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庭科技》2015,(1):4
在2014年12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作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已经审议通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将改革退休金计发办法,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这标志着实行20多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将谢幕。  相似文献   

2.
严炳洲在《改革与理论》1992年第2期著文认为,“铁企业”作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顽症,它是“三铁”赖以存续的沃土。其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在人们面前。(一)由于“铁企业”呈刚性,往往使企业只生不灭,从而使企业的资产存量及相应的产业结构调  相似文献   

3.
有很多人一听見“教授”这个头銜,便肃然起敬:而当他們一见着“教授”的时候,更是推崇备至,自歎不如。假如說,这些人果真看到过教授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果真見到过教授們为国家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因而爱护、尊重教授,这原是无可厚非的事。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这些人压根儿没有考虑过上述問題。在他們的头脑里,想当然地把“教授”变成了必須崇拜的偶象;似乎只要是“教授”,那末,其道德文章,就一定胜人一筹,其人格,也一定高人一等。于是乎紛纷然,昏昏然,迷信“教授”之风,甚囂尘上了。  相似文献   

4.
“以农为本”这个重农抑商观念持续了几千年之久,至今还统治着相当多的人的头脑。不少地区党政领导在大会小会上也说发展商品生产,但由于思想未转过来,行动上却是老一套的“以农为本”,甚至以‘种植业为本’。因此,对于“以农为本”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它对发展商品生产具有怎样的影响?打破“以农为本”与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是否有矛盾?等等,都需要认真搞清楚,否则思想是转不过来的。  相似文献   

5.
实践“三个代表”必须破除“官本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本位”意识 (以下简称“官本位”)是将有官职者视为主体的腐恶意识 ,是封建集权制和官僚体制在观念上的集中反映。它是一种保守、封闭、落后的观念 ,是与民本位根本对立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官念”的支配下 ,自认高明者有之 ,劳民破财者有之 ,不与群众共患难者有之 ,漠视群众利益者有之 ,不愿接受监督者有之 ,完全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位置 ;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 ,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官本位”是与政治文明特别是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针锋相对的陈腐形态 ,因此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彻底破除“官本位”。一、“…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选拔干部,必须全面贯彻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是今后我们干部队伍建设的指针.历史经验证明,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如果背离了这条路线,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要受挫折.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必须破除“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速胜论”是不行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曾犯过过分强调主观能动作用的错误,企图在尚未达到现代社会文明水准的历史基础上一步登天式实行本该由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行的社会变革。其结果,不仅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名声,把社会  相似文献   

8.
“三铁”精神直观地说是指金融行业对待自身的业务操作、服务要求和工作质量标准,始终坚持账目准、计算精、制度严,即通常所说的“铁账本、铁算盘、铁制度”。弘扬“三铁”精神,依法治理金融是我国的长远国策。 随着中国加入WTO日子的逐渐临近,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金融  相似文献   

9.
“买卖破除租赁”原则的死亡与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之后大陆法系各国民法"买卖不破租赁"原则的确立宣告了罗马法中确立的"买卖破除租赁"原则的死亡,现代社会的发展又为"买卖破除租赁"原则提供了再生的土壤,"买卖破除租赁"原则是债权相对性及其与物权并存时物权的优先性原理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以药养医"机制设计的缺陷,致使这种机制产生了反向激励的严重负面效应,即激励不相容。"以药养医"机制对医院(医生)形成了强烈的逆向激励,是造成"看病贵"、"好医生和质优价廉药被淘汰"、"医患关系紧张"等一系列畸形社会现状的幕后"元凶",也是使新医改效果大减的主要原因。本文拟运用机制设计理论中的激励相容原理,深入揭示"以药养医"机制存在的弊端,并提出用机制设计的激励相容原理对"以药养医"机制进行彻底改造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顺利实现我国经济的大转型,必须扫除西方中国崩溃论、中等收入陷阱论之类观点的影响,在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同时,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分析和化解正在凸显的社会矛盾。化解经济转型中深层次矛盾的三个战略重点分别是:一要依靠第一生产力提高经济质量,以质量带速度;二要着力消除两极分化,优化基本经济制度;三要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并以三大重点架构一个巨型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在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以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的深化企业改革,已在全国逐步展开。特别是最近中央转发了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以后,整个改革的形势发展得更快了。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会议,交流经验、统一认识,进行部署。在这欢会议的推动下,当前全省正在形成一个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快改革的新高潮。这次深化企业改革,要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3.
破除风水迷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世龙 《学术界》2005,(2):107-12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现正大行其道。但风水绝对不是科学 ,而是一种迷信。问题是今天流行的“风水” ,往往被美化为“科学” ,一些所谓学问家还为其提供论证 ,更有一些官员不信马列信迷信 ,甚至有学者说风水理论是中国独创的一门艰深学科 ,是综合地理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的一门自然学科 ,试图让这一连古人都批判的迷信堂而皇之地走进科学圣殿。虽然“风水”盛行与市场“需要”有关 ,但其本质是伪科学。  相似文献   

14.
楚刃 《晋阳学刊》2002,(5):10-12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度重视改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条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重大课题的攻关,高度重视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的成就和作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力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但是,要落实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加强对我国社会科学的重视,就必须破除人们对社会科学的一些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捷克作家昆德拉援引的一句古犹太谚语越来越打动我的心灵———“人类一思考 ,上帝就发笑。”我们的本行———或称人文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其命名就已极麻烦。单说它是否属科学 ,也是极为烦人。其实 ,就科学的可重复性这一重要特征而言 ,人文学科当然不属科学。问题只在于 ,“科学”这个词早已超越了从西方社会生长出来的、促使近代社会产生巨大转变的、具有严格限定和明显特征的原始意义 ,成了代表社会俗称发展进步的、为各个社会众人能共同接受的唯一象征。在此映照下 ,一个东西如果不是科学 ,就根本不值一提了。…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改革等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是在我国这场广泛深刻的社会改革实践中应运而生的首要的哲学课题,作为哲学的一种改革,它本身又是这场改革不可分割的组成内容。对社会改革进行哲学思考的宗旨在于,为改革运动提供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训练和陶铸改革实践主体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思维方式,主动自觉地实现改革运动。但是几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我们必须要“解放思想”,对于束缚我们思想发展的、僵硬的传统观念,特别是经济决定论,我们应当彻底抛弃之。通过经济与法治的关系论证,提示经济之于法治虽然重要,但绝非所谓的决定与反作用的关系;纵观中国及整个人类历史,法治之于经济反而有重大影响之作用。法治实与多种因素相关,而并非是一种被单方面决定的结果。充分认识影响法治的因素之非单一性,可以有效破除当前我国的经济迷信,更正人们之理念,在法治进程中恰当处理法治与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就"热点"报道中的导向问题、重点问题、适时与适度问题进行了冷静思考,对于做好"热点"报道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破除"官本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清亮 《学术界》2005,21(2):96-106
"官本位"之形成、发展、特征;"官本位"、官文化、官场文化之界说,"官本位"是一种在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利己主义人生观支配下的价值取向,属于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官本位"对历史与现实之危害;"官本位"在当前的十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探索、制定和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各项法治改革举措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当前法治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壁垒效应”。应以“一体建设”的法治思维来全局谋划,以“共同推进”的法治方式来多措并举,并结合法学研究各领域的协同创新,以破除法治进程中的“壁垒效应”,实现法治中国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