建设方面的建议作了统计研究。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对当前民间非营利机构责信度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对民间非营利机构由于社会责任缺失导致的责信度危机进行分析,提出民间非营利机构责信建设的重要性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民间文艺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独立以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民间文学的研究.反映大部分人思想和情感以流动的语言为媒介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广为流传.而我认为民间文艺研究在更加被重视的今天,更应该注重其基本要素的研究,那就是在民间创作这些口传文艺作品的“民众”,更广泛意义上讲就是对“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雪 《社科纵横》2006,21(7):116-119
莫言一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写作立场定位在民间,从富有多种内涵的民间去寻找自己现代意识的生长点,但表达知识分子的现代意识和立足于民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寻找其中的平衡点并非易事,如作家处理不当,现代意识的表达可能损害民间自身的审美性,而民间立场也可能限制现代意识的表达,从而使二者的融合出现裂痕。莫言在不断地探索二者完美融合之路,他扎根于民间,汲取了民间的精神大气,同时将现代的叙事技巧和现代生命意识熔铸其中,从而丰富了民间叙事,但是当莫言急于表达现代意识或过分强调自己的民间立场,便产生了因忽略民间的审美特征而丧失自由的叙事风格和因忽略民间对主题的选择性而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种种不和谐等弊端,作品的艺术魅力就受到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4.
再论敦煌私人结社的教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晓庆 《社科纵横》2009,24(12):118-121
敦煌民间结社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完善,而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即是敦煌民间结社具有的教育与教化功能。本文从敦煌民间结社的组织形式和社内成员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敦煌民间结社组织对社内成员所具有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宋爱军 《社科纵横》2008,23(1):40-41
在漫长的中国金融史上,民间金融一直是其信贷基础.然而,民间金融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本文力图对民间金融发展的根源进行探索,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梳理以更多了解和认识民间金融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世界舞台上民间外交蓬勃发展。全球化、信息化发展为民间外交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非国家行为体数量增多并且功能强化,是民间外交主体发挥更大作用的前提;复合相互依赖关系网络形成,为民间外交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大空间;“全球治理”需要非国家行为体的积极参与,为民间外交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信息公开化和便利的交流手段为非官方组织或个人参与外交提供了技术支持。民间社会不仅为民间外交发挥作用提供了机会和舞台,还是民间外交的力量源泉,在参与全球治理、保护弱势群体、抑制世界强权、治理“民主赤字”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现代外交的公开化、民主化趋势为民间外交大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民间叙事文学是民俗研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研究范围相当广泛,而许多内容又多为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叙述性是二者的共同特点。民间叙事文学研究的现状表明,该学科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王建刚 《浙江学刊》2002,(3):204-208
民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时空体 ,尽管历来处于边缘的地位 ,但它从来没有放弃对主流文化的渗透 ,这种渗透有其独特的方式与途径。但眼下的“民间写作”倡导者们却功利性地将它抽空为一种写作姿态或一种反抗主流写作的策略 ,民间写作因此沦落成一种在边缘上的自娱甚至取宠的“舞蹈  相似文献   

19.
论民间规则与司法能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发生在中国的司法能动与西方国家的司法能动并不相同.这种司法能动通过"姜堰模式"、"东营模式"、"陇县经验"、"河南模式"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四种主要模式都是民间规则进入司法的具体经验.民间规则进入司法的条件有两种:一是在法律有漏洞时;二是当法律调整不能时.但在这两种情形下,民间规则进入司法不属于司法能动.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民间规则作为司法能动前提的可能条件有五种情形:其一,法律虽然赋予其法源地位,但没有规定其是否适用于司法或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的情形;其二,尽管没有规定其法源地位,但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规定了其作用的情形;其三,法律上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其法源地位的情形;其四,法律上否定其法源地位,并排除其在司法上的适用的情形;其五,因当法律调整不能,用其替代国家法的情形.中国目前开展的能动司法活动是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民间规则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民间规则是这种能动司法的最重要的规范前提和依凭.民间规则作为人们交往行为规范的事实不可能被消灭,这就决定了以习惯为核心的民间规则在司法能动中所具有的特别地位和作用,也就决定了研究民间规范与司法能动之关系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及民初所修的京津冀地区志书中,有一些关于民间演剧现象的记述,分布在"岁时民俗"、"民间文艺"、"冠礼"、"丧礼"、"祭礼"等篇章中。这些史料,对于研究旧时京津冀地区民俗与戏剧搬演的关系,考察京津冀民间戏剧的活动状态以及其它剧种在京津冀民间的播衍,特别是探究中国古代民间戏剧演出史和古代剧场的形式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