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 欧洲的第一位历史学家,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4年),他写的《历史》一书,主要记载了公元前491年至449年的希腊、波斯战争。他在卷首说明了他的写作动机:“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采,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另一位略晚于希罗多德的史学家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395年),也在其《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中说,他“相信这次战争是一个伟大的战争,比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任何战争更有叙述的价  相似文献   

2.
杜佑(公元735~812年)是唐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编著的《通典》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门记述上古至唐代经济、政治、文物制度、边疆各民族以及四周各国情况的综合性巨著。在我国古代史书中,《通典》居《三通》、《九通》、《十通》诸书之首,创中国历史编纂学中“政书”的先例。历代历史学家对之都极为推崇。但是,对杜佑这样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介绍其生平事迹和研究其学述思想的专书很少,流行的只有郑鹤声编写的一  相似文献   

3.
<正>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公元八年,他代汉称帝,建立了“新”王朝。此后,他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史称“王莽改制”。长期以来,史学界对王莽改制多是全盘否定。十年动乱以前,历史学家翦伯赞同志,曾在《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①一文中,提出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是“第一个共产主义理论家”,这个观点在国内外的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说史)著作、文献中广泛流传,从未遭到过应有的批判。这是应该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在其最著名的《共和国》(或译《理想国》)一书中描述了他理想的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在他的理想国里,奴隶不算是社会的成员,被列入和牛马一类的生产工具——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柏拉图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三个等级或者说三个阶层。第三阶层即国家的最低层,柏拉图把它称作“艺工阶级”(或“艺工阶层”),是由农民、手工艺人、小商人等自由民组成。他们从事一切劳动。柏拉图把他们统称为“民间艺工”。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角度来看,他也是一位非常值得重视的人物。这是因为他非常重视经济问题。在《史记》中专门写了有关经济问题的《平准书》①和《货殖列传》,对经济问题作了在当时的条件下称得上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形成了他的独具特色的经济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史学家重视经济问题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历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专业组,最近举行集会批判了周谷城《中国通史》中的反动史观。周谷城的《中国通史》在一九三九年出版。一九五五年修订重版时,作了某些修改,但基本观点原封未动,仍有非常严重的毒素。现将会上揭露和批判的几个主要问題,报导如下: (一)周谷城坚持与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观相对抗。周著旧版《中国通史》公开以“历史完形论”的反动史观,来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爭学说;修订版《中国通史》仍用伪装和隐瞞的手法,在导论中以“历史的完整统一”观点,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史观对抗。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有文字可考的全部  相似文献   

7.
<正>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47页),“是从来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之一”(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译本第二卷第269页)。他的《政治学》一书,是他以希腊城邦的历史实际为基础,系统探讨政治学原理和国家问题,初步创立政治学体系的开山之作。研究这一著作,对于了解古代国家学说、希腊城邦政治制度,及研究西方政治学说史,都有一定的重要性。本文就《政治学》一书,谈谈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作一些简要的分析和评论。(一)国家,在古希腊叫做城邦,即城市国家。何谓城邦?亚里士多德说,城邦是由若  相似文献   

8.
最近,北京大学教授赵靖先生在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一书中就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模式问题提出了一个新颍的观点,他指出:“土地问题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探讨的中心问题”。我认为这个见解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领域中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阶级斗争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在历史上,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唯物史观之前,就已提出了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研究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学说在历史观的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有助于认识唯物史观的提出。一、法国复辟时期用阶级斗争来说明历史的新学派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历史上最先较多地论述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以致可以说是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的,要算是法国复辟时期(一八一五——一八三○年)由梯叶里、米涅、基佐和梯也尔等资产阶级史学家组成的一个学派,马克思曾称其开创者梯叶里为“法国历史编纂学中的‘阶级斗争’之父”。(《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版,第八一页)。这一批历史学家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用阶级斗  相似文献   

10.
邓析(公元前546年——公元前501年),春秋后期郑国人,与子产,孔子同时。他的身世不详,一说他当过郑大夫,是一个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激进的革新派人物。曾著《竹刑》,后人都认为他是法家的先行者。今传《邓析子》一书,除个别观点可能属于邓析的外,就全体而言,都属西汉人杂凑而成。 西汉刘歆在编次《邓析子》一书时说:“邓析者,郑人也,好刑名,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什么叫做“两可之说”、“无穷之词”呢?  相似文献   

