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中国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远远跟不上群众需求或与群众需求产生偏差,在此形势下如何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镇化要求相适应,对于加强对城镇化管理,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品质,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虎斌 《创新》2012,6(5):59-63,127
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要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但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发现,在1981~2010年,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反而降低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并没有带来就业结构的转变。因此,必须集中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3.
程艳 《学术交流》2004,(10):78-81
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将走一条与传统工业化全然不同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对新型工业化的研究主要涉及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竞争创新、全局观四种视角。新型工业化道路之"新"在于两个层面: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体制背景。作为中国经济最富有活力的省份之一,浙江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取得了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值得进一步研究:重化工业的地位如何摆正,区域工业布局如何协调,新型工业化的衡量标准如何制定和指标体系如何建设。  相似文献   

4.
对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不应当就农村和农业而论农民收入的增加,相反,应从动态的发展过程来看问题,即应从工业化、城镇化与增加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城乡一体化、城市文明向乡村渗透的角度来看待和研究问题。如果说城镇化是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非常有效的途径的话,那么,中国应在扩大现有城镇规模、提升现有城镇功能的基础上,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强天雷 《唐都学刊》2007,23(2):128-128,F000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决策。《中国21世纪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取向、总体定位、特征和内涵,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信息化的带动作用、城乡二元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市场化和企业行为、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切中肯綮的论述,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创新性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4):31-33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就是城镇化,正确认识城镇化问题,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论,积极稳妥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当前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7.
董友涛 《创新》2008,2(2):78-82
广西在两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构想,而优化产业经济布局对广西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只有在城镇化进程中把优化产业经济布局和发展产业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高云虹 《社科纵横》2004,19(3):37-38
未来 2 0年是中国发展 ,尤其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但有利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发达的第三产业、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丽 《学术交流》2007,7(11):126-128
毛泽东在五十年代中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吸取了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经验,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速度、资金来源以及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突破了斯大林工业化模式。毛泽东这种突破不仅为我们在新时期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而且为我国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方义 《求是学刊》2004,31(2):51-55
文章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省的现实问题、潜在优势 ,比较“两种”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区别 ,指出黑龙江省能否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关键在于走出一条不同于过去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结合省情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 ,充分发掘比较优势 ,培养竞争优势 ,加快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城市化道路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城市化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呈“分散型”。在走“分散型”道路实现城市化目标的过程中 ,如何处理大、中、小城市的关系 ,仍然是城市化政策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合理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科学建设小城镇 ,构建功能结构互补的合理城市体系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紧密相关的,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进程在产业和区域方面的分别表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协调表现为低价工业化进程和高价城市化进程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独特的工业化战略和道路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为此,“十一五”期间,中国应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来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锡富 《创新》2009,3(5):45-48
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党和国家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各种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扩展战略,做大做强民营骨干企业。  相似文献   

14.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逐步迈进反制自然的“制胜期”——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代。与此同时,生态危机日益严峻,文明转型势在必然。城市化给社会发展带来活力和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环境压力、交通拥堵、人口拥挤等诸多新矛盾。其中,现代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模式、生态环境质量、历史文化遗存诸多要素之间的矛盾冲突尤为凸显。人类需要重建与大自然间的新的供需平衡、用补平衡关系,必须完成对发展意义的全新解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建设新生态文化系统、新社会生态系统、新文化生态系统,用有效推进的行动方式,推衍新城市规划发展观念,提高城市管治能力,改变绩效评价方式,才能找寻到新的平衡方式,并反哺自然,支撑人类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5.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进程。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产业结构的变动将朝着缩小其与一般模式的偏差的方向发展;需求结构变动方面,最终消费率将会有明显上升的过程,资本形成率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所有制结构将继续向多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最终形成国有经济为主导,混合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而城乡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是,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明显改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进行测试与评价,从而明确工业化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采用H.钱纳里和西蒙.库兹涅茨的工业化划分标准为测度方法,并选取人均GDP(美元)、三次产业GDP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以及人口城市化水平4个主要指标进行衡量,参照工业化发展的具体数值,并以泉州市为例对其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工业化的发展受到外部环境、体制改革、信息化、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当前的制度、环境、产业结构等来确定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并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提高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转型升级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发展比重,是其工业化转型升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模式及其协同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仁锋  刘修通  张新兵 《创新》2009,3(9):42-46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城市化模式研究重点为:对世界城市化模式的借鉴、制度视角与转型期的城市化模式、西部城市化模式选择;而工业化模式研究聚焦在西部工业化模式选择或创新、具体区域实证分析等。应从二者关系的测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空间结构协同等方面研究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机理。当前,我国面临复杂情形,需从多维度和多尺度建构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业劳动力结构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梯队不完整、男女比例差距悬殊、科技文化素质低,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扭转农业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传统农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农区的经济发展路径应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城市工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探索农区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农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不单纯等同于在传统农区办工业,而是在农村社区范围内按照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和方式建立和发展工业及其他非农产业,并改造包括传统农业在内的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社会,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一元化的过程。这一发展道路的推进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并有可能通过主导产业培育、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集群和生态工业发展这一路径获得实现。
Abstract:
The path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should explore the road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rea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with the premise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 industrial.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taking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are not simply the same as running industry i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but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nd other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with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concepts and approach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communities,transforming the rural economy includ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even the entire rural community,and ultimately realiz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unification.Promoting this development path has its reality and feasibility,and probably are achieved by cultivating predominate industry,accepting industry to transfer,gathering industry cluster and ecosystem industry to develop the pa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