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秦简牍所载农田形制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秦墓竹简中所保存的农史资料,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战国、汉代简牍,对秦简牍所涉及的农田形制和农田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期望能为农史研究界合理利用这批资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封泥”,又称泥封,是将印章按到泥上,用来作为实物和木制牍函封缄的凭证,是其时传送文件的保密措施之一。其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晋以后,随着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不再使用封泥。文献中关于秦封泥的记载甚少,20世纪90年代在西安西北郊汉长安城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秦封泥,且封泥中有不少是关于秦的宫殿苑囿方面的内容,这为我们研究秦的宫室苑囿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3.
论秦代文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秦王朝国运虽短,但有文字制度。秦文字制度的内容主要是统一文字于小篆和隶书,同时涉及教育和选官。秦文字制度虽未得到彻底的执行,但对汉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属邦"发微     
秦文字资料中的"属邦",其管理对象包括"臣邦",后者并非指的是战国时秦境内封国或臣服的诸侯."属邦"与"诏事"是并存的中央机构,看不出二者有明确的演变关系.从"属邦"组秦器铭文出发,延伸到秦简牍、封泥、传世文献,可知秦境内的非华夏族群,曾在秦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出土文献提供了研究中国早期数学发展状况的新材料:青川秦墓木牍《为田律》、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二年律令.田律》和《算数书》、岳麓书院藏秦简《数》、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河堤简》,通过分析这些出土文献里保存的关于土地测算的内容,推断秦汉时期数学的抽象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非子因善养马而被封邑于“秦”并续赢氏祀,开始“秦赢”时代。但早期秦人如何养马,有着怎样的养马实践和认识,史载语焉不详。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日书》之《马襟篇》,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早期秦人的养马观及其经验累积。《马襟篇》所展现的秦人“善息马”实绩,实际是以西汉水——渭河牛头河流域一个特殊的区域为地缘背景,早期秦人的“息马”传统和文化在时代上一定是跨越了非子邑秦之前的赢姓和其之后的秦赢时期,直至秦人翻越陇坂,跃马东向,图举霸业。从《马襟篇》文献可以探究非子封于秦亭的必然因素:早期秦人通过代代努力实践与探索,掌握了养好马的基本规律,为其最终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社会和物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藏文古籍文献是藏学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大的方面看,藏文古籍文献,包括吐蕃早期文献,吐蕃以后的佛教典籍和藏文历史档案。藏文古籍文献作为藏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在藏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有责任系统地介绍藏文古籍文献的概况及整理,出版和研究动态,是藏文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余嘉锡《古书通例》首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周、秦、汉代书籍的题名、著者、编撰、附益等体例,是一部重要的文献学著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界疑古之风甚盛而文献辨伪方法未周,余嘉锡结合少量出土文献,以传世文献为基础,利用前人和时贤有关成果,加上个人长期研究古文献的知识积累,对古书体例作了深刻的反思,揭示了古书体例及其成因,为史料学和文献辨伪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重新认识早期图书馆形态提供了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献证明了该书结论的正确性,从而使该书成为认识古书体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先秦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秦国和统一后的秦王朝的主导政治思想,但是关于法家思想在秦国及秦王朝的具体实践和影响的文献并不是很多.《史记·李斯列传》正弥补了这一缺憾.文章通过《史记·李斯列传》分析李斯、赵高、秦二世对法家思想的接受,进而探讨法家思想在秦国和秦王朝的政治运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子邑秦是秦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早秦研究中占有显要地位.非子邑秦的主因是非子善养马而被周孝王封“秦”,并续赢氏祀,开始了“秦赢”时代.但早期秦人有着怎样的养马实践和认识,史载语焉不详.睡简《日书·马禖篇》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早期秦人的养马观念及经验累积,实际是以西汉水——渭河牛头河流域一个特殊的区域为地缘背景,展示了早秦独有的畜牧才干.从《马禖篇》可以探究非子封于秦亭的必然因素,从而以另一个视角发现秦人由弱渐强、最终登上历史舞台并盛演一时的端倪.  相似文献   