11.
1扬巴蒂斯塔·维科(1668—1777年)生于意大利的那卜勒斯。他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关于历史发展的思想对后来的历史学家(包括马克思)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各民族诸多色彩纷呈的历史事件背后是否有着某种可以把握的共同性?维科的主要著作《关于各民族的共同性的新科学》(以下简称《新科学》)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2.
民族学是马克思曾经研究过的一个领域,虽然他生前没有来得及发表民族学的专著,但他却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就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以下简称《摘要》)摩尔根和马克思是同代人,他的巨著《古代社会》于1877年出版后即在资产阶级学术界中遭到了不公正的冷遇,对该书进行排挤。但是,马克思“很喜欢这本书”,他在1881年5月至1882年2月间十分仔细地阅读了《古代社会》,并做了十几万字的笔记,即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摘要》一书。显然,马克思打算运用摩尔根的成果进行民族学和史学方面的著述,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完成这一工作就去世了。马克思逝世  相似文献   

13.
我们很同意蒋寅同志在《关于中国古代文章学理论体系》一文中提出的基本观点,即:中国古代“没有形成文学理论体系,而只有文章学理论体系”(《文学遗产》1986年第6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有些学者,往往用现代流行的纯文学观点去观察、研究我国古代文论,结果常常是凿圆枘方,龃龉难通。比如说,《文心雕龙》明明是一部以一切形态的文章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学理论著作,有的同志却说它是“文学概论”一类的书。那么,书中大  相似文献   

14.
马基雅维里对西方史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论述马基雅维里不朽之作《佛罗伦萨史》的编纂方法入手,在认定《佛罗伦萨史》是一部人文主义史学著作之基础上,通过对马基雅维里的人本史观、英雄史观、历史哲学观、历史循环论及其历史为政治服务的思想进行系统阐析,论证了马基雅维里是一位对西方史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戚其章先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发表有关论文100多篇。《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一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是继《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之后对近几年研究成果的又一个总结。关于海陆战的研究,是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该书通过对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及成欢之战、金州保卫战的论述,辨析了史学界存在的一些不同观点。关于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究竟以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婚姻规则,是学术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的一个问题。著名的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他出版于1877年的《古代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按辈份限制同一血缘群体内的通婚范围的所谓血缘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婚姻规则的假说;稍后,恩格斯在他于1884年初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完全接受了摩尔根的血缘婚假说,  相似文献   

17.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中,发见了秦代小型木槨墓葬,出土竹简千余枚。其中有昭王元年至始皇帝卅年(公元前306——217年)的《竹书纪年》式的碟记,按年记载着这一期间统一全国中的一些战役和一位名喜的家属事迹,所记秦楚间大事和秦朝对外历次战役不是全部,这说明这份记录只是喜和他先人有关的战役和历史,是司马迁《史记》所称的《牒记》。它对秦朝历史和历法提供了一些重要资料。今就所涉史事略加考释如次。  相似文献   

18.
江地教授,原名李广澎,山西沁水人,1921年生,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捻军史专家,现任山西人大常委、山西大学硕士生导师、晋东南教育学院名誉教授、山西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江地教授是一个没有学历的学者,仅在抗日战争前夕读到一年半初中,战争爆发后,学校关门,学业中辍,再没有机会深造,只好去当教员,教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一边教书,一边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自学。1952年开始主攻清史,中国近现代史,并选择捻军史作为突破口。1953年他的处女作《皖北根据地失守与沃王张治行殉难》在《光明日报》发表,由此跨进了学术研究的殿堂。1956年他数年心血的结集《捻军史初探》(9万字)由三联书店出版,1959年三联又出版了他的另一部学术著作《初期捻军史论丛》(18万字),  相似文献   

19.
关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墟甲骨文,是商朝后期(公元前14——公元前11世纪)王室占卜记事之遗物。自1899年发现、购藏迄今,八十五年来出土十五万片左右。由于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商代的记载较少,所以殷墟甲骨文成了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0.
提起甲午中日战争史的研究,人们便会想到戚其章的名字。戚其章的名字和甲午战争史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在这块领域内潜心研究的结果。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给他带来了施展才华的春天,拼搏的用武之地,因此,在甲午战争史研究上结出了丰硕成果。自1978年再版《中日甲午威海之战》(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以后,接连撰写和出版了《北洋舰队》(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