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我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步骤的加快,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现,为此连云港积极构建沿桥区域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了港航、铁路、企业联合优势,对服务沿桥区域经济产生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沿桥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物流意识薄弱,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等因素的制约,阻碍了陆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立权威的大陆桥运输国际协调机制,从国家层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把大陆桥运输通道的建设和多式联运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措施,促进沿桥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亚欧大陆桥陆域开发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出版发行,填补了大陆桥理论研究的一项空白,以大陆桥这一带状经济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视角一改既往的以陆桥这条“线”研究交通物流运输,而是以沿桥区域这个“面”为研究对象,因而具有独创性;从陆域开发到陆域发展理念的更新,具有新颖性;提出了“临桥产业”这一新概念,并认为“临桥产业”要优先发展,对未来陆桥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性。  相似文献   

3.
新亚欧大陆桥是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运输大通道,也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开发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这里对亚欧大陆桥运输通道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是优势与困难并举,机遇与挑战共存,并针对加快大陆桥运输通道建设,提出了应采取建立"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建立国际陆港,构筑国际经贸操作平台,完善运输信息和口岸综合服务系统,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以及加快大陆桥运营人才培养等措施,以全面促进沿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借助大陆桥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阐述了服务好大陆桥沿线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是连云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分析连云港服务大陆桥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用好用足国家发展政策,举全市之力服务大陆桥经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灾害与经济关联分析及减灾经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灾害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与生产力布局又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和发展,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经济发展对灾害的影响都在日益加深。经济发展中必须树立减灾就是效益的灾害经济观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尽可能降低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致灾效应;努力提高社会经济系统的承灾能力,降低社会经济的易损性;逐步建立以灾害保险为主体的综合救灾补偿保障体系;大力开展灾害经济区划工作,将减灾防灾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6.
略论陆桥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国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人才比较缺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这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但同时大陆桥的两侧却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和开发条件,因此加速对大陆桥沿线的开发和开放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带,并有可能将之变成我国的国际性、开放型交通、经济走廊.对于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要以陆桥沿线地带为发展轴心区,以沿桥的大、中城市为增长核心,充分利用陆桥的整体优势,搞好东西的双向开放,扩大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努力使大西北成为我国陆桥经济带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陆桥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亚欧大陆桥是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运输大通道 ,也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开发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这里对亚欧大陆桥运输通道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认为是优势与困难并举 ,机遇与挑战共存 ,并针对加快大陆桥运输通道建设 ,提出了应采取建立“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 ,建立国际陆港 ,构筑国际经贸操作平台 ,完善运输信息和口岸综合服务系统 ,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 ,以及加快大陆桥运营人才培养等措施 ,以全面促进沿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变中国低生育水平状态是现今社会政策研究的重点之一,中国台湾地区"生育保障政策"的调整与转变过程可以为中国大陆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以问题为中心的政策分析框架,对十余年来中国台湾地区主要的"生育保障政策"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经过长时间的控制人口政策后,中国台湾地区选择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并制定了经济保障和服务需求保障等一系列"生育保障政策",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大陆可以借鉴其宝贵经验和可行政策,加快生育保障政策完善步伐,从而更好地建立和健全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育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资源丰富 ,但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 ,人才比较缺乏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这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但同时大陆桥的两侧却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和开发条件 ,因此加速对大陆桥沿线的开发和开放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带 ,并有可能将之变成我国的国际性、开放型交通、经济走廊。对于西部地区 ,尤其是西北地区要以陆桥沿线地带为发展轴心区 ,以沿桥的大、中城市为增长核心 ,充分利用陆桥的整体优势 ,搞好东西的双向开放 ,扩大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 ,努力使大西北成为我国陆桥经济带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陆桥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构想,连云港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便捷的交通和不断增强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东中西合作示范先导区,深化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和日韩等东北亚国家、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把大陆桥打造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金”桥,把连云港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效便捷、富有魅力的东方门户。  相似文献   

11.
新亚欧大陆桥作为最大的区域,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要想实现这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观念上从区域开发转变为区域发展。阐述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陆域开发的内涵、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东中西部产业布局与合作,提出运用差异化战略实现区域的错位发展,沿线区域优先布局战略新兴产业,重视临桥产业的优先发展等策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中国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沿线物流发展现状,在对沿线物流发展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对沿线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沿线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总体定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南汉悬索桥施工特点,针对悬索桥主引桥衔接处纵坡线形控制难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于主桥端部钢箱梁纵坡线形的控制,提出两个调坡原则;对于伸缩缝纵坡线形的控制,提出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所提方案解决了施工进度与施工工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供给行为与土地价格决定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假设的前提下,人们通过建立城市土地供给与需求模型和分析不同市场形态下的土地供给行为就会发现,土地供给与土地市场的形态、土地所有者的供给行为有关,即城市土地禀赋对土地供给具有约束作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土地供给行为对土地市场价格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探讨土地意识观、土地伦理观和土地道德的有关问题,指出土地道德建设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公众的土地忧患意识,提高人类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土地储备中资金筹措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香港、海南应用《换地权益书》的实践和经验,探讨其在土地储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土地储备中资金筹措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香港、海南应用《换地权益书》的实践和经验,探讨其在土地储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长期以来不规范,管理较为混乱,不仅使规划指标屡屡突破,而且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受到干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今后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土地法学的角度,分析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法律基础,并探讨了为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市场需进一步加强的法律及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土地登记作为地籍管理的核心,在土地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土地登记制度建立较晚,在实践和立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物权法>的实施对我国的土地登记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家关于不动产登记的法律出台之前,国土资源部制定了新的<土地登记办法>,贯彻落实了<物权法>中关于不动产登记的规定,在保持土地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创新,更加科学地定义了土地登记的相关概念,完善了土地登记的内容,规定了土地登记相关制度,优化了土地登记的程序,强化了土地登记的民事作用.但<土地登记办法>只是一部过渡性的部门规章,还存在一些不足.我国的土地登记制度依然存在登记机关不统一、管理分散、缺少土地登记损害赔偿规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暴露出弊端,其实质原因是伦理价值的缺失。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土地行政伦理的公共服务和人地和谐的基本价值导向看土地征收过程发现,土地征收的过程存在着行政伦理和土地伦理失范的现象。其中行政伦理失范表现为行政公平缺失、社会正义沦陷、政府角色混乱、行政责任淡薄和公共承诺失效。土地伦理失范表现为因土地伦理适用性前提不完整而导致的土地生育功能被剥夺、土地价值被片面化和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