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的经验研究的综述,对社会资本的层次及相应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社会资本的层次可分为“个体微观”和“集体/宏观”两种。在测量个体社会资本时,研究者多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个人网络中蕴涵的资源进行测量。而在测量集体社会资本时,研究者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信任、社会参与、社会联结和规范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当前的社会资本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社会资本对个体行动或集体行动的正面影响,而社会资本的负面影响却往往被主流研究所忽略。如果忽略了社会资本在产生积极效果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就不可能真正地洞悉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因此,必须正视社会资本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一、社会资本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一)社会资本的存量不足会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社会资本是主体以关系为载体形式而存在的无形资产,不论是被个人、组织或国家哪一种类型的主体所拥有,都有一个资产存量问题。从静态特性角度来分析,社会资本存…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是涵义宽泛、内容不确定的学术概念。本文通过中国1999年五城市调查资料的分析,以社会资本的网络特征为视角,建构了关于社会资本构成、来源及作用的理论框架。借助"春节拜年网"的测量,作者发现: (1)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构成和社会资本总量存在显著的差异; (2)领导干部、企业经理、专业人员及其他白领阶层拥有优势的社会网络和较高的社会资本积累,小雇主和工人的社会资本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3)社会资本的优势者,其个人和家庭收入较高,自我社会经济地位的评估亦高。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中的社会资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具有复杂的社会属性,在近期的灾害研究中,研究者开始引入"社会资本"这一社会结构性资源的概念,分析社会资本在灾害中的角色和作用.本文对相关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综述表明,微观层面上的社会资本(个人通过社会网络可获得的资源)可帮助受灾者获取有关灾害的信息,得到救援、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等实质性资源;而表现为公众自愿组成的公民组织、人际信任以及合作与利他的社会规范的宏观社会资本则可以促使受灾社区及居民的团结合作,更积极地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近年来 ,“社会资本”概念的讨论范围已扩展到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者对社会资本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个人社会网络中嵌入的资源 ,而是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讨论某一社群拥有的社会网络、信任和规范等社会资本情况。本文对社会资本理论的新发展进行了回顾 ,并对目前社会资本研究涉及的主要领域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网络与社会资本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信息密集度技术在产业结构的演进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作为数目有限的企业所形成的一种与专业化有关的柔性组织 ,它通过网络内成员间的长期协作以及惩罚机制形成信任 ,从而可以分散专业化的风险。因此 ,网络是一种通过协作使创新分散化的装置 ,网络主体间的互动关系是一种可以产生信任的合作装置 ,也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网络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在社会资本理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资本理论认为 ,个人关系及其社会关系网络对产生信任、建立期望、规范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个人可以利用周围的社会关系实现其目标。作为研究企业和组织理论的新的分析框架的网络经济学及其网络所蕴涵的社会资本分析范式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视为一个职业地位获得的过程 ,通过对武汉市 471名下岗职工的实证研究 ,着重考察了职工拥有的社会资本 (通过其社会支持网络可获得的资源 )和人力资本 (对教育、职业培训和健康等的投资 )对其地位获得所起的作用。文章认为 ,社会资本仅对职工能否获得再就业有显著影响 ,而人力资本则不仅影响职工再就业机会的获得 ,而且影响着他们再就业的职业声望和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 ,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和再就业工程实施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江西省南昌市的高校为例,结合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将校园教育、个体资本、政府因素、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五个维度纳入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教育、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体资本、政府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此,分别从校园教育、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云涛 《社会》2011,31(4):137-157
本文使用CGSS2006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社会转型对居民社会资本获取和动员过程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在社会资本获得过程中,城市社会转型不会影响居民社会资本的地位效应却影响了居民社会资本网络位置效应,“超大城市”居民在社会网络资本的“网络位置效应”因子均值上显著地低于“小城市”居民;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市场化程度对教育的社会资本地位效应获取率的负向影响有越来越小。在社会资本动员过程中,市场化程度与社会资本地位效应因子的经济回报率正相关,而与社会资本网络位置效应的经济回报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同质性理论、同群效应和类聚效应,建立了归国者跨国资本转移机制的模型,并根据“千人计划”学者合作者网络,计算并分析了他们的跨国学术资本转移情况。结果表明,“千人计划”学者归国后积累了更多的学术社会资本;通过“三元闭包”机制,将国外学术社会资本转移至国内;归国后所积累的资本转移效率更高;通过资本转移,“千人计划”学者有助于打破聚簇密度,引发创新级联。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出了社会资本的转移模型和计算公式,发现社会资本的转移是一个弱关系到强关系、间接联系到直接联系的过程,并通过定量的方法研究了归国者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培育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形态之一具有生产性和增值性,而社会资本的本质内涵是社会信任,社会信任产生的心理基础则是个体对其他社会成员道德行为或善行的预期,道德品行、社会信任与社会资本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从理论上探讨社会资本与道德品行之间的关系,然后将社会资本与社会信任联系起来,说明以道德品行和社会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具有生产力;最后从个体、企业和政府等不同层次的主体入手,探讨社会资本的培育如何从微观领域扩展到宏观领域。  相似文献   

12.
