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田汝成所撰<西湖游览志>一书是研究杭州西湖及周边景物历史变迁、兴废沿革的重要史料,历来为人所重视.该书自成书以来共有七个版本问世,分别为嘉靖初刻本、范刻本、季刻本、商氏增删本、姚刻本、四库本、嘉惠堂本.由于受丁丙为嘉惠堂本所题跋文的影响,已有的一些点校本都误认为对嘉靖初刻本的增改始自商氏增删本,而嘉惠堂本所依据的也是商氏增删本.其实,对嘉靖初刻本的增改自范刻本就已开始,商氏增删本是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大量有史料价值的内容,也并非如丁丙所言的"略为增益".丁丙嘉惠堂本所依据的其实是范刻本和季刻本,与商氏增删本几乎没有关系.另外,关于该书的版本还存在将范刻本误认为是嘉靖初刻本的问题.本文在此一并讨论.  相似文献   

2.
吕正惠 《阅江学刊》2011,3(5):117-123
孟浩然诗的各种版本具有独立的校勘价值的,当以宋蜀刻本、元刘须溪评本、明《唐十二家诗集》本(即四部丛刊本)和明活字本四种为最。孟浩然集最重要的两个版本应该是宋蜀刻本和明十二家本(丛刊本)。宋本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刻于宋代,是孟浩然集的唯一宋刻本。从种种方面来看,丛刊本仍优于宋本。衡量种种得失,校订孟浩然集,似仍应选择丛刊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3.
孔尚任宫词主要有两个版本系统:一是选本系统,包括南京图书馆所藏康熙怀远堂刻本《振雅堂汇编詩最》选录的孔尚任宫词,另外,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也藏有抄本;二是全本系统,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康熙介安堂刻本《续古宫词》。介安堂本是现存唯一的孔尚任宫词全本,亦是海内孤本,不仅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而且对研究孔尚任的文学成就、文学思想及相关生平事迹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中国宝卷近30种,包括抄本及多种刻本,很多宝卷版本未为现存宝卷书目收录,其中《轮回宝卷》为目前所知《轮回》宝卷中最早的版本.藏本中还有东南亚刊印的宝卷七种.这些宝卷从内容看多为传统宗教类故事,反映民间信仰与庶民情感.这些海外版本让我们得以窥见传统唱本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流传、刊刻与生存状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与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版本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作家往往趁作品结集或再版机会,加以删削、增改、补正,于是读者见到了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版本不同,颇能折射作家思想、艺术思想的变迁轨迹,学者们因此多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过去大陆学者对版本问题重视不够,情况有所好技,还是近几年的事、闲城》汇校本风波,推动了这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造福后代的工作的开展。’”。4年5月,在西安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上,很多中国著名学者纷纷呼吁尽快行动起来,加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版本校勘研究工作。本文对沈从文作品不同版本修…  相似文献   

6.
中国杰出的古典文学作品《金瓶梅》,自问世以来,就带着许多难解之谜。特别是在成书过程和作者问题上,争论尤多,成为近年来金学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在吸取有关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书中的大量内证,考定《金瓶梅》最早的评点者和改定者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李渔。《金瓶梅》在流传过程中,主要有过四个版本系统,即早期的抄本、词话本、崇祯本(评像本)、第一奇书本。抄本今已佚。现存最早的刻本是词话本,即万历丁巳年(1617)东吴弄珠客序的《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世纪三十年代在山西介休发现。属于该系统的还有日本慈眼堂藏本和德山毛利氏栖息堂藏本两种。崇祯本即《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或称为说散本、明代小说本、评像本、天崇本等。现存该系统的刻本据知有十四部之多。学界一般公认为该本系据词话本及参照其它抄本修改、加评而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前贤时彦的研究成果,择取《西厢记》传播史上影响较大的八种版本,从其文本形态、版本特征的描述中,凸显明清《西厢记》刊本演变的大致历程.大致而言,残页本、弘治本年代较早,传奇因素的渗入并不明显,还基本保留了元杂剧剧本体制.徐士范本依循传奇体制刊刻《西厢记》,此后以传奇体制刊刻《西厢记》成风,只有凌漾初本、毛西河本在努力回归《西厢记》的杂剧体制.依循传奇还是回归杂剧不少《西厢记》刊刻者颇感茫然,于是又出现一些既保存有元杂剧体例特征,又带有传奇因素的混合型刻本,如王骥德本、金圣叹本.  相似文献   

