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建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49-53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以开阔的视野、全新的思路,果断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新理念,不仅在外交理念上实现了与时俱进,而且大大发展和深化了邓小平同志"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思想。"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将有助于化解矛盾,维护世界和平,形成中国发展的良性外部环境,有助于从观念形态上塑造中国发展的形象,理顺中国民众的心态以及与外界的关系,使世界正确感知、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2.
陈传利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39-41
“和平崛起”已成为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变革的基础。中国和平崛起同经济全球化密切相联,这是中国的历史性战略抉择。中国在实现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和平、坚持永远不争霸。 相似文献
3.
刘灿国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50-52,61
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我们既要认识到当前国际形势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一些有利条件,又要认识到还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 和平崛起的过程必将是长期和艰巨的。在实现和平崛起的过程中, 中国需要增强软实力, 处理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 积极建设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4.
宁金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1):204-207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过去历史上其他国家的崛起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环境能否接受,取决于中国自身的状况、战略和政策选择。当今国际国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鉴于中国和平崛起的规模之大,问题之新,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李伯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72-75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力量在现有国际体系中的上升无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各种疑虑,为此,中国适时地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对外战略.然而,这种外交战略到底是否能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与作为主要调整和支配国家之间关系的国际法律制度进行呼应与对接是其得以合法性存在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明成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3):21-24
和平崛起战略的实现有赖于国家安全.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国家安全与和平崛起的关系,强调要居安思危认清我国安全威胁的新特点;与时俱进确立新的国家安全理念;从长计议制定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审时度势提高维护安全的战略能力. 相似文献
7.
历尽百年沧桑的中国未来实现复兴和崛起尽管不容置疑,但未来中国将以怎样的方式崛起?中国崛起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国际秩序?这是当代国际政治理论和中国外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以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为视角能对此问题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9.
朱国芬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21(6):71-73,92
“和平崛起”战略不仅是中国高层向国际社会的庄重承诺,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选择。这一战略是在同一时代主题、同一战略目标和同一利益要求下对邓小平“韬光养晦”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万雪飞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7-9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在“和平崛起”战略指导下的中国应奉行以“合作”为内涵的“新安全观”,走“自主合作”式安全道路。 相似文献
11.
林涛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6):25-30
和谐世界是近年来中国外交一个最响亮的关键词,是中国基于对国家和平崛起的终极目标及世界政治发展大势的清晰把握而提出的国际战略主张。一个发展的大国需要世界理想。和谐世界理念着眼于构建国家间良性的战略互动,是对中国崛起后不确定性的解惑释疑,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个乐观的前景,说明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建设性的大国形象。中国正积极践行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和道路是当代共产党人的重大创新,具有多层次的丰富内涵,不能简单地用目标手段论来分析。与“和平崛起”的要求相适应,中国对内要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外要加强友好外交,丰富和发展“新安全”观和“共同利益”观。 相似文献
13.
于光胜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6):868-870
“和平崛起”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对外战略,它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依据: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给我们重要启示,中国周边环境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韬光养晦,我国实行维持现状政策很容易被他国误解。然而仅仅韬光养晦还是不够的,中国必须要有所作为。为了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全方位有重点地与各国发展关系,在外交上有所作为;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争取在文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朱大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88-9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相对综合实力的迅速增加,中国与当前西方主导的国际制度的关系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建设性的参与国际制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作出探讨,认为中国融入国际制度是缓解大国崛起下安全困境的有效机制,是和平崛起的重要平台,是通向世界大国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李国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2):54-57
“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当今中国发展与强大的战略选择。由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良好的发展局面,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历史性机遇。同时,在人类社会急剧变动的今天,中国的“和平崛起”又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正视挑战,中国必将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6.
王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2):77-82
"和平崛起"理论,作为目标指向非常明确的发展战略,其"崛起"含义给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和平外交注入了新的内容;对"崛起"所加的"和平"限定则标志着中国在意识形态战略制高点上的初步建构; "和平崛起"理论本身的深层含义,就是要在国际事务中争夺对中国问题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孔亭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61-63
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在新世纪提出的国家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成果。和平发展战略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应用,又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和合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语言的这一社会属性决定了语言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才能生存与发展。因此 ,民族基地与民族语言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 ,对满语的兴衰过程中民族基地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以期进一步了解语言与社会及文化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9.
张勇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5):103-106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中间地带”理论和“三个世界”理论。“中间地带”理论是毛泽东提出的第一个比较明确、系统的国际战略理论,而“三个世界”理论则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之精华。从“中间地带”理论到“三个世界”理论的演变历程体现了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发展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