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是一个在哲学上具有当代性意义的概念,它是在反对形而上学,提倡实证科学的时代氛围中确立的。在马克思的哲学视野中,物质必须联系于主体、联系于人的实践活动来理解,而不是如传统哲学教科书所说的,是独立于人的一种存在。只有正确解读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髓,从而正确把握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自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发表以来,现代逻辑已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其中逻辑和哲学的交叠和互动关系构成了现代逻辑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方面逻辑和哲学彼此独立,另一方面两者又相互补充,相互取予。哲学哺育逻辑,逻辑反哺哲学。20世纪许多哲学分支的进步和发展与现代逻辑所提供的严格的分析技术是密不可分的。逻辑几乎影响了整个语言哲学的风格,也为形而上学、元伦理学和心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逻辑提供了各种形而上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框架,有时甚至在哲学中扮演着中立仲裁者角色。逻辑的百年事实上是逻辑与哲学互动性发展和交叠式共生的百年,而这种深刻和复杂的关系只有在一个广阔的逻辑哲学和哲学逻辑的背景下,透过语言的层面才能被充分理解和揭示。  相似文献   

3.
康德在《实用人类学》中提出一个核心概念:大自然的智慧。他通过这个核心概念深刻揭示人的本质特性,系统地回答了“人是什么”这个总问题。这个概念包含丰富的辩证思想,它是对康德历史哲学中的“大自然的计划”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是黑格尔“理性的狡计”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之一。当然,它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对立的老问题,并且被恩格斯表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就是说,它是一个在存在论上的基本立场问题.但是,在西方近代存在论的形而上学方式中,由意识的内在性所建立的人的主体性,在根本上导致了脱离人的感性生存的抽象的意识与抽象的存在之间的对峙,后者实际上是被前者的内在性规定出来的,因此才产生了一个关于"自在之物"的难题.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是用"物质生产等于人的自身生产"来确立存在对于意识的优先性的,并且由于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与黑格尔的生产概念没有原则区别,故而马克思仍在意识的内在性原理中.这表明他对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缺乏真正的了解.本文从马克思关于意识概念的存在论阐发入手,证明马克思的生产概念并非来自对黑格尔的生产概念的形而上学倒转,而是把物质生产理解为"勾连着"存在本身的人的对象性存在的自我实现.这正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思想的要义所在,它构成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存在论批判.  相似文献   

5.
人生价值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哲学问题,它关系到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它可以影响到人的做人、处事原则,影响到道德观念,影响到人是积极还是消极地对待生活与事业。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来分析人生价值概念的本质含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实现和检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结构主义者那里,“总问题”和“思想结构”是可以互换的两个概念。阿尔杜塞用“总问题”表示概念框架的理论结构,它决定所有问题的安排形式以及哪些东西被看做是与问题有关的。列维-施特劳斯的总问题框架或思想结构是一个特殊看世界的方式。两人在一般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是相同的,在哲学本体论、理论及研究领域上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杜威从其"经验"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传统的二元论哲学必然导致一种"旁观者"的知识观,而传统政治哲学将个人和社会对立起来,对于默认二元区分为其前提的知识论传统而言,是一个必然的推论。"原子式的个人"的观点破坏了人的生活的源初统一性,最终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成为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杜威认为"社会共同体"是研究政治哲学的依据和出发点,社会共同体是一个属人的概念,而"社会"则是一个含义空洞的概念。只有在一个卓有成效的社会共同体中,每个人的"个体性"才能被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在康德哲学中,存在着一个隐性的“康德问题”,那就是他对“两种实践”的区分。康德从现象和物自体的两分出发,把人的实践分为“技术地实践的”活动和“道德地实践的”活动。前者属于现象界,涉及到人的行动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后者属于物自体界,涉及到人的行动自由与规范的关系。在后康德哲学的发展中,随着物自体的被消解、科学技术和实证主义的发展,“技术地实践的”活动成了统一的实践概念的代名词,“道德地实践的”活动的维度被掩蔽起来了。在当代哲学中,“道德地实践的”活动开始受到高度的重视。于是,“康德问题”重新成为焦点,并显示出它的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形而上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它要在概念中思考“绝对”,但是,这个“绝对”可能是被重新洗礼了的绝对。马克思从形而上学的转向之中拯救了形而上学,而在历史哲学(实践哲学)中重新思考形而上学。他以概念和现实的关系为突破口,从辩证法的角度解答了中世纪形而上学中的实在论和唯名论的关系问题。这种理论突破使他的唯物主义超越了观念论和直观的唯物主义。他所提出的“自然的历史”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他的形而上学所要研究的“绝对”。  相似文献   

10.
李格尔和沃尔夫林的艺术史理论几乎都由一个核心概念加上一系列的二元概念的论述框架构成,他们将视觉形式发展独立出来研究,颠覆了此前艺术史的研究模式,这种新的艺术史体系话语在艺术史向一门科学的、独立的学科转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研究艺术发展规律时,李格尔多是采用同异并用法对艺术作品作相同和相异或同中之异的关系性分析,沃尔夫林除了使用求同法以外,更倾向通过一种对立的想象方式,将对立面作为一种展现了独特的形式来分析。受进化论思想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影响,二人的理论在方法上陷入形而上学的先验性与经验分析的矛盾,以及陷入艺术风格发展的连贯性和在知觉方式的两极之间摆动的分裂之中。对风格的二分法把复杂的艺术史问题过于简单化,加上西方传统以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理念将二人的这些二元对立概念导向了僵化性和刻板性。  相似文献   

