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启动了一场多层次、多领域、系统性的激进转型,由此改变了俄罗斯原有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俄罗斯转型道路明显不同的是,中国采取了"渐进式"的转型模式,中国俄罗斯两个大国在转型过程中制度变迁模式逐渐走向分化。中国的制度变迁模式经历了从"制度供给主导型"到"中间扩散型"最终达到"需求诱致型"的发展过程,俄罗斯的制度变迁模式则经历了从"制度供给主导型"到"需求诱致型"又重新回到"制度供给主导型"。  相似文献   

2.
论制度变迁与“中国模式”的逻辑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及其三大构成要素关系的理论,可将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变迁逻辑,在理论上分为“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和“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两大类型。其变迁手段是通过创设式制度变迁和移植式制度变迁的交替使用来进行的。具体路径体现为:产权制度变迁、组织运行体制变迁和意识形态的调整三者之间的相互博弈关系及其创新过程。中国现代化的制度变迁以“制度环境变化→意识形态变迁←→产权制度变迁→政府组织形式变迁→制度绩效”的独特路径,验证了“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其所包含的逻辑路径,正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可资借鉴的一般范型。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指导下展开的。经济发展有不同的类型,根据一国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不同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外贸主导型模式和外资主导型模式;根据一国工业发展和进出口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进口替代模式和出口导向模式。每一类型的模式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怎样结合本国工业化的特定阶段选择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制定工业化战略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制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效率。工业化时期的义务教育在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上是统一的,但在信息化社会,二者就出现了差异。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义务教育的效率不同,因此基础教育制度的选择及改革具有国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与向市场经济过渡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为既要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又要避免走上激进式改革道路,就必须由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替代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利益启动、自主决策等特点。为此必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使国有企业的产权明晰化;与此同时,又要实现政治体制改革,从而促进制度变迁方式和体制模式的双重转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建立资本配置绩效判断的计量模型 ,对中国资本配置制度变迁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后中国资本配置效率相比于改革前有较大的提高 ,但仍与理想资本配置状态相距甚远。为了使中国资本优化配置 ,必须继续创新和完善制度安排 ,努力促使中国资本配置制度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的方法论、制度的界定、三大理论基础以及其制度变迁基本理论框架的介绍,旨在展示其工具理性主义的思径取向,并对其作以反思。希望能为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振 《社会科学》2004,(3):13-20
农家变迁是反映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是推进工业化进程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不同地区工业化进程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此传统农家的变迁也就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路径与特点。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进入农家变迁的第二阶段 ,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仍然处于农家变迁的第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农家变迁是农家身份的变迁 ,是农家有更多的机会成为新一代城镇居民家庭 ,但这一进程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也表现得比较缓慢 ,加快这一进程应该成为这些地区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治理分为经济治理和政治治理两类项目。在中国自上而下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的基本模式下,有必要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梳理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经济和政治治理的变迁情况。在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模式下,中央政府针对农村治理的制度安排,往往受中央政府不同政策目标的权衡及地方政府激励相容条件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公社时期和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农村经济治理和政治治理的原则,都是内生于以财政收支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建构过程的。特别是由于治理的实施既有赖于中央政府不同政策目标间的权衡,同时也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因而蕴涵在不同层级政府间财政收支安排中的政府收支责任及地方政府的激励相容问题,对中国农村治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过程,政府主导逻辑内含于以需求诱致因素为基础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之中。本文尝试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这一制度变迁进行研究,分析了政府主导逻辑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特点,对制度变迁中政府主导逻辑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剖析,对如何超越困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加直接激变农村收入结构的变化。通过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都存在正向影响,但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演变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演化将会推动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这些转变带来了名优品牌竞争优势的进一步增强,更带来了形式各异的新型消费;正是由于消费需求出现的层次化和多元化,生产才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从而使得产业结构在适应消费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的进行了调整.面对这一系列的反应,我们应该找到合理的方案,切实优化消费结构,使其对河北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俞文蜜 《浙江社会科学》2012,(8):147-151,119,160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机理分析中,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率进行了分解,得出三个主要因素:系数大小、人均资本及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此同时,运用"动态最小二乘法"对浙江省的劳动弹性进行测算,并对浙江省1985-2007年的劳动收入比重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人均资本增长能够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系数则缩小了资本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造成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私营企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以及人均资本存量可以提高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而工业化进程加快、FDI以及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等因素则降低了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  相似文献   

14.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较多,有投入方面因素、政策方面因素、科技方面因素等。科技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究竞有多大,本文引入生产函数理论,对宁夏几个时期及市县农民收入增长中科技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从中可以看出科技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越来越严重。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 ,主要影响因素是 :经济体制改革、国家政策、经济结构的变迁、劳动者个人素质的差异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等  相似文献   

16.
制度通过其运行机制和对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规定作用于人,具有规范与约束、进步与保守双重矛盾特性,正确处理和把握制度对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从政治哲学的观点看,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中国社会制度和体制不断变迁,逐步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的历史.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民主政治的推进、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的运行及教育和科技体制的改革等,都极大地调动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深层矛盾又大多集中在制度上,党和政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制度变革理念,加快推进各项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信贷渠道为主。本文对中国国家银行信贷、价格指数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消费价格指数对银行信贷变动不敏感 ,对居民实际收入的变动较为敏感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影响我国国家银行信贷增长的重要因素 ;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8.
中等收入和上海的中等收入群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冶 《社会科学》2006,(9):91-99
中等收入是随时间、空间等条件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它不是一个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数值,而是一个变化的区间。通过恩格尔系数,可以判断何时出现中等收入群体;通过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可以计算出中等收入的上下限。上海在持续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中已产生中等收入群体,并在逐年扩大,运用统计部门的资料,就可以对上海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中等收入群体情况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9.
庞圣民  张永梅 《晋阳学刊》2014,(1):86-96,102
区域收入不平等的持续增大,对个人与群体的尊严、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严峻挑战。以往研究局限于经济学视角,只关心某一或某几种因素对收入不平等影响,过于碎片化。本文利用1952-2008年国家统计数据,基于结构主义视角,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区域间收入不平等背后的因果机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区域间收入不平等存在微弱倒"U"关系;结构因素是构筑区域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力量,解释比例达到69.7%。本文认为,"非均衡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必然的路径选择,区域收入不平等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严小萍 《河北学刊》2002,22(1):48-51
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 ,对她们的家庭、婚姻、生育、消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那些流动的妇女 ,由于环境的改变 ,收入的增加 ,生活方式的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