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仲生 《唐都学刊》2011,27(6):85-88
当代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更有它质的内在规定性,当代审美意识的建构是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核心所在。所谓老庄与禅支撑了当代中国书法精神特质的观点,是一种精神的错位,时代的倒置。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4,(4):116-121
在中国当代美学界有"南宗北邓"之称的美学家宗白华与邓以蛰对书法艺术意境都有精深而独到的理解,前者认为书法艺术意境追求的是一种以情景交融的形象来表征"情感生命"的本体境界,而后者认为书法艺术意境追求的是一种以心手相应的自由来表现"心灵自我"的本体境界。他们这种融通中存乎差异的意境理解在书法艺术的笔画、结体和章法形式中得以鲜明呈现,并从书法美学层面证明了"南宗北邓"之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名符其实。  相似文献   

3.
吴天祥 《唐都学刊》2010,26(6):117-120
笔墨游戏式的"书法画",甚至衍绎出的"行为书法",是一种"文化失根"表征;错别字满篇的所谓书法,是典型的文化缺失症。我们应积极作为,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中国书法并不因为汉字规范化遮蔽其艺术性,相反,汉字演变发展史证明,每次的规范化举措,反而给书法艺术创作注入了活力。规范化的标准草书,或许会对中国汉字的改革和发展开辟出新途径,对书法文化的现代性提供多元思考。  相似文献   

4.
报告文学在当代中国扮演了奇特而重要的文化角色,成为一种时代的"文化战车"。报告文学走向文化舞台,负载沉重文化任务,主要是由于时代的感召与呼唤,由于现实文化语境的需要与刺激,它或者成为时代主流文化的渲染者,或者激发了创作个体的独立文化思考。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化表现,体现了时代文化状况与创作主体主观倾向的密切关系,包含了颇多深层的文化话题。  相似文献   

5.
吴小宁 《唐都学刊》2001,17(2):128-128
探讨对书法艺术的本源,可以看到,试图离开汉字本身,将书画融合的所谓的"现代书法"不是对传统的书法艺术的发展,而是对这门艺术的取消,是一些人无视艺术的规律,盲目或有意求"新"的行为;现代书法的困境主要在于书者浮躁的心境.  相似文献   

6.
鲁宁 《学术交流》2004,(8):134-137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透视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演变,不同历史时期,跃动书家作品不同的韵律,呈现书家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这种韵律是书"法"化了的精神世界的外延,它具有人格化的艺术魅力,是书家从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和遵循艺术法度的统一;以抽象的手段抒情写兴,是书家创作的宗旨,也是书法传统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于光 《今日辽宁》2003,(1):22-23
辽宁著名的青年书画家张韶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8岁时与其父张诚信(抗美援朝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学习文史、诗歌、书画.他经历38年坎坷的艺术生涯,筑就了以文史、哲美、佛道、儒家思想为基础,诗书歌画为顶峰的艺术金字塔,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了成功.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他全面研摹了中国历代书法名作,在此基础上对书法艺术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他崇拜郑板桥的书风,又继承了辽宁省已故著名金石书画艺术家陈旧老先生"真草隶篆"融合在一起的书法艺术风格,独创了"怪体"书法.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和国粹,从象形甲骨、石鼓金鼎、隶魏正草,已历经数千年.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人们信息交流中,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然而,随着电子科技时代的到来,书法的实用性被电脑等现代的电子设备逐步代替,而书法的艺术性已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主题.早期象形篆字,主要表达物化象形之美.在行草时期,侧重表达心灵情绪写意之美.这些审美定律已为古今名家所完成,如何开拓书法艺术的新途径是当今主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行走在书法艺术的广阔殿堂,演绎着充满绚烂色彩的艺术人生——他为书法艺术而狂热,他在书法艺术的烈火里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他就是董庆林。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端庄秀丽的小楷,浑厚磅礴、豪放大气、浑然一体的行书,飘逸张扬、无拘无束、一气呵成的草书。他的书法作品笔画有的如高峰坠石,  相似文献   

9.
王男 《东西南北》2012,(10):38-41
最近,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法字帖《千遍行书干字文》。 仅仅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挺让人震憾的,是谁能写一千遍的行书千字文?这可是前无古人的事情呀。  相似文献   

10.
古剑现就职于中国外运天津集团有限公司,幼承家学,研习书法,后拜津门书法名家赵半知,杨涵秋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和篆刻,并同郑华浚先生学习山水画。中学时代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工作至今从事摄影创作  相似文献   

