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祁门县的徽州文书近年来出现不少,特别是归户陆比较强的文书出现的比较多,这对研究一个家族或者村落政治、经济、社会、民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归户性较强文书往往更加受到专家学者的青睐,价格也比其他零星的文书要高一些。  相似文献   

2.
汪姓在徽州是一个大姓显姓,早在明代《新安名族志》、《新安大族志》就记载微州“十姓九汪”。由此蔓延全国,便出现了如胡适说的,在外地只要碰上姓汪的人,一打听大多是徽州人,或是源出于徽州。歙县有座云岚山,山上所葬者汪华,人称汪王、越国公、汪公大帝,都说徽州汪姓是他的后裔。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云岚山的汪王墓己具有超出了一般墓园的价值,从“两个效益”来考虑,它应是一处深深打上了徽州文化印记极富开发前途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3.
明代徽州谱牒的纂修、管理及其家国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谱牒纂修在明代达到了巅峰,无论类型、体例、内容,还是纂修、刊刻的管理制度,都远胜前代,呈现出日臻成熟和完善的发展趋势.其中各类统宗谱以及跨地域的徽州名门望族谱牒--<新安名族志>和<休宁名族志>的问世,标志着明代徽州谱牒纂修理论与实践的繁荣和成熟.从纂修和管理的视角,对明代徽州谱牒纂修与管理制度及其家国互动关系进行系统的探索,澄清了某些是非,弥补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4.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8,(10):28-28
黄山学院冯剑辉博士在某国内图书馆发现一份宋代宝祜四年(1256)的契约文书,经查证,文书中的“武山乡尤昌上都”地名,系安徽祁门县“武山乡”,从而确定这是一份从徽州流出的徽州祁门县契约文书。冯博士的考证,不仅为该份宋代文书确认了域属,也为宋代徽州契约文书的发现增添了新的珍宝。由于年代久远的纸质文书不易留存,宋代徽州文书现存已不过几十件。  相似文献   

5.
在南宋孝宗时期,《新安志》的编纂历经罗愿复得《祥符图经》之前、之后及赵不悔知徽州三个阶段。而罗愿的修志准备,最迟从乾道五年(1169)作《附汪王庙考实》已经开始,至乾道九年赵不悔知徽州后,全面展开,并于淳熙二年(1175)修成。因此,《新安志》的编纂历时数年,甚至更长一些,淳熙二年只是个修成的年代,而不是开撰的时间,更不是在这一年内完成的。这有助于反映《新安志》编纂的完整历史,并且透露出罗愿修志的观念和目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然  曾庆贺 《理论界》2007,3(10):172-173
被称为20世纪第五大发现的徽州文书,其内容是以徽州籍平民家庭为主体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商业经营、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具有原始性、唯一性、民间性、真实性等特点,对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运用“二重证据法”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徽州文书的考察,具体分析明代商品经济观念及析产分居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我们认为明代的徽商用“迭相为用”的功名观代替了“唯有读书高”的传统功名观。在析产分居理论上,则用民间的“常理”代替传统儒学的“天理”。阄书和产业批受是明代徽州地区处理家庭财产的两种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5,(10):I0005-I0005,I0004,I0006
徽州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包含了中国明清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研究徽州文化的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称中国三大地方显学。随着徽学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大量的徽州文书被发现,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徽州税务文书,主要有黄册,鱼鳞图册,实征册,归户册,  相似文献   

8.
安徽徽州(现黄山市)古称新安,自古就有“十家之村,不废颂读”的社会习俗,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之美称。就在这片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上,不仅孕育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朴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等,而且浸润了“徽州腔”(即“徽剧”)的摧灿历史。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学者的努力下.新安理学逐渐成熟,徽州成为一个充满宗法意识,克守宗法条规的典型区域。祠堂宗族势力实际控制、瓜分着众多偏僻的村落板块.甚至取代官方维系着地方秩序的稳定。以族条祠规祖训为主体的徽州宗族习惯法。则成为徽州乡村各种政治力量调和的产物。它在徽州市民社会构建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徽州人曾经创造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由于徽州山多田少,使得徽州人不得不出外经商谋生,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商人在明清两代的市场上极为活跃,他们在获得丰厚商业利润的同时,也广泛接触和吸纳了各地的文化营养。有力的经济支撑和不同文化要素的融入,使得具有独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徽州获得了孕育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的契机与可能。内涵丰富的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朴学、徽州工艺和戏曲,以及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村落、祠堂、牌坊等大量文化遗存,数十万件徽州契约文书和各类文献,既反映出徽州文化在历史上的繁荣昌盛,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遗产:徽学正是以此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11.
<正>几年前就听说吐鲁番地区又有新的文献出土,又听说荣新江先生主持这次出土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工作。出于学术敏感,心中的期盼是不言而喻的。但绝没有想到,这项工作的成果会这么快公诸于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上下两巨册,全部为铜版纸彩色印刷,制作精美,装帧精良。拿到《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后给我最初的印象是细节,最深刻的印象还是细节,书中处处感受到的是细节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及保护的系统论述,以及对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关系的概述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阐释,说明了在信息社会,电子文件的归档正在成为现代办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西夏以兴庆府 (今宁夏银川市 )为中心 ,驿路干线纵横交错 ,遍布全国 ,沿途广设驿馆、驿站 ,星罗棋布 ,初步形成集交通、邮驿、供给于一体的交通通信网络 ;并制定了坐骑征用、逾期罚罪、合符、盗窃失毁文书罚罪等一系列驿传制度。从而保证了西夏公文迅速、安全地传递。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蒙古法律文献对研究蒙古历史的重要性,追述了蒙古法律及其机构产生、发展的过程,阐述了札撒、《蒙古—卫拉特法典》、《喀尔喀法规》的版本、性质、内容、特点及其效用。  相似文献   

15.
论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芳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149-150
电子文件从生成到归档存在许多问题,如法律效力的不明确性以及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解决和认识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电子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让档案管理工作提前介入电子文件的运作和管理,加强法制建设,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电子文件的安全防护工作,使档案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6.
《琼州学院学报》2016,(6):27-31
古典文献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存在着文本形式匮乏、古典文献意识淡薄、专业沟通不畅等诸多问题,汉语国际教育中关于古典文献的教学,需要在输出文献文本、拓宽学术研究渠道、建立民间文献宣讲团体、着力于相关人才重点培养培训、鼓励古典文献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面临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机遇与挑战。以技术领先的现代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对文化生态环境及维系民族生存的文化基础构成严重威胁与破坏,因此文化回归倍受期盼。特色文献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文明特有的民族精神,对维系民族生存、加强民族团结、保障文化传承、保证文化安全与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行政法定公文的特点、类型及其格式和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H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研究锦屏文书的语篇认知功能,可以使我们从语言学角度更清晰地了解该文书的三大语言功能:意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20.
合法预期保护要求行政政策不能朝令夕改,即便是在必须改变的时候,也要周全地、妥当地考虑和对待相对人已经产生的自己将在未来获得某种实体性利益的信任.基于此,若行政机关基于某种目的要求而需变更先前行政规范性文件时,必须抛弃目前形式法治主义的狭隘控制机制,重视基于立法形成自由而作出是否变更以及如何变更所依据的经验性事实基础,而其中作为立法裁量事实的合法预期该经验性事实,应成为行政机关裁断行政规范性文件效力存续与中断之间的衡量要件,并能借助相应的程序保护和实体保护来实现对行政变更裁量的制约功能.就本主题而言,在山西煤矿整合事件中,行政机关必须在兼并重组背后的公益需求与相对人合法预期利益之间进行取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实现合法预期这一事实所隐含的实质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