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称帝。建国之初,朱明王朝虽有几次大规模北征,然而力不从心,收效甚微。朱元璋深感北元蒙古的军事力量尚强,难以在短期内平定,于是便采取守势,以防御为主。 在西北地区,明袭汉武帝“隔羌胡之交,断匈奴右臂”之策,在隔断蒙番联系之后,立即联合番人抵御蒙元势力,经营的重点已转移到了青海,尤其是青海东部的河湟地  相似文献   

2.
明朝的抑商政策是全方位的,其中有对前代抑商政策的发展,也有明朝自身的独创,加之各级官府及大小官吏对工商业的盘剥,其抑商作用尤为突出。明朝的抑商政策虽不能完全扼杀资本主义萌芽,但却在商品市场与资本原始积累两个方面,严重地遏制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与壮大。  相似文献   

3.
清代兰州地区的茶马互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马互市,是利用内地所产茶叶与北方少数民族的马匹等产品进行交换的一种特殊贸易,是民族交往的一种形式,我国历史上的茶马互市源远流长,为加强中原地区同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联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地处祖国西北要冲的兰州,是通向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的咽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孔道,同时也是西北的军事重镇。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兰州地区是历代茶马互市的重要场所,尤其是有清一代,兰州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是全国茶马互市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茶马互市是我国古代内地与边疆民族之间进行的一种互补性的民族贸易形式,其中心内容主要是"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的茶马交易,在我国古代商贸史和民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茶马互市的形成、发展及其消亡的历史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明初甘肃地区汉藏茶马互市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藏两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长期以来,两族间的经济交往十分密切,茶马互市就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而甘肃地区(在明代属陕西布政司管辖)历来是重要的茶马商道和贸易场所。自唐代饮茶之风大兴,茶叶开始普及到广大的民间社会中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佳品。当时“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茶叶因此而畅销国内外。不久,就经由陇蜀传入吐蕃地区。《唐国史补》中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谓之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浥湖者”分秩绱酥?可以推知在当时的两族贸易来往中,茶叶已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唐蕃双方  相似文献   

6.
明朝钞法述论王玉祥继宋、元之后,明朝亦印制、发行纸币。明朝发行的纸币为“大明宝钞”,有关“大明宝钞”的制度,当时人称为钞法。从商品经济角度讲,钞在明代的重要性不及白银与铜钱,但钞法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制度,其意义仍是不容忽视的。研究明朝钞法,不仅可以加...  相似文献   

7.
晚清及民国时期,湟源在茶马互市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保障了当地教育水平的提高。湟源新学诗与地方经济发展及教育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由于社会发展,新学诗在不同层面上反映了这种社会变化,从一个微小的侧面印证了中国诗歌从古典向现代流变的内部变化。  相似文献   

8.
明中后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边防废弛,地主阶级不断对农民进行压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使得无赖、游惰之徒四起。明廷通过法律手段和相关制度约束盗贼,同时赋予政府有司人员御盗、缉盗之责。至后期,地方官员贪墨成风,靡然附盗,为盗贼提供庇护所;朝中大臣与地方官员更是任用无籍奸人充当谋士爪牙,试图以盗治盗。因各级官员恣意行事,其妄执平民的做法终酿成祸变,农民起义四起,明遂亡。本文采取非动乱型盗贼材料,对明朝中后期政府的御盗措施、捕盗手段及其成效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探求明王朝灭亡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试析茶马互市对川滇藏边城镇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藏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藏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结成了血肉联系。两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即是相互交流的一方面,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对历史上汉藏经济交流和繁荣发展一直起着积极的影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茶马互市的发展,使一些城镇在川、滇、藏边兴起和繁荣起来。汉藏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始于唐代,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在清代以后,两民族间的贸易扩大到了茶马以外的其它土特产品,无论是在贸易的规模上,还是在交换的种类上,都已发展到更为广泛的程度。早在唐朝以…  相似文献   

10.
<正> 隋唐时期,在中原王朝与先后活跃于西北地区的突厥、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强族政权的斗争中,青海地当冲要,是屏藩关陇,保障西域通道安全的重要战略地区。两代封建王朝在该地区进行大规模政治军事行动的同时,曾先后在今青海省的海南和河湟地区兴办过屯田事业。本文拟就两代在青兴屯的背景、屯区的分布和规模、屯田的特点和作用等问题作些初步探讨,疏漏不当之处,敬请识者补正。  相似文献   