11.
汉代的书法艺术处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显著的标志是汉代书法艺术已独立成为专门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篆、隶、八分、章草、草书、真书在此时期已大体齐备,中国的书法理论已开始萌芽。研究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不仅要从中国古代的哲学与诗文中去寻觅,更要从古代的诸多艺术中去探微。中国的书法艺木乃是表达情操与美感的民族艺术,是一门最独特的民族艺术.书法的美学思想正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一部分,书法中的美学思想又可沟通于诗、画、乐、舞、建筑等艺术,还可以从中窥探美的基本范畴,可以和西方美学里的诸  相似文献   

12.
杨雷  董晓 《学术交流》2007,(7):162-165
契诃夫作为一个跨世纪的剧作家,其戏剧理念对20世纪欧美戏剧思潮的革新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当代戏剧家自然也深受契诃夫戏剧观念的影响。在20世纪50至70年代主要剧作家的创作上,深受契诃夫戏剧风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剧作家们有意识地渲染舞台的抒情氛围;第二,契诃夫剧作中的象征手法在某些重要剧作家的创作中被广泛运用;第三,契诃夫剧作中深沉的忧郁意识被继承下来,用以表现当代苏联人的忧郁情绪,表现当代苏联生活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13.
于柳 《生存》2020,(14):0102-010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主要的书法字体及特点,初步感知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2.学会初步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激起学习、练习书法的兴趣。 3.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马国俊 《社科纵横》2003,18(6):62-63
“双百”方针在书法艺术活动中表现为作品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书法艺术研究中表现为思想观点方法的多元性和科学性 ;在书法艺术实践中表现为对广大民众的普及和对专业层次的提高。以“双百”方针为指导 ,就能正确认识书法艺术实践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将推出中国拍卖史上首个大型王铎精品书画专场——“王铎的笔底毫端”.本场集纳王铎书法精品20件,其中包括11帧扇面、8件书画立轴和1件自书诗长卷. 20件流传有绪的佳作,包含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能够梳理王铎书法艺术风貌,并且对王铎的生平交游、帖学成就、自作诗文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专场的推出,无疑将促进王铎书法艺术研究的深入,也将有力呼应和提升书法收藏的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16.
欧阳中石老师一生爱好广泛,博学多才,颇具传奇色彩。他著书达40余种,涉及国学、逻辑、戏曲、诗词音韵等多个学科,京剧为奚派嫡传,书法更是各体兼综、自成一家。因此,他曾戏称自己是"少无大志,见异思迁,无家可归",自谦的说自己"什么家也不是,只是个无家可归的教书匠"。在中国书法艺术教育之路上,欧阳老师功不可没。长久以来,书法没有被列入艺术门类而只是被当成二级学科。自1981年入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起,先生一直致力于建立书法艺术高等教育体系。1985年,先生参与创办了成人书法大专班,1995年设立了书法博士点,1998年设立了博士后流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旅荷华人女作家林湄小说创作中的妇女问题。文章指出,林湄关注的是当代妇女实际处境和生命体验,她的小说揭示了时代在妇女问题上的本质特征,严厉抨击摧残女性、不把妇女当人的腐朽观念;同时,她更看到传统男权观念依然深深内化在许多女性的心灵深处,成为女性的心理障碍,使之陷入生命的误区。这里,作家表现出一种清醒的现实主义。林湄的作品表现了当代女性追求人生意义的刻骨铭心的感受,创造了有着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展开幕4月26日,由南京大学、江苏省文联、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展"在南京大学美术馆开幕,赖永海担任本展学术总主持,吴为山担任艺术总主持。展览涵盖雕塑、绘画、书法等佛教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旨在繁荣当代佛教艺术,展示当代佛教题材创作新成果,集中体现佛教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新面貌、新价值以及新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潘爱军 《社科纵横》2009,(7):130-131
西方的现代性改写了中国的文化身份,重塑了中国的艺术景观。在这种现代性语境中,北京大学书法逆势而行提出了一种新的书法理念"文化书法"。可是,时至今日,大多数书法流派仍是跟着西方走,质疑传统、拥抱形式,书法界仍然处于一种文化偏执状态——书法无文化或书法反文化,书法不再审美,书法反审美。在这种全盘西化背景下,本文从"文化书法"提出的背景、审美内蕴及本体立场三方面切入这一时代的困惑,探讨在新世纪语境中,书法的未来方向性,强调"文化书法"是当前书法的一种文化思考,是当代书法承续传统精神后的一种新的发展可能性和未来方向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把当代40年文学思潮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运动体系,对思潮自身的生发流变和内部规律以及与外部诸因素的联系进行整体性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作倾向、理论态势和文学接受思潮。社会文化背景作为思潮生发的外部环境,对思潮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当代,主要体现在政治运动对文学思潮的决定性影响。本思潮研究,以本体为主,运动为辅,着重从思潮内部挖掘其生长和发展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