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建波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五幕历史剧《王昭君》,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同志向建国三十周年献礼的作品.今天,在建国四十周年到来之际重读这部剧作,它依然葆有着艺术青春和诱人的魅力,舞台实践证明,这是一出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好戏.剧本写的是公元前三十三年,汉朝皇帝对少数民族奉行和好政策,汉宫待召的王昭君为着和亲自愿请行嫁与呼韩邪单于的故事.关于王昭君的故事,历来是我国诗、歌、赋、传奇、戏剧等文学形式的题材,在古代文人骚客笔下,王昭 相似文献
2.
张映波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1)
1920年5月18日《民国日报·觉悟》上,刊载着一首题为《伊》的白话诗,署名:世俊。聂元素、陈吴苏等同志所编《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版)一书,把这首白话诗作为陈毅同志的作品收入。冯锡刚同志《陈毅同志早期的文学活动》(载《北方论丛》1982年第1期)一文也说:陈毅同志的诗歌,“现在发现的最早作品是发表于1920年的题为《伊》的白话诗。”我一度也曾有过同样的认定。现在看来,白话诗《伊》不是陈毅同志的作品。其理由如下: 一、从署名看陈毅同志是陈家“世”字辈,早年他的父、祖辈为其取名“世俊”,是事实。但是,仅从这一点出发,认定白话诗《伊》是陈毅同志的作品,依据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3.
谢国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3):129-130
本文旨在批评"认为<雷雨>初版是曹禺‘一生不改的版本',曹禺对<雷雨>的序幕与尾声的看法也始终如一"的错误见解.为此,本文简介了<雷雨>的主要版本及其修改的基本情况,叙述了曹禺对序幕与尾声的观点之前后变化. 相似文献
4.
陈化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4)
《小雅·无羊》是《诗经》的名篇之一。从文学方面说,这首诗有很高的写作技巧,它描写牧场情景,生动如画,历来深受赞赏。如清姚际恒说:“此两章(按指二、三章)是《群牧图》,或写物态,或写人清,深得人、物两忘之妙。”王世祯说:“如《小雅·无羊》之‘或降于阿、或饮于池……’字字写生,恐史道硕、戴嵩画手擅场,未能如此极妍尽态也。”从史料方面说,它反映了西周时代畜牧蕃盛的一个侧面,从中可以看出奴隶制牧业经济的表面繁荣和残酷剥削,以及当时某些经营管理制度。但对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和主题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分歧的关键在于对诗中的“尔”究竟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5.
鲁歌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复旦学报》1978年第1期上刊出了《“夜来香”》,同时发表了胡奇光同志文,考证此篇当是鲁迅佚文.陈福康同志在该刊同年第2期上发文对此提出异议.我在1979年第6期该学报上发表了《<“夜来香”>应是鲁迅佚文》,不同意陈文中的种种有疏误的说法.福康同志又在《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6辑上发表了《<“夜来香”>是鲁迅佚文吗?》一文,其中对拙说作了批评.但我读了此文后,感到陈说的纰漏愈来愈多,因而愿 相似文献
6.
张国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2)
下面发表张国光先生的这篇文章,指出几十年来在我国红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左”的干扰,并强调了只有排除这种干扰,才能恢复红学研究实事求是的学风。本刊将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导下,继续刊登各位专家学者的文章,以推动我国《红楼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汤漳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4)
《风赋》是战国后期著名作家宋玉的一篇重要作品.由于作者文笔优美、想象丰富、描述细致,因而几千年来一直广为流传,为人称道.《风赋》究竟是怎样的一篇作品呢?解放后出版的古典著作介绍和大学古典文学作品选教材,几乎一致认为它是一篇"讽谏"作品.说它"讽刺楚襄王一味淫乐骄纵,毫不体恤百姓的疾苦",便是这种观点的代表.最近编印的大学教材中,竟把它说成是"借风为譬喻,用艺术的夸张,针对所谓 相似文献
8.
党西民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1)
郭象关心万物的"性",他给予"性"以"分"、"当"、"极"的规定性。但是"性"只是理性思维下的产物,它作为理性的规律性要求是很难达到本体的。为了消解这种主体与"性分"之间的知性关系,必须上升到更高的程度之上。 相似文献
9.
