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育需要适当惩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官员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对此,社会各界褒贬不一,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方式的热烈讨论.笔者的观点是: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相似文献   

2.
教育过程中的惩戒是完全必要的,就像社会一定要有法律、监狱等强制性惩戒措施一样,教育也不能不使用必要的惩戒手段.事实上,由于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着溺爱现象,我国教育中的教育惩戒不是使用过度而是严重不足.因此,提倡教育惩戒是完全合理而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认识教育惩戒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不应该施行惩戒教育,答案是肯定的,这毋庸置疑.休谟在<人性论>中说:"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联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人的不完善性,决定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离不开惩戒,教育不能没有惩戒,因为惩戒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从班级规约看教育惩戒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对教育惩戒观点不一,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不少.总体来说,适度的教育惩戒还是为大多数人认可的.问题在于,适度教育惩戒的度的分界点到底在什么地方?在教育实践中很难有统一的度量标准,更多的委诸于教师的个人判断.适度教育惩戒"度"的模糊性导致教育惩戒缺乏可操作性,从而使得教师或者谈"罚"色变,不敢实施教育惩戒;或者曲解法律,滥用教育惩戒权,导致悲剧事件的发生和法律责任的承担.如果没有可操作的具体制度构建,适度教育惩戒就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其实教育更是如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固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但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教育实践表明: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必须因人而异、要适时、适度。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和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不能把学生(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如何实施惩罚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罚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指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者批评处分,旨在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以合理性为标准可以将教育惩罚划分为合理教育惩罚和不合理教育惩罚,合理教育惩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目前,学校的教育惩罚存在不合理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教育惩罚的实施应有法、有度、有情、有艺术。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处分权是高等学校自主权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依据法律、法规或其他内部管理制度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的学生实施惩戒的权力.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处分权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对此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异议.我们认为,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以行政法律关系为主,以民事法律关系为辅的一种客观存在的法律关系.高校的一切管理工作都应服务于教育和培养人的目标,对学生的惩戒与处罚是为了教育学生,处分的措施应当与教育的目的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制度是以抚慰性赔偿为主,功能也仅限于补偿,没有惩戒违法行为和预防违法行为发生的作用。而惩罚性赔偿不仅具有补偿之功能,更具有惩戒和威慑违法行为的作用,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国家赔偿制度以及预防冤假错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惩戒具有正当性,是国家意志的必要体现、教育生态的应然要求和监护权转移的现实需要。当前社会各界对教育惩戒的认识存在异化现象,表现在:教育理念偏狭,赏识教育大行其道;认识范畴有误,权责关系界定失衡;法律法规不完善,惩戒信任危机加剧;媒体负面宣传,惩戒舆论环境逼仄。为此,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取赏惩并重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要矫正错误认识,合理界定师生关系中的权责范畴。同时,相关部门需要细化教育惩戒的法律措施,推进教育惩戒的法治化建设;新闻媒体、司法机关、教育行政部门等还需形成宽容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监护监督权的适当参与。只有协调多方面的力量,共同致力于社会大众对教育惩戒的理解和接受,才能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来,教育惩戒成了公众议论的热点.2008年10月2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于是,有人呼吁:现在的教育太宽容,必须重视教育惩戒;有人担忧:教育惩戒无异于在雷池边行走,一步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的视角,深刻论述了教育惩戒的正当性,明确指出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惩戒以及教育惩戒的存在在何种程度上合乎理性,并具体提出了教育惩戒的实施限制。这无论是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现代教育观念,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还是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卡连柯惩罚教育思想认为,慎重的惩罚应包含对学生的要求和尊重,有助于优秀品德的形成,保障集体利益,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高校应从组织权力、流程、监督等方面加强惩罚制度建设,遵循惩罚教育原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一度盛行的体罚遭到批判后,英国先后在不同学校废除了体罚。体罚被废除后,英国学生的不良行为日益严重,教师却不敢教育惩戒行为失范学生。后经过充分调研,英国政府开始出台法律与政策正式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并确保其顺利实施。目前,我国不少教师因缺少相关的法律支持、学生及家长对教师教育惩戒的不实指控以及家长对教师教育惩戒权的不支持等,不敢也不愿教育惩戒行为失范学生。英国在完善教师教育惩戒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实施细则,慎重调查指控、保障教师权益,加强家校联系、赢得家长支持等方面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为我国有效解决教师不敢教育惩戒行为失范学生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对S市M中学的田野考察发现,教师实施教育惩戒主要存在教育合力尚未被充分激发、“灰色地带”仍然存在、教育惩戒的效果难以实现等问题。教育惩戒虽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遭遇重重阻力,但是M中学八年级S班的教师仍然坚持“注重因果”的惩戒理念,采取“软硬兼施”的惩戒方式,形成了“值日班长制度”管理模式。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为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提供了以下经验: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既要注重情感教育,夯实惩戒基础;又要提升教育能力,提供惩戒保障;还要发挥教育机智,生成惩戒艺术。  相似文献   

