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媳妇也是人呀,现在一家人一块吃饭有多好。”媳妇上餐桌,甘肃会宁农村一位婆婆说出这种话,不容易。(99.1.10《经济参考报》)在西北,直至改革开放前,许多农村儿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在一起吃饭,她们只能在灶间忙乎做饭,伺候公公、婆婆、丈夫吃饭,主角们吃完了,才捡些残羹剩饭,胡乱吃一些。现在好了(当然有些地方还有这种恶习),改革不仅使家庭饭菜质量有所提高,也使家庭成员关系发生变化:儿媳妇可以和公公、婆婆、丈夫坐在一起吃饭了,享受融融的家庭欢乐。说起来,妇女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总是那样倒霉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回族二元一体文化结构是对伊斯兰文化的发展"生发开去,重点从回族伊斯兰教精神信仰与儒家思想伦理的结合上阐释其道德律,分别从"内功与外功"、"真理与伦理"、"心法与宗法"三方面分析伊儒相通、德德相济的二元结构,最后论述回族二元一体道德律对当前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少数民族高等院校的招生广告上,在反映各少数民族生活、生产的图片、电视里,都可以看到,在场的少数民族同志大都穿着民族服装。其意在于突出民族特色,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一些片面、甚至不求实的宣传,使许多人对当今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了解面很狭窄,提起少数民族,就想起五光十色的服饰,牧歌式的生活或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事实上,我国绝大多数民族的服装已不再是过去的式样了,尤其是男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回族历史悠久,族源成分复杂。本文以元明清三朝为时间跨度,以中国及新疆为研究空间,结合新疆及相关历史资料,探讨伊犁回族源流的问题,认为伊犁回族主要源于内地。  相似文献   

5.
从回族学的回顾谈当前回族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回族族民教育进行探讨,就现在回族居住格局的变化对回民从聚居区走向散居形成的回族学研究提出新的问题,认为要形成一门专门的“回族学”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起点不是等待,而在足下。  相似文献   

6.
王岱舆对人性的论述,是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结合的典范,他提出“人性本善,恶即新有”的人性命题。同时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思想史上人性善恶的种种观点。他一方面借用了儒家语词和其表述方式,另一方面又批评了各种人性学说的不足,最后以颂扬伊斯兰教人性论为逻辑结论,把性命的本体归结为真主之造化,体现了王岱舆客观唯心主义人性观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地理学角度看回族地域特点马广德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是分布最广的,从大兴安岭到帕米尔高原,从内蒙古草原到天涯海角,860多万回族分散居住在全国2000多个县、200多个市里,全国97%的地方都有回族分布。目前,星布全国的2万多座清真寺是回族...  相似文献   

8.
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社会风尚、礼仪、习俗等的合称。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该民族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乃至宗教信仰、巫卜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规范,是该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至今还没有一种形式,能象风俗习惯那样全面,系统、生动具体地表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因此从研究风俗习惯出发,去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便成为一条最便当的捷径。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拟从风俗习惯这个角度来探讨一下我国回族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吴兴春的报道里,有这样一件事,对我很有启发.这就是他和范银春的一段事迹.范银春是从江县加鸠区的一个苗族雇农,是吴兴春到从江以后一手培养起来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当吴兴春调离一段时期,重回加鸠区工作时,范  相似文献   

10.
达五德 《回族研究》2005,(1):112-114
四川是一个回民人口相对较少的的省份。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赛典赤·赡思丁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元大德八年(1304年)赡思丁第三子忽辛出任四川行省左丞,实行军民屯田制,他们的部属、家眷、工匠、阿洪、随行商人也来到四川,形成较具规模的回民定居人口。明末张献忠转战四川,烽火连绵,四川人口大减。清初实行“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政策,从湖南邵阳等地迁移来大批回民。据《邵阳县志》卷八记载:当地马姓苏姓回民后裔,除一部分留居宝庆(邵阳 )外,有的迁四川成都、泸州、隆昌、富顺、内江、绵竹、罗江、孝泉、新都、土…  相似文献   