文化资本是影响个人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获得的重要因素。基于2008年上海市社会结构调查数据,从广义文化资本出发,分别测量父母和子女文化资本对地位获得的作用。研究发现:父母和子女文化资本存量越高,子女受教育年限越长;子女文化资本对地位获得具有显著影响;在控制性别、父亲职业等变量后,文化资本越多,越有可能进入更高阶层;教育、家庭文化氛围和文化投资对地位获得具有持续且稳定的作用;文化资本是社会下层实现向上流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结构资本、关系资本、认知资本、位置资本四个维度描述了跨国技术联盟社会资本,以跨国技术联盟组织学习为中介因素,构建了跨国技术联盟社会资本对合作创新绩效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并以通信行业和汽车行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跨国技术联盟通过社会资本推动合作创新绩效,组织学习在跨国技术联盟社会资本正向作用于合作创新绩效过程中起到明显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荣贵  桂勇 《社会》2011,31(6):1-21
“社会资本的后果”是社会资本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现有研究倾向于认为,中国城市社区中的集体性社会资本对社区参与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都具有多个维度,两者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基于2006-2007年在上海收集的调查数据,本研究使用多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集体性社会资本对三种类型的社区参与(抗议型、体制化与公共型参与)的影响。统计结果证实了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之间复杂的联系。此外,对多层次模型的方差成份分析发现,社区社会资本可以解释60%或更多的社区间的差异。这说明,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不仅取决于居民的个人特征,还取决于居民所在的社区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王爱丽 《学术交流》2007,(12):147-154
企业社会资本研究的主要脉络包括企业组织社会资本、企业家社会资本和员工社会资本。目前企业的员工社会资本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较为鲜见。通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将企业的员工社会资本操作化为由"士气"与"和谐"等12个指标组成的研究分析框架,采取个案访问法对黑龙江省国有企业T公司的研究发现,改制后工人社会资本处于一种受损的状态,其深层原因主要是企业家与工人之间信任缺失,工人平等参与水平较低,收入分配不公程度增高。企业的工人社会资本重建应通过机制完善和社会工作介入路径,去重塑信任关系,解决改制过程中工人的适应性、主体性和福利保障等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与求职:大学生与农民工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桂林 《学术交流》2007,(3):132-136
把社会资本的内容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把社会资本的作用归纳为信息性、工具性和情感性三类,并基于此构建了社会资本与求职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结合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和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1)微观社会资本对获取就业信息的作用得到了大学生和农民工的重视,但大学生对微观社会资本的利用率却大大低于农民工;微观社会资本对大学生的情感性支持比较高,而对农民工的工具性帮助却较高。(2)大学生中观社会资本拥有量和使用量大于农民工,他们从就业中心、招聘会和媒体中获取就业信息的比例也大大高于农民工;农民工参加工会、党团、体育和娱乐等社会组织的比例非常低,利用各种社会组织提高就业技能的比例也非常低。(3)宏观社会资本中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改革虽然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信心,但“赚钱”仍是农民工求职的主要目的;自费上学和自主择业制度促使大学生在就业中重视社会资本,并且更加重视作为正式制度的就业市场;城里人对农民工的不友好态度及农民工自我认同对农民工获取就业机会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负面影响;社会态度对大学生求职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但性别歧视却使得很多女大学生在求职中屡遭挫折。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公共危机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研究公共危机治理,可以将公共危机治理放到社会结构这个更大的"网格"背景中来,旨在将镶嵌在社会关系中的资源内化为公共危机治理资源,为提升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绩效提出新的分析框架。信任、互惠规范和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危机治理的着眼点。从现实问题出发,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依然存在着民众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不信任、社会规范对部分不合法或不道德的行为约束力不强、能起到承载作用的社会组织网络少等难题。基于此,可以尝试从提升政府信用、健全公共危机治理相关法律和拓展民众参与网络这三个方面提升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8.
城市农民工就业排斥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农民工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就业中遭受多重排斥,即:起点排斥,过程排斥,结果排斥。研究表明农民工社会资本的拥有量和他们在就业中所遭受到的排斥存在显著相关性。笔者认为为农民工建立顺畅的城市网络融入机制,提供完备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工的继续社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6,(10):77-80
社会资本是指某一社会组织的特征,如信任、规范和网络,这些特征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也有更多的例证证明,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和推进社会资本的累积,可以有效的提升社区治理的效果,优化社区的结构和社会关系。在社会转型期,社区逐步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为担负起各种工作推进社区治理,不仅要重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投入,也更多地要重视社区社会资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过程中,农民工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强弱影响工资收入和职业流动.通过对北京市农民工样本的经验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经济地位的获得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社会资本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要比对农民工职业流动影响大并且显著.在农民工同质性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中融入异质性与强制性限制农民工在非农部门就业前的受教育程度,是农民非农就业管理在实证意义上有价值的两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