11.
明朝文官父祖封赠指明朝政府以推恩的方式,参照臣属的官阶和功绩,将官爵或封号授予其父母、祖父母或曾祖父母,并通过诰敕、冠服、恤典,建立起受封赠者特殊的荣誉,赋予其区别于一般平民百姓的权利。明代文官父祖封赠制度的运作依赖于文官群体与国家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建立在忠孝合一的政治文化背景下的。由于封赠制度运行的递进累加和封赠之后的约束机制,国家与文官群体之间的互动始终处于持续的状态。明朝文官父祖封赠制度的推行与封赠荣誉的传播使该制度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激励与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明初朱元璋出於财政需要,滥发宝钞,引起通货膨胀。宣德正统年间为遏制宝钞贬值,又以增税办法大力回笼宝钞。但无济于事。景泰成化之交,宝钞已被完全排斥出商品交易市场。但宝钞仍被国家用来支付部分的财政开支,使官民受害,也导致宝钞倒卖行为的产生,干扰了正常社会经济活动。总之,发行大明宝钞,是朱元璋治国第一弊政,影响所及,约二百余年。  相似文献   

13.
唐代茶业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学者就开始研究唐代茶业问题,“文革”结束后,研究趋于升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唐代茶业政策的演变发展阐述不够全面,对税茶与榷茶的区别也认识混乱,因而对唐代茶业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对某些认识予以辨别分析仍然很有必要。一、永泰前的放任私营政策 唐王朝建立后,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对盐铁木等山泽之利采取了相当宽松的政策。《唐会要》卷59《尚书省诸司下》虞部郎中条载,大历十四年(779)八月虞部奏:“准式,山泽之利,公私共之者”云云。①《唐律疏议》卷26《杂律》占山野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 ,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败。总结其经验教训 ,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农村状况的新土地政策 ,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主张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192 1年 7月 ,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 :“消灭资本家所有制 ,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这实质上是主张实行土地国有政策。国民革命失败以后 ,192 7年11月 2 8日 ,临时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土地问题党纲草案》提出 :“一切地主的土地无代价的…  相似文献   

15.
明王朝的治藏政策之所以是温和而富有成效的,不应孤立地从明朝的国力强弱去评判,这与在当时占统治地位之朱学“王道”思想,还有草原文化的冲击及当时西藏地方的政教发展形势等均有莫大的关系。在主观层面上,明王朝从一开始就自觉地走上了一条与前代崇尚法家、醉心于开疆拓土所不同的发展思路。历史地看,这既是一个具有高度封建文明的中华民族的理性选择,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明朝对日本实行的贸易政策,围绕着被动依赖日本方面抑制倭寇活动或主动加强海禁、打击倭寇骚扰等问题,随时进行着调整.刚开始对日本实行羁縻政策,准许他们入明朝贡,企图通过外交活动来抑制倭寇的侵扰,但由于双方对朝贡贸易的理解不一样,遂引发了宁波的拼杀事件--"争贡之役".明朝以此罢市舶,严海禁,断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关系,并一直维持到明朝末年.  相似文献   

17.
甘青藏区,包括今青海省及甘肃临夏、甘南两地区的大部、四川北部地区。明代,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是信仰佛教的藏族。鉴于这一地区历史上几度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也为了防止出现蒙藏联合的形势,明王朝建立后,制定了“南抚北征”的决策,对甘青藏区实行安抚,以保证这一地区的稳定,切断蒙藏联系,使明政府无后顾之忧,在西北地区将全力对付蒙古势力。在明政府的努力下,这一决策获得了成功。一、以河、澶、洮、岷为中心的军事卫所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汉代民族治理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中央王朝对民族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民族治理的思想,制定并实行了许多切合实际、收效较好的民族治理政策,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汉代民族治理政策既踵武前元,又有新的创建,对后世的民族治理政策如唐代的羁縻州县制度、由元迄清之土司制度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汉代民族治理政策研究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理解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一体与多元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根据中华革命党“革命方略”的政治构想,建立本党执政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是孙中山为首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在护法运动中确立的实质性目标.1921—1922年“二次护法”期间,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仿照辛亥革命时期创立南京临时政府的先例,在广州组建“中华民国政府”.为了表明推翻北洋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心,孙中山等人将自己组建的新政权称为“正式政府”.广州“正式政府”的政策和成就,充分显示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以后,旧民主主义革命在反对列强、反对封建势力、争取民主政治的进程中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政治水平,并为日后国民党走上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新路铺垫前进的基石,也为后人评估五四运动以后复苏延续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能量与局限留下了典型分折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合理负担政策曾是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要的经济 政策,是根据地解决财政问题的主要办法。合理负担政策削弱了封建经济,减轻了农民负担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