11.
读《元史译文证补》一书,偶见成吉思汗训言中有一条说: “出一令,发一言,必三人谓然而后可行。己一人也,更以人言衡之,又一人矣;以有识者之言衡之,则又一人矣。是谓三人。否则,令勿出、言勿发”。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很明白的,那是说作君主的要发命令、作指示的时候,一定要再征得两个人的同意,才能决定执行。否则,“令勿出,言勿发”。尤耐人寻味的是,这里特别提到要注意听“有识者”的意见。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能够有这么点民主精神,还是难能可贵的。元太祖成吉思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年五月二日,《解放日报》第四版发表了一篇名为《十万大山探珍奇》的通讯,开头一句写道:“我们随综合考察队来到广西省十万大山区。”读后感到一惊。广西过去曾是一个“省”,但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一九五八年春天,这里的壮族人民享受了民族区域自治权利,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至今已有二十二年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早已为中外人士所熟悉。然而,《解放日报》——上海市的大报、对国内外有影响的宣传单位,却仍沿用  相似文献   

13.
陕锦风 《西北民族研究》2012,(2):137-143,136
回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回族文化又都具有所在区域的地方特色。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对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作一比较,并对泉州回族汉化的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回族角度谈伊斯兰教的中国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 ,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蕃坊”、儒化和回族化阶段。在与中国主流文化的碰撞中 ,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因素 ,实现自身的再造 ,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回族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 ,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包含着伊斯兰教的回族化和回族化的伊斯兰教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5.
从《回族研究》50期看近13年来的回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回族研究》创刊13年来所发文章作了详细的量化分析,从作者队伍、年龄结构、地区分布、文章内容所涉及学科等多个方面,讨论了刊物在回族学研究领域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它在国内学术界产生的影响;并附带回顾了13年来回族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思考,以期对今后的回族学研究起到某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回族文学与回族的民族心理赵慧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该民族的自觉,是该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回族文学自然也不例外。自回回民族开始形成,其文学便同步于历史的进程。而回族文学的发展必然是以自己本民族的鲜明特色为根基的。回回民族的心理素...  相似文献   

17.
回族习惯法的直接渊源来自《古兰经》、“圣训”,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一贯按伊斯兰教的教义行事。《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中记载穆圣说:“凡婴儿初生时,均属原造。以后,其父母使其成为犹太人、基督教人或摩尼人”。根据这一条“圣训”,回族形成了一条重要的习惯法,即当孩子出生后父母便通过口头、行为和心理等方式对孩子进行伊斯兰教育,即家庭教育。由于回族习惯法具备法律功能发生的条件,因此它对回族家庭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反作用力。在这一习惯法的影响下,回族家长将孩子教育成才视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8.
《性风俗》的风波还记忆犹新吗?究其因,能认为是出于穆斯林诸民族群众的气度庸凡而致吗? 一本全国最畅销的名牌杂志所发生的文摘失误,你是不是也曾听说过?能否认为这是无事生非? 曾有一时,某晚报在一幅插图中,给西北军阀的军队皆戴之以回民小帽、并蓄之长髯。将国民党部队军服之制帽与回族服饰中  相似文献   

19.
一 回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虽历经沧桑,但却以顽强的生命力开拓着自己的历史道路和创造着自己的文化殿堂。 回族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文化模式的民族。她在近千年的历史沉浮中铸造着自己的形象和心灵,并为中华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Coco 《民族论坛》2003,(6):9-9
当记忆与美食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它所给予我们的触动不仅有花儿一样的芳香,画儿一样的色彩,甚至还有音乐一样的情调和诗歌一样的意境。徜徉在都市街头,那些温馨的朝鲜族小吃店令我们一次又一次留连忘返。我们喜欢沉醉在辣白菜和石板豆腐的味道中就象喜欢沉醉在对于西域美食的记忆中一样。那些记忆散发着悠悠菜香,被我们轻轻安置在心底,即使过了20年,依然芬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