11.
由云梦秦简所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秦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在经济方面曾实行精确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曾有效地促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其统一中国奠定基础。但秦国的精确化管理还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随着秦的日益发展而愈益显现,并最终成为导致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秦文化的研究受到一定的影响。考古发现的秦简牍、封泥、金文、陶文等,反映了秦社会方方面面,给秦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资料,极大地促进了秦文化的研究,使很多历史上难以说清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论秦朝法制中儒家法律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史学界通说认为,秦代法制是在法家法律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法家理论的结晶,由于儒法两家在理论上的尖锐对立,秦朝法制中不可能包含有儒家法律思想。本文通过分析《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的法律规范及有关吏治的规定,指出秦朝法制中包含有大量儒家法律思想的成份,体现了秦统治者对儒家法律思想的吸收和继承,认为秦朝法制是和法合流的滥觞,对于中华法系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虢秦关系论     
西周时期,西虢坐镇于雍,讨伐戎狄,为周王室守京畿西门。秦人奔走于陕甘之间,牧马伐戎,为周王室保西陲。虢与秦无论是肩负使命,还是活动区域和内容,均有交集,其关系隐而不显。西虢终结时,秦国始立国;虢国灭国时,穆公始争霸。虢与秦看似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在春秋争霸的战略大格局中息息相关。虢国是秦晋争霸的牺牲品。晋献公灭掉虞、虢,抢占茅津、殽函,称霸中原。秦国东进受阻,转而称霸西戎。东周顿失臂膀和屏障,更加衰微。虢唯周王马首是瞻,恪守周礼,参与周政,尚武尚勇,征伐不休,日趋保守,终被晋亡。同样尚武尚勇的秦东源西成,大起大落,进取功利,勇于变革,最终一统中国。  相似文献   

15.
秦统一结束了西周种姓贵族等级分封制,开辟了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二千年统治历史。史家把这一变革从根本上归结为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主贵族统治的胜利。秦帝国承袭并发展了春秋以来中原列国的许多创造,但它也把北方的草原文化融进了缔造帝国、构建社会的制度、习俗和观念种种创新之中。因此。从某种意义或别一角度说,秦汉帝国乃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联手打造的辉煌。用经济——文化类型学或民族学去透视这一历史变革及其前因后果,将可能拓宽我们的跟光,改变成见,作出许多新的有价值的结论。这里只想略陈陋见,就正方家,因此只粗列纲目,展示秦民族、秦帝国体现游牧文化精神的若干现象,并援引其他游牧民族相同或相近的习俗加以佐证,只求说明问题,点到为止。  相似文献   

16.
《焦氏易林》作为一部大致成书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的特殊文化典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就多有对秦史的相关记载。其中对秦兼六国、扶苏、商鞅和秦昏暴之政的记载,为我们展示了汉代人的秦史观、儒学理念在汉代民间的普及以及汉代人对秦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了关于秦桧归宋与评价等问题的讨论,这是推进宋史研究的一件好事。但由于有些学者在史料的占有、分析和运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疏误,以致不但重复了过去已被驳倒的观点,而且又出现了新的错误观点。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和批评。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秦汉时期水利史研究的各方面,如水利技术、农田水利、水利管理等等,都有学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讨论,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他们的这些努力和工作结晶为秦汉水利史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对于从社会史的视角讨论秦汉水利史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秦朝存在时间短暂,但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有关秦朝速亡原因的研究成果颇多,文章从商鞅变法的负面效应入手,对秦亡原因作一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半两钱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由秦国铸造,早期工艺原始,钱币上的文字古朴苍莽,钱体形状、大小不一。秦王朝建立后,中央统一铸币,铸造工艺改进,半两钱钱文规范,钱体规整,制作精好。秦朝后期由于社稷动荡,半两钱出现变小变轻的现象。汉承秦制,西汉早期也铸造过半两钱,但整体风格已无秦半两之霸气,钱体较薄,钱文笔划较平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