11.
哲学 文化     
几乎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不同的哲学概念。最大最难以消除的哲学分歧,往往是由以哲学方法和哲学目的为转移的不同概念造成的。我希望在力所能及的程度上避开这个死胡同,同时没法解决这一带普遍性的问题。至于会取得怎样的成效,下文便见分晓。关于哲学的意义,首先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它带有某种个人的色彩。正如詹姆斯(W.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不能被狭义地理解为一个概念和流派,而是回到事情本身这一宗旨下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作为西方同时代的大思想家,两人都对西方一直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做出了颠覆性批判,都反对对象化概念式的思维方式,提倡哲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点在两人的语言哲学、美学和伦理思想方面都有所体现。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源头是古希腊,他要回归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世界;而维特根斯坦并不主动建构自己的哲学,他只是提倡回到日常生活世界,消解传统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涵义探源徐大建“辩证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因为它代表了一些重要的哲学概念。同时它又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名词,因为它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具有的不同涵义会使不熟悉哲学的人感到难于把握。“辩证法”一词的这种特征加上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魅力,往往使人随意使用...  相似文献   

14.
哲学逻辑的蓬勃发展显示出现代逻辑在分析和澄清哲学问题方面的巨大优势,其中一个表现便是认知逻辑与知识论的结合成为研究热点。证据是哲学知识论领域极为重要的概念,相关研究已经颇为丰富,然而对它的逻辑学考察则相对较晚。在为数不多的几个证据逻辑中,核证逻辑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系统性质,在分析哲学问题时显示出以往认知逻辑所不具有的优势。对核证逻辑的发展历史、哲学背景和技术方法进行探讨,有助于理解它为何能被视为证据逻辑。  相似文献   

15.
公正与正义的辨异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和正义是一组经常被混用的概念。由于译介、解释和概念论方面的模糊,公正和正义的内涵分析尚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话语体系。正确地认识公正和正义的区别,是一个政治哲学和价值哲学的基本问题。从概念维度、价值维度和论域维度等三个角度看,公正是一个政治生活的评价范畴,是一种多维价值的认识范畴,存在于入场的价值活动中;而正义则是一个伦理生活的评价范畴,是一种单一的价值信仰,存在于离场的价值评价中。科学、准确地区分公正和正义,应是公正理论的必要前提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研究经典作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如何对待哲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关系问题。由于离开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概念,就无法评判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特别是无法评判马克思的观点,所以文章多处援引了这一概念,以证明它是如何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和解决哲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关系问题方法的。人是马克思哲学注意的中心。马克思认为只有与人有关及对人有意义的东西才是值得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篇重要的哲学文献。它包含了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萌芽",但其思想并未完全成熟,其主要表现是:文献虽然弘扬了实践观点,但这里的实践概念还仅仅是一个包含了主体能动性的抽象的实践概念,而成熟的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则是一个现实的实践概念,即社会历史的概念。由于《提纲》还没有提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历史的解释原则、历史的思维逻辑和历史的评价尺度,因而在关于社会和人的理解上,《提纲》也未能实现从抽象的人和抽象的社会向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的转变。因此,我们在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不能完全以此文献为标准,特别是不能用《提纲》的观点去消解和贬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8.
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是德国新康德主义哲学家,也是现代符号哲学的创始人。他对人的问题的探索,不仅是其哲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智慧,而且对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科学地揭示人的问题,都具有启迪作用。本文拟就此作一摘要。 一 在对宇宙的最早的神话学解释中,我们可发现世界的起源问题与人的起源问题总是难分难解地交织在一起。于是,在探寻世界起源的同时,古往今来的哲人们无不对人的问题深感兴趣,并都力图揭开这个斯芬克司之谜。卡西尔认为,对人、对人的本质以及对人的种种活动的哲学思考,历史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苏格拉底阶段──人被定义为是理性的动物。在苏格拉底那里,没有一个独立的自然理论体系或一个独立的逻辑理论体系,唯一的问题是:人是什么?苏氏的答案是:人与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的“洞穴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洞穴喻”的哲学寓言。这是一个关于人从黑暗走向光明 ,从无知走向有知 ,从被遗弃状态走向被拯救状态的神话。它最形象地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理想 :“光源”是理念论的终极实在 ;“灵魂转向”是理念论的基本原理。柏拉图为西方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个“光源隐喻” ,它是对光明的一种理解 ,是理性自主独立的凯歌 ,其核心是对“永恒在者”的“光源化”。西方现代文明之“根”一直可以回溯到柏拉图的这个最基本的哲学寓言。  相似文献   

20.
“私人语言”问题表面上似乎无关哲学宗旨,是个冷僻的问题,其实它是一个涉及深层哲学观念的概念,是一个得到了近现代哲学广泛默认的概念。维根斯坦揭露出这一点,并否定私人语言的存在,在西方哲学界石破天惊,影响巨大。 通过“私人语言”问题,我们看到维根斯坦开启的哲学新方向与近代哲学传统已分道扬镳。这个新方向人们常认为就是日常语言分析学派的发韧。但我们以为更进一步地看,这个新方向的特点在于强调审视哲学问题的生活之源。维根斯坦后期哲学中一再提出的“生活形式”问题就体现了这一点,它是解开“私人语言”之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