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埃及文坛耆宿纳吉布·马赫福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当代阿拉伯文学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这无疑令阿拉伯人扬眉吐气,同时,人们会问,阿拉伯作家中,谁可能继马赫福兹之后第二个问鼎诺贝尔文学奖?阿拉伯文坛,众星闪烁,名家如云,其作家、作品虽不及欧美诸国享誉世界,亦不乏令人瞩目的佼佼者。其中,埃及作家更是不同凡响。像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尤素福·伊德里斯、萨尔瓦特·阿巴查等名家著作甚丰,不少篇章还颇获好评,有些人的资格和影响几乎能与马赫福兹相提并论。但当人们向马赫福兹问及阿拉伯作家中谁有可能继他之后成为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回答说:“哈纳·米纳。”此言乍听起来有些突兀,怎么不是大名鼎鼎的埃及作家,而是叙利亚作家?其实,研究一下米纳的生平和创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2.
1988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为埃及著名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获得,这是全埃及以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光荣。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纳吉布以他多产的上乘作品,大大丰富了阿拉伯世界文学宝库。纳吉布的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旋律,反映埃及社会现实,呼吁变革现实,探求理想社会和人生真谛。其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埃及文学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为之欢呼,中国文学界,特别是阿拉伯文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也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人民日报》和一些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为之祝贺,并介绍这位埃及和阿拉伯当代大文豪。我们国际电台阿拉伯语广播也播出了一些稿件,其中有录音采访“阿拉伯也门驻华使馆参赞、文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文化艺术中,文学是核心,是脊梁.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先后推出了国家文学荣誉奖,实业家也纷纷解囊相助,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学艺术奖励基金会,定期评奖.在这方面,埃及起步较早.埃及——阿拉伯文学的沃土为鼓励文学创作和评论,早在19世纪40年代,埃及语言学会就设立了小说创作奖,可惜后来中断了.1958年起,埃及正式设立国家文学荣誉奖,当年塔哈·侯赛因首先获得该奖,次年阿拔斯·迈哈穆德·阿嘎德得奖,1960年剧作家陶菲格·哈基姆获此殊荣,1968年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被推上领奖台.此奖一年一度,从未中断,得奖者以诗人和小说家居多,也有少数剧作家和大学教授.按章程规定,得奖人一般应为健在者,但也授予过刚刚去世的作家,因为有的作家生前硕果累累,但错过了机会,对此埃及最高文化委员会予以追认.埃及是阿拉伯文学的沃土,在阿拉伯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自当首推埃及人.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创设于1901年.多少年来,阿拉伯文化机构先后推荐过埃及的塔哈·侯赛因、阿拔斯·迈哈穆德·阿  相似文献   

5.
一枝独秀报春光——谈埃及短篇小说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及是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的故乡,是阿拉伯世界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的中心.思想理论、文艺创作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纷纷燃起,进而遍及整个阿拉伯地区.短篇小说作为阿拉伯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6.
很久以来,埃及大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作品同其他阿拉伯现代文学作品一样,并未引起英美读者的广泛注意。1988年,纳吉布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令世界对其刮目相看,英美也随之掀起一阵不大不小的纳吉布热。在此之前,虽已有不少纳氏作品被译成英文,但由于读者基本上只限于阿拉伯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以及少数对阿拉伯文学感兴趣的人,而出版单位又多是科研院所,故印数少得可怜,读者往往需要与发行者直接联系后才能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书。纳吉布的获奖不啻为一股强劲的冲击波,使这种情形大为改观。今天,当人们走进伦敦、纽约等大城市的任何一家比较象样的书店,都不难发现由著名出版社出版的纳氏作品英译本堂而皇之地与其他世界级文豪的作品并架展示。 第一部译为英文的纳吉布作品是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7.
纳吉布·马哈福兹两千金替父领奖乌姆·库勒松和法蒂玛——埃及大文豪、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两位千金于1988年12月5日早晨由瑞典驻开罗大使陪同,飞赴斯德哥尔摩,代表父亲领取瑞典国王颁发的诺贝尔奖奖状和证书。颁奖仪式在12月10日举行。马哈福兹的学生、英法语翻译家穆罕默德·苏莱曼作为他的私人代表,与埃及各广播  相似文献   

8.
对埃及现代文学稍有了解的人没有不知道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但是知道这位大作家与埃及电影有着紧密联系的人却为数不多。马哈福兹不仅蜚声阿拉伯文坛,而且在埃及电影界也享有崇高威望。他对埃及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可以用四个第一来说明。一,马哈福兹是埃及第一位从事电影文学创作的知名作家。从他创作的《天地之间》开始,电影故  相似文献   

9.
哈奈·米纳(1924~)是叙利亚当代著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多部具有相当影响的长篇小说,蜚声阿拉伯世界,在世界文坛也享有一定声誉.鉴于他杰出的文学成就,纳吉布·马哈福兹曾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0.
为了祝贺纳吉布·马哈福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巴黎的阿拉伯世界学院举行了为期3天的盛大庆祝活动。埃及是这个学院的创办成员国。因此,埃及文化部长法鲁克·侯斯尼专程从开罗飞到巴黎,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和学院院长伊德加尔一起主持了开幕式。庆祝活动期间,连续放映了根椐纳吉布  相似文献   