8.
王玉清 《社科纵横》2007,(9):123-124
本文从宋刻本的价值及其特征入手,引用大量资料对其价值特征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从而提高了我们对宋刻本价值、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陈眉公批点的《西厢记》,是一部具有较多特点的批点本。明代诸刊本都十分强调版本的依据,或注重校勘、注释,或注重批评,极少兼顾注释和批评的。清代诸刊本虽比较重视批评,但是完全忽视了版本依据,任意修改,对注释则往往付之缺如。陈眉公批点本的文字基本上和徐士范刊本相同,注释较弘治岳刻本、徐士范刊本简略而扼要。可以说保存了明代诸刊本的优点。此外,对批评也很重视。评语都有新意。某些评语同容与堂刊李卓吾批点本颇近似,但较具体,观点也更鲜明。晚明的上海已是戏曲活动的中心之一,这样一部晚明上海的乡土艺术家的《西厢记》批点本十分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般而言,王实甫为《西厢记》作者,今似已成定论。本文认为《西厢记》原作者问题尚有再探讨必要,并据元明两代大量材料辨析,得出关作说的可信性胜于王作说的结论。首先,王作说仅据书面记载且较单簿,无版本依据,而关作说在明前期甚普遍并有版本根据;其次,推论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实持关作说;最后,将以往未曾加入过讨论的明成化金台鲁氏刻本《西厢》咏词,进一步为关作说佐证,并将其源再推往前进行追溯。另外,根据关汉卿所作之小令及曲辞分析,认为其在创作倾向、艺术风格上,与《西厢记》有非常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元妙严寺版《大般若经》卷五五六新见本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大般若经》),六百卷,唐释玄奘译,是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在浩如烟海的佛典中具有重要地位,一向被列为入藏之首,历代写、刻诸本繁多。前一段时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图书馆在旧书内发现折装刻本《大般若经》第五百五十六卷一册,试对其版本加以判定,并得到意外收获。兹略述如次。这册《大般若经》(暂称“新见本”)编有《千字文》序号“光(六)”,即“光”字函内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一部本国已然佚失的作品,在日本得到珍藏和传布,千余年后又复归故国,拂去岁月风尘,重新闪现出它的文学价值。这部作品就是唐传奇小说《游仙窟》。《游仙窟》在日本的流传及版本《游仙窟》问世于初唐时期,题为  相似文献   

13.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刊刻最早的元杂剧选本,也是最早的戏曲刊本.它保留了元杂剧体制、内容、版本最原始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元杂剧分折的不规范,题目正名使用的不规范,诸宫调形式的影响等.若以戏曲的标准衡量,某些作品在许多方面还没能达到今日戏曲史所云之规范.  相似文献   

14.
薛峰 《东西南北》2010,(5):36-36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以小说名世,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150多种。但他被更多的人熟知,是因为他的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的身份。多年以来,冯骥才潜心研究民间艺术、地方风俗,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  相似文献   

15.
认为《唐才子传》全书一度在中国失传,却因日本刻本而保存于世,这已成为和刻本补充中国文献的典型例证.但关于此书的版本问题却仍有需要检讨之处.一是此书在明初曾存全帙以供《永乐大典》修撰之用,之后逐渐散佚,直至消失.二是此书元刊本曾传入日本,日人有据此覆刻的五山版,但现在并无元刊本存世;杨守敬从日本携归者非元本,而是五山本.三是杨藏本曾经珂罗版影印,主其事者学界多误以为黎庶昌,又有人以为董康曾刻是书,实皆误,此书仅有珂罗版影印本,乃董康所为.四是此书在日本之流传亦可得而论之,杨守敬所得善慧轩藏书原为彭叔守仙所藏,后入日本藏书家狩谷掖斋求古楼,再为杨氏购得,现藏于台湾.  相似文献   

16.
在明清通俗小说的版本演变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颇不正常的现象:评点者越出其职能范围参与作品的修订.然而,评者参改之所以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背后有其值得我们探讨的深刻原因.其原因有四:一是当时的托古改订之风,二是通俗小说创作自身的有待完善,三是求本之善,四是评点者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7.
把东方的神韵与西方的形式完美地融合在美术作品中,从而让中国油画尽快地融入世界亮丽世界、闪光世界,这是中国众多油画家的艺术追求,他们纷纷把画笔触向中西美术的临界点,探索一条中西合璧的成功之路在这帆樯林立的画家队伍中,辽宁盘锦的赵世杰颇具代表性,且卓有成就,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陈孝信先生称其作品是:油画的中国版本.  相似文献   

18.
刘慧  王晓利 《生存》2020,(8):0219-0220
能准确的理解并表达出原文的含义是诗歌翻译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翻译的难点和亮点,是通常需要翻译者多费精力的地方。很多作品都存在两个版本甚至更多的同一语言译文,理解不同导致文章的质量也不同。最具代表性的《关雎》的两个英译本分别是由James Legge 和Arthur Waley 完成,两者又有什么理解和表达上的不同呢?本文主要基于对《关雎》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和分析探究诗歌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精华。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5,(6):112-115
《读书敏求记》是清代藏书家钱曾作的一部善本书解题目录,也是研究古籍版本的重要著作。书中涉及版本学研究中书名、篇卷、作者、内容、真伪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还在图书版本的鉴定方法上找出了一定规律,从版刻、纸质、墨色、字体、牌记、装帧等方面判断版本的雕刻年代,且从祖本、子本、原版、翻刻等方面评定图书的版本优劣及价值,为古籍版本学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一凡先生新著《明大诰研究》最近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校勘精细、立意新颖、论述扎实、创获颇多,对于法律文化研究来说,堪称是一部具有重大建树的著作。明《大诰》四编即《御制大诰》初编、续编、三编及《大诰武臣》,是朱元璋将其于洪武十七年至二十年间亲手处理的一些案例及发布的峻令、训戒等汇集编纂而成的一部法律文献总集。自洪武十八年《大诰》初编颁行以来,曾“家传人诵”、“大播寰中”。朱元璋死后,由于其后继者态度上的变化等原因,逐渐被搁置不用。明中叶以后,已绝少流行,今天更难以见到。为研究明《大诰》,杨一凡先生广求现藏于世的各种善本,而以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洪武内府刻本为底本,参照国内其他图书馆及美、日图书馆所藏的十余种版本加以精心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