15.
教师惩戒权作为微观权力,在运作时会由于价值误判和操作失当以及权力过度使用而导致学生权益受损。因此,有必要明确权力运作的正当规限,使权力运作实现合人性、合教育性、合道德性及合法性的多元价值统一。基于学生权利与自由意志优先的价值排序、行使权力的目的之善与结果之恶的价值悖论以及秩序与自由的价值冲突等方面的考量,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应注重以下方面:界定学生违纪行为必须准确,制定惩戒规则应尊重学生知情权,选择运用惩戒手段要适当,遵循惩戒程序正当性原则,准确把握惩戒的道德边界、法律边界,做到惩戒合情、合理、合法,从而实现身体规训之外在价值与精神成长之内在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高校惩戒学生行为是高等院校为教育或者管理之目的,依据国家立法和学校规范,对违反特定义务或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在学学生,所采取的致使学生承受不利负担并作出书面界定的非难性或处罚性措施。从法律角度看,高校惩戒学生行为引发高校与学生纠纷问题的实质,是高校缘何能惩戎学生,惩戒行为如何定性。高校在教育法律上存在三种不同身份,其中高校以教育教学组织者身份基于管理目的所为惩戒是高校自治行为,高校以法律法规授权身份行使行政职权所为的惩戒行为是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7.
教育惩罚作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家对它的合理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教育惩罚的制度构建也提出了很多合理性的建议.但是,诸多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教育学原理领域,而很少有人从法律的角度对教育惩罚进行深入研究.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说,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评论教育惩罚:合理性有余,合法性欠缺.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个人权利—国家权力”二元结构使得学界未能从教育惩戒的生成逻辑与法律关系特征出发来探讨教师教育惩戒的法律性质。教育惩戒规则立法价值取向的转变进一步加深了“权力说”“权利说”“双重说”与“复合说”的理论之争。然循法理分析,各说均体现了教师因特定职业身份行使教育惩戒、实施教育惩戒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两大共识。将教育惩戒界定为教师因承担教育义务而享有的社会公权力,既遵循了各说坚持的基本共识,解决了“权力说”与“权利说”存在的学理论证漏洞,也符合既有立法价值取向,契合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理念。同时,从学校教育惩戒与教师教育惩戒的衔接、校纪校规对教育惩戒的细化、教师权益保护以及教师教育惩戒行为入法4方面进一步回应了教育惩戒规则的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一、缘起:惩戒,“在雷池边缘行走” 教育惩戒,一个困扰学校教师、学生的话题。“在雷池边缘行走”,大家这样形容着惩戒在教育实践中的姿态。报纸也早就发出声音:“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以严格著称的,所谓严师出高徒。这种严不仅是教学的严格,也在于管理的严格,这是一种优良的传统,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继承。当我们看到学生出现行为上的偏差时,社会还在呼吁激励教育、呼吁家长教师理解学生;  相似文献   

20.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对惩罚教育的过度敏感,造成部分教师为了明哲保身而放弃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抛弃了自己的教育立场和应尽的责任.正确认识教育中的"惩罚",对矫正今天片面强调教育中的赏识教育,将正面教育与严格要求相对立的倾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