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历史研究的学术精神与学术规范胡守为,姜伯勤,蔡鸿生为纪念我校历史系汤明教授逝世一周年,广东历史学会和一山大学历史系于1993年10月联合举办学术报告会。会上,胡守为教授、姜伯勤教授、蔡鸿生教授等结合汤明教授生前的学术成就,阐述了历史研究的学术精神与学...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美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合理抽取反映顶尖科学家科学素质的材料,并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三个角度分析其科学素质的基本结构。研究表明:顶尖科学家的知识结构具备广博渊深的知识体系、洞悉本原的知识图式、多学科知识交叉复合的特征;源于兴趣的探索和求知求真的精神,善于坚持、专注、严谨、耐心、善于合作等构成的科学态度,以及卓越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的策略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等,成为科学家们取得世界公认的重大科学成就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楚廷教授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的哲学修养,他对高等教育基本问题的执著探索以及独到的见解,值得探讨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沈寂长期坚持陈独秀研究,是国内陈独秀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陈独秀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学者之一,《陈独秀传论》是其代表作,承载了他一生执著学术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对索绪尔的学术成就和他的知识结构的优势与缺陷的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索绪尔的敢于突破、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6.
严谨治学一直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所坚持的基本原则。目前,研究生在治学态度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够严谨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缺失,管理不完善、学校与导师对研究生教育存在疏漏。应该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建立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制度、充分重视研究生文献阅读与处理能力等方面来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王玉平教授是河北省中青年优秀社科专家,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她独辟蹊径,勇攀学术新高峰,开了我国系统、深入研究西柏坡的先河.2007年6月5日,笔者就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关于西柏坡精神的新的研究视角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西柏坡精神的教育资源等问题采访了王玉平教授.  相似文献   

8.
王钟陵教授的两部创作集,得到了学界与评论界的高度赞扬。作为学者作家,他的多文体创作具有三个特点:学术与艺术的融合,大气,表现手法别致新颖。王钟陵教授的创作,在报告文学、新诗、散文领域,都积累了新鲜的经验,取得了新的突破;而他的学术著作,则又具有文学化的特征。创作与学术的高度融合,其中内蕴着一种新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论述了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金景芳教授在中国古代史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着重介绍了金教授在<周易>研究、孔子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古代典章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和中国古代典籍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同时也评价了金先生的主要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工程精神是工程活动的精神支撑、社会文明的象征、工程教育的灵魂。当前,我国工程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工程建设取得骄人成就的同时,也发现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大量问题。如创新不足、人才缺乏、生态破坏、人文精神缺失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工程精神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人们呼唤工程精神,研究工程精神,倡导工程精神。2010年9月,学报编辑部组织部分相关专业的教师召开关于工程精神研究的学术座谈,并专门访谈了石家庄铁道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徐长山教授,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中国色彩派之代表”、“杭州艺专的旗帜”的吴大羽在20世纪的现代绘画中对新派画的坚持与求索及其所取得的成绩在中国可以说是扩荒者,但长期以来却不为人知。这种现象,被吴冠中先生命名为“吴大羽现象”。吴大羽在艺术道路上跌宕起伏的遭遇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油画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他的遭遇,部分原因在于自身的性格,更多的是外部客观因素所造成。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复杂性、思维科学、产业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等问题的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也标志着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学习和研究钱学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最高概括的整体学术思想与方法,对21世纪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序跋之体,中外有之。序跋之于学术有推波助澜之功,通过对我国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序跋的收集、整理和挖掘,就其所掌握的100多篇序跋,分别从序跋所阐发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实践的角度,就王通讯先生有关中国人才研究历史、人才规律、人才开发、人才方法论、人才实践的人才思想,以及他从开创人才学事业那一天起,为促使人才学分支学科发育、推动人才学基础理论研究、扶植青年人才研究者成长的所做实践进行了系统的述评。在评述王通讯自身长期致力于人才学系统思想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就王通讯的科学治学精神、谦谨的学人品性、著文做事的认真态度,以及提携后进、培育人才的故事进行了深度探秘,精致地揭示了中国人才学研究的高端学者和在学术上公认的优秀领军人物[1]的学术人生风采。  相似文献   

14.
王士禛作为清初诗坛圭臬,对其诗歌理论及创作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何焯是清初考据学开风气的学者,开乾隆以来考订之风,治学范围涵盖经史子集,学术成果主要保存在大量的批校本中,堪称评点大家,他对王士禛的诗歌理论与创作的研究主要保存在其所批校的《古诗选》及《渔洋精华录》中。何焯论王士禛诗重在揭示其诗作风格及其渊源所自,分析王士禛诗歌中集前人之大成的创作轨迹,从而对王士禛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特点形成比较完整的历时性认识。强调温柔敦厚是王士禛与何焯诗学思想的共同之处,体现了康熙盛世之治对文学创作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吴景超先生属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是中国社会学的开创者之一。其学术生涯可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各有成就、特点及其成因。最后阶段虽成就最少,但先生之坚持最感启后人。吴景超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宽广,视野现代,视角科学,成果卓著,社会关怀突出,诸多结论具有前瞻性,在中国社会学学术史上留下了里程碑意义的建树。吴景超先生的学术风格,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他的学术境界和学术功力。  相似文献   

16.
朱德发教授是当代著名学者,新中国第二代学人的代表之一。他被同行称之为“学术劳模”,具有独到的学术眼光和博大的人文胸怀,其创造性成果呈现出创新思维。他从五四文学研究出发,以人为本,以文学史建构为主体工程,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他为领军的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学术团队是一支梯队合理、实力雄厚、成果卓著、影响巨大的学术队伍。《朱德发文集》代表了他的学术研究的高度,表现了他敢于而且能够面对现实、思考现实、回应现实的气魄与精神,展现了作为老一代学者代表的思想风貌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夏承焘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词学研究有杰出贡献者 ,他在词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因此 ,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无疑会对以后的研究产生指导性作用。本文以夏承焘先生的《天风阁学词日记》为依据 ,探究其成功之因 ,主要有两条 :一是诗词创作词学研究并重 ,二是词内成就词外功夫  相似文献   

18.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缪钺,在他的壮盛之年以《诗词散论》一举成名,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前沿成就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有关李商隐诗、宋诗、宋词诸论文,早已成为有口皆碑的经典之作;杜牧、元好问研究的专家之学、晚年的“灵谿词学”,学界亦有目共睹.文章全面述论缪钺历时经久的学术生涯、方面广博的学术成就,并探讨他的学术经验及其在学术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韦湘秋的学术研究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是围绕外省籍著名作家在广西期间的创作以及广西作家的创作而进行.他的学术研究对于继承广西古代文化优良传统,光大广西古代作家的艺术成就有着重要的意义.韦湘秋的文学创作亦受到读者的关注,他在诗词、小说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他以广西古代名人为主人公的小说写得尤为成功.  相似文献   

20.
谭崇台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他将发展经济学系统地引进中国,为我国的发展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从引进、介绍、评论到后来的创新,谭崇台教授形成了自己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对我国经济理论的探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