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中国民法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成就;展望了未来中国民法学研究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2.
论互联网对民法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技术性、交互性、数字化、无纸化及传播速度快、发展速度快等不同于现实环境的特征 ,给现行民法学带来许多新的课题 ,对现行的民法理论已经和即将产生变革性影响 ,从而推动民法学不断地向前发展。本文主要从互联网的特征出发 ,探讨互联网对民法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因循着从生命孕育到死亡的轨迹,逐节地剖析人生的每个阶段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希冀以民法理论和民法精神关照生命健康领域中的权利义务存在的多样形态。生命孕育阶段的谁有生育权、试管婴儿、代孕母亲、胎盘归属等问题,生命存续阶段的医患纠纷、隐私保护、器官移植、人体试验等焦点;以及生命终结时脑死亡标准、安乐死、尸体的属性等争论都是本文研习的内容。通过这一系列的阐释,在研究各个重要问题时,本文更想唤起法学家乃至所有人应该认真对待医学中的法学问题,实现现代民法对人从摇篮到墓地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的颁布为中国民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和准绳,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当体现本土性、借鉴性、原创性、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等特点。构建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当以《民法典》的体系为基础,分别构建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的制度体系。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应当以民事权益为中心,以私法自治和人文关怀为价值。同时,民法学研究要面向高科技、大数据时代,面向市场经济,面向中国实际需要,从而构建中国民法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古罗马的民法学体系化思维模式是"对象分类式的体系化思维",以作为经验对象的"人"、"物"、"诉讼"等为逻辑基点组织民法知识与原理并使之体系化.在近代理性法思潮以及科学方法的影响下,民法学上出现了"要素分析式的体系化思维",把权利分解为若干要素并以之为逻辑基点构筑民法学的理论体系.这种思维模式至今依然在民法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但需要在某些方面对其予以调适.  相似文献   

6.
7.
经济学科学化研究方法的评价,必须在研究主题背景下适当展开.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涉及偏好、约束和选择三大领域.人们在偏好与选择研究中大量运用了数学与统计学方法,在约束条件研究中非数理方法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在相关经济主题研究中,必须注意科学化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度,应提倡研究价值评判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特殊性,在反思“文革”后这一学科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就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认为,为了动态地呈现当代文学历史发展的曲折进程与复杂内涵,摆脱当代文学史写作中通行的单一的、片面的线性逻辑,应当建构尊重当代文学史发展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变化性的“过程美学”,重视当代文学艰难而复杂的生成过程本身;在研究视野方面,为了贯彻互动、共生、多元的指导思想,当代文学研究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的“结合”,即:史料发掘与逻辑建构的结合,整体把握与文本分析的有机结合,创造美学与接受美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科学化研究方法的评价,必须在研究主题背景下适当展开。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涉及偏好、约束和选择三大领域。人们在偏好与选择研究中大量运用了数学与统计学方法,在约束条件研究中非数理方法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在相关经济主题研究中,必须注意科学化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度,应提倡研究价值评判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早期新闻界关于报刊的论述并无专门的方法,直到1918年之后才开始提出研究方法的问题.两大阶级对立时期,阶级分析方法是新闻学研究的主导性方法.1949年之后,在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影响下,新闻学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被异化.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学研究方法逐步恢复,传播学导入新闻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后,研究方法开始多样化.我国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演变史表明,研究方法得到足够重视、充分讨论之时,也是新闻传播学大发展之时.  相似文献   

11.
民法不单是一种制度 ,更主要的是它蕴藏了一种文化。民法以其对人的终极关怀 ,致使民法成为文化现象的根源 ,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则和社会成员对权利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诚信原则具有普遍的民法文化意义。我国古代民法以习惯法为主,深受儒家伦理的支配。从早期儒家诚信思想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诚信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原则。早期儒家诚信思想对我国古代民法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法典具有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滞后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而习惯的地域性、广泛性、非正式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可以弥补民法典的固有缺陷,因此我们将来的民法典应该将习惯列为民法渊源。我们应该在进行全国范围习惯调查的基础上将符合要求的习惯通过加工、设计融入我们未来的民法典,而不应该急功近利的一味移植国外法律。在司法实践中,习惯应该作为证明对象看待,由主张援引某习惯的当事人负责举证,当然法院有查证的权力。  相似文献   

14.
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乃民法性质的集中体现。市民社会孕育了民法,民法符合市民社会的内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市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平东  刘宇 《兰州学刊》2005,20(3):157-158,187
本文探讨了民法社会化现象,并论证了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民法典的制定采取以权利本位为主导,社会本位为辅的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社会民法缺失的法律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文化,其特征分别表现为集团权力本位,注重法律的惩罚功能和对法的本质认识上的“法自君出”观念。这种特征的法律文化,与民法的形成和存在所需求的以个人权利为本位、以保障人民自由为功能、以理性为法律建构的灵魂的法律文化存在着根本的背离和冲突,在这样的传统法律文化背景之下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民法。  相似文献   

17.
章礼强 《兰州学刊》2006,1(8):192-197
本文以探索民法追求作为民法本位研究的逻辑起点,透过民法的历程,梳理国外、国内民事实定法本位的流变规律,探索民法本位演变的方向。回眸民法本位观及中西民法本位理念的源起与流变,正视民法本位观在现今的争鸣,破解民法本位社会化问题,质疑民法社会本位说,提出作者的民法本位观即近现代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采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等多学科、多视角的方法对民法本位的种种基础进行分析。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载形式。以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观作导引,对民事实定法之物权法所有权个人本位的兴起及社会倾向进行辨剖,对债法合同自由中个人本位思想及社会化补修作些析辨,分析定式合同的主体本位自由与社会化制限的原因,结合司法实践案例,论析对于合同的社会顾虑与本位原则。对于民事立法实践,建议以带有社会顾虑的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18.
对民法的哲学思考--以民法本位为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价值标准和中心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载形式。本文以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观作导引,析辨民事实定法,并结合司法实践,论析社会顾虑与本位原则。对于民事立法实践,建议以带有社会顾虑的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民法学经历了从荒芜到繁荣的过程,也经历了从学说继受到学说创新、发展的过程。在这期间,民法学的研究不仅为我国民事立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建立了基本完善的民法学理论体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司法实践研究探索,更为中国未来民法典体系研究做出了巨大的理论与立法贡献,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物权法、合同法理论体系。在检视30年民法学理论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依然需要在增强中国民法学研究的本土性、提升民法学研究的国际性、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尽心竭力,以形成结构科学、思想先进的民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英、汉民事法律文书写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法律语言的英语和日常英语有着很大的差异,甚至晦涩难懂,中国大陆民事法律文书和英美法律文书有许多相似之处,更存有很多差异.所以,只有深入研究和熟练把握英、汉民事法律文书写作的特点,才能减少失误和误解,避免经贸损失,维护中国民事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