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金陵瞭望》2005,(4):26-26
胡德强撰文指出:最近有报道说,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城乡差距在缩小:据文章讲,高等教育城乡差距的缩小在于,“与1998年相比,2004年城市的报名数增加了1.29倍,同期农村考生的增幅也为1.29倍,达到了增幅的均衡。”如果单单从这一组数字去看.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是大幅缩小了,缩小到了持平的程度。可仅凭这一组数字就得出城乡差距在缩小的结论,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和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础,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失衡问题是制约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瓶颈。结合国内外研究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以CIPP测评理论为基础构建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测评指标体系。根据基尼系数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均衡程度进行综合测算评估,结果表明:八年来,各指标(除教育投入)城乡差异呈减少趋势,但差距依然存在。其中,教育机会公平指标上,城乡幼儿入园机会严重失衡;教育投入公平指标上,农村扶持力度加强,乡村生均公共经费高于城镇,但惠及面小;保教质量公平指标上,城乡保教质量之师资力量差距悬殊,办园条件差距显明;教育结果公平指标上,城乡小学新生受学前教育比例差距缩小,但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合理性、现实性、迫切性日益凸显。回眸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非均衡发展”逐步转向“基本均衡发展”,继而转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历程,从“区域”和“城乡”的宏大视域出发,在借鉴、整理与分析了《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区域、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然而,基于新时代发展视角反思仍存在教育经费“中部塌陷”、师资“难招难留”等现实困境。对此提出实施差别化的转移支付责任分担机制、精准补充教师队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演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全国普遍性,即东、中、西部地区都存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同时,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呈现“X”走势,即:1978~1985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1986~1991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992~1998年城乡差距缩减;1999年至今城乡收入差距重新加强。而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是进行农村制度创新和避免形成新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阐述了城乡教育差异的表现,分析了国家教育投资和家庭教育投资在南通城乡之间的分配差异及其原因,提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乡差距的拉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瓶颈”。本文从城乡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若干方面分析了内蒙古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进而提出了以下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建议: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与环境;政府采取干预与调控措施,对农村、农业和农民“多予”“少取”,促进农村牧区系统功能的增强;增强农村牧区自身发展的功能,提高农牧业劳动生产率;加强城乡互动发展,逐步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教育回报率存在较大差异,以Mincer方程为基础,利用CHIP2002数据,可以有效地考察城乡教育回报率的差异.以受教育年限为解释变量,加入性别、家庭背景等控制变量进行回归的结果表明,城乡年教育回报率差距为3.40%,再加入职位性质与产业类型控制变量后,城乡年教育回报率差距缩小为3.09%.以文化水平为虚拟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城乡教育回报率在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两个阶段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总体上看,城镇样本中等、高等阶段的教育回报率均高于农村样本.研究表明,在收入差异和教育回报率差异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城乡之间可能形成教育—收入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盲、半文盲人口的城乡差距缩小随着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扫盲工作的开展,文盲、半文盲人口的数量明显减少,而且城乡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城乡文盲、半文盲人口数量上的差距缩小。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这个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提高贫困阶层的生活水平以及缩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把“地区差距还明显存在,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作为当前工作的问题提出来,并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这里,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谈谈如何发挥成人教育的优势和作用,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一、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素质低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乡二元收入模型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了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不打折扣,则无论是在刘易斯的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还是在劳动力“有限剩余”阶段,新型城镇化始终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利用我国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同时新型城镇化也受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带来的良性反馈作用。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采取了城乡教师交流、城乡对口帮扶等相关政策与措施,“县管校聘”是新时代进一步破解区域优质教育均衡难题的重要探索。“县管校聘”政策实施以来,各省市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政策协调难度大、政策实施过程异化;学校执行走样、政策效果弱化;教师配合度不高、政策影响下降等。其原因主要有政府统筹不到位、学校权责不对等以及教师保障不充分等。推动“县管校聘”政策实施到位,要解决好公益与功利、放权与监管以及集体与个人三种核心关系,并通过强化政府统筹破解教师管理碎片化问题,通过科学设计强化政策实施协同性,通过强化监管以消除教师对评价的顾虑,通过系列配套措施与补偿手段增强政策执行动力,通过梯度推进降低改革难度,全方位提升“县管校聘”的实施水平。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未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为了探寻农地流转、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利用2000—2017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构建了PVAR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估计、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全国和东部地区,农地流转和城镇化之间呈正向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都能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过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也能促进农地流转,但却不利于城镇化发展。中部地区,从长期看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城镇化发展,但却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城镇化发展对农地流转影响不明显,但能够显著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尽管长期看来在促进农地流转上效果不是很明显,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西部地区,农地流转对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城镇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也不是很显著,但从长期来看,城镇化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农地流转和城镇化的影响也太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易于操作的对策建议以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改善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现状,合理设置乡镇机构,改进干部考核制度,提高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制定合理的户籍管理制度是更好地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此背景下,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文章选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等方法,采取来源于2013—201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将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农户健康人力资本以及教育人力资本的增加,对平抑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效果;在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入的增长效应十分显著,具体而言,教育人力资本及迁移人力资本极大地缩小了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验证了人力资本投入受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导向方面的增量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尤其是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以及迁移人力资本;(2)更加重视中、西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入,实现各项人力资本同时发力;(3)重视偏远农村地区卫生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培育职业农民,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内的热点议题。通过梳理发现,现有研究重点探讨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内涵、理念、发展模式、管理体制、评价标准等问题,尽管观点不一,但都强调政府参与,都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促进城乡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注意从地域和学校类别角度总结和提炼发展模式,并逐步趋向于建构量化的评价体系。现有研究还存在着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农村师资状况透视城乡教育的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村基础教育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奠基作用,是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农村基础教育中师资状况入手,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城市基础教育展开比较,结论是城乡教育的差距在加大,而城乡在师资力量的差距是至关重要的。如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以利于推进公平教育,文中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动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视角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决策支持。【设计/方法】基于数字鸿沟的视角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机制及异质性。【结论/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深入分析其中的机制发现,由于存在数字鸿沟,数字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但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促进效应还尚未显现。对全国分地区样本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在西部地区、非沿海地区更为显著,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不存在显著影响。最后,采用门槛模型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存在非线性效应,当教育达到门槛值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当农村金融发展低于第一门槛值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当达到第一个门槛值和第二个门槛值之间时,数字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城乡教师TPACK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城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差距。缩小城乡教师TPACK水平的差距有利于缩小教育的城乡差距。分析城乡教师TPACK水平现状以及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并将TPACK与教师学历、培训和信念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真实数据探究城乡教师TPACK水平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从而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城市教师的TPACK水平高于农村教师,城乡教师在PCK、TCK、TPK各维度上和TPACK总体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城乡教师在学历和培训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教师的学历水平和参与培训情况明显优于农村教师;学历与教师的TK、PCK、TCK、TPK和TPACK存在相关关系;培训以及信念与教师的TK、TCK、TPK和TPACK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之中。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乡村学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展开宏大的历史叙事,乡村教育历经探索期、奠基期、调整期以及优化期四个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乡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经费投入机制日益健全,办学经费逐年增长;师资队伍建设效果显著,教师供给质量增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当前,中国正处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时期,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将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互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城乡收入差距、适度城乡收入差距及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机理:一方面,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要求,过高或过低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针对我国城乡发展现状,从振兴农村经济、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和政府对农村的教育、税收、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及投入两方面分析了促使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