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伪统治东北时期的地籍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籍整理”是东北沦陷时期,日伪政府推行的一项经济活动,历经伪满建国至垮台的十几年间,几乎涉及每一户“满洲国民”。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履盖面之广均不多见。日伪政府不惜重金,兴师动众倾全力大搞地籍整理,足见其在日伪殖民统治中的重要地位。一 何为地籍整理?按照当时日伪官方的说法,地籍整理就是“设立地籍,为使土地权得到永久的维护而奠定其基础的一系列行为”。具体说来就是“整顿行政区划”即整顿市、县、旗、街村等界限,在其中设置地籍区划,对各个土地逐一调查其地号、地目、面积、等级及所有权,并编造土地登记簿、地籍图等,根据土地审定法及土地等级制定法加以审决决定之”。地籍整理以后,根据地籍区划和地号,可知土地之所在;根据地目可知土地课税各目、等级;根据等级可知土质良否,收获多少或土地价格等;最重要的是根据上述诸项,可先进行土地交易活动和征收土地赋税。  相似文献   

2.
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使人地关系发生重大的改变 ,需要一种全新的土地管理模式 ,以适应人地关系的不断变化。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部分 ,它的信息化是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标志。GIS在地籍管理方面的运用 ,便产生了地籍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成都学院刘一民老师新著《国民政府地籍整理——以抗战时期四川为中心的研究》一书,新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该专著是一部在历史视野下探讨地籍整理,同时又从地籍整理的角度审视抗战历史的著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及其在广西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地整理有利于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 ,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严重 ,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十分必要且效益明显。我国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已经形成几种较成熟的基本模式。针对广西的地理环境特点 ,可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模式推行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 ,进而促进广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地整理是当前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分析土地整理内涵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表明:我国土地整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公众参与少,后期管理和评价薄弱等问题。研究结论:提出重视土地质量提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公众参与、重视运行管理和后期评价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作为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开发整理有土地开发整理后备资源有限、土地开发整理难度逐渐增大等限制因素,存在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资金、没有根据后备资源地域性特点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忽视生态效益、开发大干整理、重数量轻质量、补充耕地总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为此,需要从提高认识、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构建土地开发整理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体系、与小流域治理、农田改造、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结合、正确把握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坚持服务“三农”等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7.
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城乡土地利用的要求,阐述了进行农村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土地整理的目标、效益及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措施方案,并针对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此为依据来探讨土地整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动力学原理透析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总结了我国当前土地整理对耕地保护的成效及其负面影响,提出了探索和实践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农居点等建设用地整理等措施,以促进耕地保护系统的稳态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土地整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就必须进行土地整理。目前 ,中国继而从土地整理的潜力很大 ,其重点在农村地区 ,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农业进行整理。而农地整理必须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原则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 ,实现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获取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统一的综合效益 ,即生态型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10.
地籍内涵丰富,涉及自然、土地、经济、法律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西方学界对于地籍的研究较为系统且全面,既有对地籍的长时段综合研究,也有分时段或分某一国家、地区或城市的个案分析,以及运用地籍资料进行城市专题研究.中国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鱼鳞图册,特别对鱼鳞图册之名称由来、鱼鳞图册之来源、主要内容,尤其是明代攒造鱼鳞图册之经过,...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农村移民活动中土地整理和调整的必要性 ,阐述了农村移民安置区土地整理的目标、内容、运作程序、模式及管理要求 ,提出了农村移民土地调整的方法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并结合某一工程实例 ,说明了农村移民活动中土地整理、调整及土地补偿费使用的具体操作方法。认为注重农村移民活动中的土地整理和调整 ,使农村移民获得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 ,稳定移民土地承包关系 ,把土地经营权重新划拨给移民 ,合理使用土地补偿费 ,是农村移民安置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保障,是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地籍管理学课程具备理论基础丰富、实践应用性强、综合性强和现势性强的特点,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土地管理人才培养要求,建立课程教学目标和设置课程内容,地籍管理学教学改革应该强调课程内容体系及时更新,能够反映出本学科发展的进展和前沿;强化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紧密结合科研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多学科教师加入课程建设团队,提升综合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目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运用多目标决策的数学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式 ,使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科学化和定量化。  相似文献   

14.
关欣教授,男,1958年生,湖北钟祥人,中共党员,博士,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学位点领衔人,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土壤学、土壤发生与分类、生态学。  相似文献   

15.
案观生态学注重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研究,对完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景观生态学规划思想为指导,对我国现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进行了反思。以房县军店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为例,从规划的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方面,系统阐述了土地整理项目的景观生态途径,使土地整理与乡村景观风貌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二级市场交易频繁,人们对土地档案的法律凭证意识已与日俱增、土地档案的利用率和调阅明显增多,这对加强国土部门土地档案的管理工作、拓展国土资源档案服务新领域、加快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数据化建设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宁德市基层国土资源地籍档案管理工作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存在的问题表明基层地籍档案管理工作急待规范化。为此,必须加强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中的土地权属调整——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权属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也是一种利益敏感的行为,又是土地整理必然涉及的一个环节,是土地整理工作的核心,同时是土地整理区别于其他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特征.以山东省阳信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从进行土地权属调整的意义、土地整理中涉及的土地产权及其界定、土地整理中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土地整理中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土地整理中土地权属管理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几个方面对土地整理中的土地权属调整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徐州市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阐述了更新地籍调查与测量作业的基本作业流程,并分析了地籍测量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地调查作为土地管理和课税的基础性工作,受到历代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宋元时期土地经界到明清编造鱼鳞图册,浙江省境的土地调查在方法和制度上不断改进,其意始终重在整顿田赋税额。清末,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对人地关系的冲击,浙江部分地区重新编造鱼鳞图册,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地籍混乱、田赋短收的问题。民初地政于财政经济之外,始具近代国家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转型意义,土地调查也迈入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新阶段。民国时期浙江省较早地采用“治标”(土地陈报)与“治本”(土地测量)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土地调查,还出现了成果显著且各具特色的实验县。虽然其间困于频仍的战乱和支绌的财政,土地调查整体效果受限,但其影响却较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伪满时期日本殖民政府以关东军武力为后盾、以殖民政策为杠杆,通过"地籍整理"归屯并户"建立"部落集团"强行"收买"等手段掠夺了吉林地区大量的土地资源,使日据时期吉林地区的农业发展出现了倒退,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农民的佃农化和雇农化程度加深.另外,农民阶级忍受着日本殖民者的奴役与剥削,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伪满时期日本政府对吉林地区土地资源的掠夺体现了欺骗性、强迫性以及殖民性,加速了吉林地区农业殖民化的进程.充分说明日本右翼否认侵略战争,强调日本建设亚洲,美化战争的言论是与事实相悖的,其言论体现了一种错误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