11.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44年来,中国翻译出版了160种阿拉伯文学作品,而自1890至1949年近60年中,仅出版了7种。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两件喜事 近年来,阿拉伯文坛上的最大喜事,当数埃及作家纳吉布·迈哈富兹荣获198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消息初播之时,迈哈富兹先生正在午睡。夫人听到广播,喜出望外,急忙唤醒先生。睡意朦胧的老先生不以为然,说“不会的”,接着又睡起来。夫人听到电台反复播送,随后又将先生唤醒,不多时又有电话打来,共和国总理向先生表示祝贺,老先生这才相信  相似文献   

12.
重读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三部曲”后发现,作家在直接或间接消解时间和因果关系中使叙述值无限增大,空间维度上的文学叙述变成了文化的叙述。显然,空间化的叙述,既是一种叙述手段,更是一种叙述策略。这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世界异质文明对话均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纳吉布·马哈福兹这位埃及当代著名的文学家,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青少年时代曾亲身经历了1917~1944年埃及人民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要求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他向世界文学宝库献出的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1956~1957)细腻而逼真地描写了动荡时代各阶层人民斗争中的不同心态,把当时埃及社会生活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文艺作品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作者通过对1952年埃及革命前一段时间现实生活的全面洞察,高度概括和提炼,把众多人物的几代人的生活变迁浓缩在三部曲中,从生活真实升华到艺术真实,给读者以文学创作的美感。三部曲中妇女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特定的历史背景,把三类不同的妇女放在尖锐的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和家庭矛盾中去展现她们不同的性格;描绘她们荣辱升沉,变幻跌宕的遭遇和命运。 作家的作品开首推出的第一个人物便是女主人公艾米娜。通过大段描述,使一个美丽而善良、忠诚而又懦弱的女性形象映入读者的眼帘,留下难忘的印象。不仅如此,它还使人在夜深人静,四周一片漆黑,阴森可怕的环境里,意识到这黎明前的黑暗隐喻英国殖民主义和以父权、夫权和神权为基础的封建主义对埃及的黑暗统治。闭卷时,作家再次推出艾米娜,写她经过半个世纪生活的磨难与挣扎而  相似文献   

14.
1994年10月初,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及著名文学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在开罗遭到暴力袭击,被极端分子刺伤,震惊世界。埃及各界人士对此恶行纷纷予以谴责。 打开阿拉伯文学史册,不难发现对文学家施虐暴并不罕见。如古代文学家麦阿里(973~1057)、贾希兹(775~868),近现代文学家阿卡德(1889~1964)、塔哈·侯赛因(1889~1973)都曾遭到迫害乃至类似的谋杀。本文就中国读者较为熟悉的埃及大文豪塔哈·侯赛因的遭际作一简述。 1925年,塔哈在埃及国立大学(开罗大学前身)讲授贾希利亚时期的诗歌时,运用笛卡尔“怀疑论”的研究方法,率先对该时期的诗歌的原有结论提出疑问,经长期研究和悉心推敲,他得出的结论是:所谓贾希利亚时期诗歌,其绝大部分作品是伊斯兰时期人们杜撰出来的,这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也是伊斯兰时期阿拉伯人的宗教、思想、政治和经济生活,连贾希利亚时期的语言也没有在诗歌中得到反映。 一石激起千层浪,集中体现塔哈·侯赛因这一新观点的《论贾希利亚诗歌》一出版,迅即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一时间,塔哈受到各方的无端指责和攻击,有人还通过报刊呼吁立即把他赶下大学讲台。除了不明是非、受蒙蔽而摇旗呐喊的青年人外,反对塔哈最为激烈的有三种人:一  相似文献   

15.
据埃及《消息报》报道,阿拉伯著名大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名作《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三部曲已被译成波斯文.在德黑兰举办的1992年国际书展上展出了《三部曲》的波斯文译本.这是埃及长篇小说首次译成波斯文出版.  相似文献   

16.
传奇性的长篇小说《平民史诗》是埃及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创作第三阶段即哲理小说阶段的代表作。它和《三部曲》一样,代表着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纳吉布在《平民史诗》的创作中,一反  相似文献   

17.
埃及现代文学巨匠纳吉布·马哈福兹在埃及家喻户晓,只要你步入埃及社会,特别是走到稍具文化水平的人们中间,便会发现无人不以纳吉布·马福哈兹为荣.你同他们谈起他的作品时,便会发现,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谈的是银幕上的故事:电影《始与末》、《新开罗》、《海利利市场》……于是,你会得出一个印象:在最广大的埃及人民中间,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名字首先是和电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埃及作家代表团应邀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和文学交流。代表团除了大家熟悉的埃及作家协会主席、团长萨尔瓦特·阿巴札和另一位资历很深的老学者侯赛因·纳萨尔先生外,还有一位中年人,这就是曾经获得1982年埃及国家文学鼓励奖和文学艺术一级勋章的小说家兼评论家阿卜杜勒·哈马米绥先生。  相似文献   

19.
去年10月,埃及电影界在开罗戏剧院举办了纳吉布·马哈福兹电影节,映出的电影有《尼罗河上的絮语》、《始与末》等,一些执导纳吉布影片的著名导演在电影节的开幕  相似文献   

20.
在近现代埃及文学史上,女性在新的“解放”话语系统中依旧被塑造成“他者”的地位,女性解放神话的出现只是为了掩盖作为主体的女性不在场的事实。本文试图通过对埃及著名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代表作“开罗三部曲”中三种女性反抗传统性别角色的分析,指出由男性主控的女性解放话语在女性的新型性别角色的塑造和自我规范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