兴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
安徽省一九七八年四月出版、现在正在使用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了鲁迅的重要杂文《三月的租界》。这篇杂文象匕首、投枪,直刺国民党特务狄克即张春桥的心窝,使他心惊肉跳。同时,也严厉地批判了“有人”的“田军不该早早地从东北回来” 相似文献
10.
王锦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6,(Z1)
《语文战线》一九七五年第六期上,发表了薛绥之同志《〈流氓的变迁〉的针对性》一文,其论点和研究方法,有些值得商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评论《水浒》的重要指示中,特别提到了鲁迅的《流氓的变迁》一文中的一段话,肯定并赞扬了鲁迅.为此,《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分别专门发表了鲁迅在该文中关于《水浒》的一段论述,还在社论或评论中赞扬鲁迅评《水浒》评得好,完全 相似文献
11.
12.
傅世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4)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间,它究竞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怎样阅读它和理解它的主题命意,一直是一个长期聚讼纷纭的问题。从一七五四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到一九五二年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一书出版两百年中,新、旧红学派对于这部作品的主题命意和其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猜测和索隐,写出了浩繁的著述,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学说来解释它。诸如“梦幻色空”说,“情欲”说,“孤愤”说“自道生平”说,“酒色财气”说,“演先天大道”说,“第五回是全书总纲”说,“演性理”说,“民族主义”说, 相似文献
13.
卢黄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1)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在他的黑笔记里写道:“唯物主义物质刺激”,把“物质刺激”打扮成“唯物主义”加以兜售。对于反革命两面派的这种卑劣的捏造,我们必须加以彻底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4.
根据康德的思想,“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谓词,也就是说“存在”不是“一个外加于主词概念的并且扩大主词意义的谓词”。①现代的哲学分析似乎支持康德的观点。下述的一个论证表明“存在”不是一个谓词。为了断定x具有某种性质,就必须预先假定 相似文献
15.
杨荣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4)
“必”在古代汉语中的常职是修饰谓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论语》一书用“必”76次,就有75次是这样(据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统计。杨先生认为76次都是用作副词,解为“一定”,不精确,见后)。所以、通常认定“必”为副词。陈 相似文献
16.
易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地中海”这个词乍一看很像是个外来词 ,因为“地中海”这一事物并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有的。其实 ,“地中海”不能算是外来词 ,至少不是纯粹的外来词。首先 ,我们可以从外来词的概念入手 ,看看什么叫外来词。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外来词是这样下定义的 :“外来词是指本民族语言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既然是“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 ,那“语言”又是什么呢 ?瑞士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符号理论。他指出语言单位是一种由“两项要素联合构成的双重的东西”。这两项… 相似文献
17.
高长舒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5)
近几年来,一些评论者认为:《狂人日记》是意识流小说,鲁迅是意识流作家.有的同志甚至提出:“《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标志着“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第一次崛起”.这是笔者不敢苟同的.在此略述浅见,以就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18.
王刘莉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孔雀东南飞》及序,早见于南朝梁陈时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一书。该诗的序说这是“汉末建安中”发生在“庐江”地方的故事,因“时人伤之,为诗云尔”,故流传下来。序称汉献帝建安年为“汉末”,可见序的作者不是汉朝人,也就是说,序是汉以后的人增写的。鉴于徐陵生活的时代距汉末已有三个多世纪,此诗在如此漫长的民间传颂过程中,不见朝野任何著述有片言只语提及,那么,徐陵是从何处辑得全诗并序的呢?再说,诗、序并传也相当困难,因为篇幅之大决非一般人所能轻易掌握。从这些方面来看,序文很可能是徐陵或其同时代人假托。 相似文献
19.
王开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长期以来,人们说《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这个说法符合《水浒传》的实际吗?不符合。实事求是地研究《水浒传》,我们所看到的是封建社会的无业游民,即流氓无产者,先组织了对官府的反抗,后成了官府的爪牙,以及他们最后的归宿。 相似文献
20.
史晓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3):71-74
在曹禺早期的剧作中,都暗含了对革命新生力量热情抒写。从“自觉”到“自醒”,从“个体”到“集体”,从“精神反抗”到“有组织地斗争”,曹禺描绘了一幅革命新生力量发展成熟的壮观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