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以更重要更科学的角色定位走上中国文学的舞台。如何建构符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文论就成为摆在民族文学研究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新视野与探索、母语文学之论辩、民族叙事与民族性、学科建构与民族文学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和云南省社科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1984年,上述两所合并为民族文学研究所。 所内设有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壮侗语族语言文学、孟高棉语族语言文学、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等五个研究室以及  相似文献   

3.
六十多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评论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于国家的认同歌颂转向新时期以来对于以民族特性、民族价值为主的认同。这种转变背后是少数民族文学地方性知识文学价值观念的形成。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主体话语自身诉求、他者眼光强化地方性知识表达,是少数民族文学地方性知识文学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原因。这种批评观念立足于民族文学中地方性书写现象,有其合理性。但对于少数民族文学地方性知识的过度强调,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地方性知识的认知置于首要位置,甚至以认知代替审美,从而导致文学批评上的某种偏误,因而需要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繁荣的,研究和探讨少数民族文学的理论问题,对促进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繁荣祖国文学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最近,由内蒙古党委宣传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学研究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文联文艺理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少数民族文学无疑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它总是处于"中国文学研究"的边缘之境,或严重地说,被遗忘于主流中国文学研究之外。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两点:一是主流文学或文化研究者本能的傲慢,往往在并不了解少数民族文学的情况下,就将它排斥、遗忘;二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往往将自己的研究局限于某一个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和新疆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新疆大学、新疆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民族民俗文化与当代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8月15日至2o日在乌鲁木齐隆重召开。中国、德国、法国、土耳其、日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相似文献   

7.
解放初期就开始的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运动既是对少数民族大众的社会主义国家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主义主体性表达的阻断,在50年代具有特殊的意义。当它作为一种新中国的普遍力量的话语实践时,对少数民族文学主体性的生产必然会产生介入性影响,同样,这种阻断也给后来少数民族文学主体性生产提供了社会语境的记忆和主体话语不断自我调适的参照。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伴随着新中国 50 年的历程,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剖析了少数民族文学所积贮的巨大潜力,论述了少数民族文学作家主体意识的建构,从而指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家面对新世纪将会成为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有资格的阐释人和中华文化的阐释人,而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将不可遏阻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全国《福乐智慧》学术讨论会,于今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一日,在这部享誉世界的宏篇巨制产生地及其作者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长眠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新疆社会科学院和喀什行署共同发起和联合召开的。来自祖国首都、其他省区和新疆各兄弟民族的学者、专家和研究、教学工作者一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经历了极大的转变。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在转变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这种转变,可称为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转型。这一转型可以从现代文体的产生,作家队伍的形成,现代思想意识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弥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那里的不同的表现,跃过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直接汇入当代文学发展的潮流中等多方面加以认识。不应片面地判断其进步或后退,而应注意到少数民族整体生活的变化和文学的变化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新疆各民族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学遗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爱国主义始终作为主旋律反映在新疆各民族悠久的文学传统中.文章从民间文学、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几个方面概括地阐述并探讨了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传统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以重要的中国文学史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文学史中少数民族文学的在场方式和表现方法,并对将少数民族文学入史的文学史著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予以定位和评估。与此同时,也关注到其中表现出来的缺憾和限度,指出要将少数民族文学真正纳入中国文学史中,文学史家不能仅仅进行机械性的列举和组装,而是需要整体性的文学结构的调整和史学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当代六十年的建构史中,被给予了"社会主义民族文学"、"民族的民族文学"以及"后殖民弱势文学"三种身份定位。它们都是不同语境下话语的主体性生产的结果。通过历史的梳理与西方相关理论(尤其是后殖民身份话语、德勒兹等的"弱势文学"理论)的深入对话,我们既可能有效地破除困扰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中的简单性、本质化的认识误区,同时也可能从此一特定角度出发,推动中国文艺理论建设与世界对话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评《基诺族文学简史》邓绍基一九九一年九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刘魁立同志和副所长冯志正同志因公赴滇,其时要在昆明讨论几部少数民族文学史书稿,邀我同往。我对少数民族文学本无研究,但忝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评委会之列,未敢谢辞,受命南行...  相似文献   

15.
海南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长期以来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特色课题 ,《五指山风韵———海南少数民族文学探析》以较为宏大的篇幅 ,从总体上对海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作出全景式的扫描和评价 ,初步建构了一个系统的理论研究框架 ,成为海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不可多得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史诗课题组组织的史诗说唱艺人学术座谈会于1988年4月22日上午在少数民族文学所举行。史诗课题组负责人之一的仁钦·道尔吉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新疆民族文学应有开放与超越意识夏里甫罕·阿布达里(哈萨克族)新疆少数民族文学怎样适应时代要求并得到相应的大发展,企望在并不遥远的将来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这是值得新疆各民族作家、诗人、文学评论界和研究界诸多人士倾心关注、深入思考、潜心研究的问题。相信对...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与地理的双重边缘位置使少数民族对近现代以来逐渐展开的国家性现代化与主流城市主义蔓延有着天然的抵抗心理,少数民族作家作为本民族文化代言人往往陷入民族传统与现代城市文化的结构性对立冲突之中,应激性表达往往是以对城市的负面书写强化少数族群社会融入的障碍和城市受伤意识。但是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满族似乎是个例外,他们本是游牧民族的后裔,但祖先最光荣的历史又与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和辉煌的都城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19.
云南文库     
《学术探索》2013,(3):2+163-F0002,F0003
白庚胜 白庚胜,男,纳西族,1957年2月生于云南丽江,博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民族文学系教授。1980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并就职于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先后任党委委员、副所长,兼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秘书长、理事长、党组书记。  相似文献   

20.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生成语境的复杂性,形塑了诸多非规约性叙事现象,超出既有理论阐释框架。在当前的民族文学研究中,理论先行,现象验证的自上而下式研究范式仍占主导地位,理论与现象间两张皮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返回现象并从中寻求地方性知识建构方式,是后理论时代民族文学研究的基本走向,并符合民族文学自身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