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文学作品,始终能够触摸到"绝望"与"希望"两大要素的跃动,现实的绝望总是那么令人窒息而无以复加,同时面对绝望的抗争与奋斗又是那么坚定和勇敢,而这种坚定与勇敢的奋斗带给人们的就是未来的希望。"绝望"与"希望"正是大江文学思想的核心所在,正如他演讲题目所表明的那样——"始自于绝望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根据唐代小说《太平广记·杜子春》而写的一篇童话,发表于1920年。当时,芥川陷入了极度的精神痛苦中,借《杜子春》一文表明了自己对绝望人生的希望。通过从作者和历史两方面作考证,提出作品中的老人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而杜子春则象征着作者周围的世界。而作品中老人对杜子春的态度表明了芥川对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根据唐代小说《太平广记.杜子春》而写的一篇童话,发表于1920年。当时,芥川陷入了极度的精神痛苦中,借《杜子春》一文表明了自己对绝望人生的希望。通过从作者和历史两方面作考证,提出作品中的老人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而杜子春则象征着作者周围的世界。而作品中老人对杜子春的态度表明了芥川对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塞尔登连锁店悖论指出了博弈中人们面临的一个理性困境:按照博弈论的理性规则推理得出的合理行为,事实上却是不合理的。从逻辑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个疑难。根据悖论标准,塞尔登连锁店悖论可界定为严格的逻辑悖论。学者们对该悖论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该悖论的消解对博弈论、逻辑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暗夜"中探寻光明是大江从鲁迅文学中继承下来的精髓所在。通过对大江《形见之歌》与鲁迅《希望》的比较研究发现,直面"希望"与"绝望"的现实问题,二者都是通过叙事者"我"在思想上的认知转变,关注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国家的独立与复兴。但在表现形式上又存在着明显不同:直面"黑暗",鲁迅是始终凝视"黑暗",将其内化为"希望",但其底色仍然为"黑暗";而大江是在凝视"黑暗"的过程中,将其外化为象征"希望"的"星星"或者"新人",在"暗黑"中窥视"星星之火"。鲁迅主张"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是"改造"主义;大江则力主"宽容"异端下的"希望",是"改良"主义。因此,如果说鲁迅是改造国民性的启蒙家,大江则是改良国民性的启蒙家。  相似文献   

6.
《七月》和《希望》作为胡风编辑出版生涯中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刊物,围绕着他们形成了一批作者群。这批作者群代表了胡风的文艺思想,阐释和践行了胡风的文艺见解,同时,《七月》和《希望》前后作者群的差异也体现了胡风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从<<希望>编后记>看胡风编辑刊物的倾向是:严肃的文学观,继承与发展鲁迅精神以及主观战斗的现实主义.胡风所编<希望>比<七月>更进一步地实践了自己的文艺理想和编辑理念,而每期的编后记则鲜明地揭示了这种倾向.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塑造了一位大地之母形象的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作者对这位出色的女性形象赞誉有加,然而,通过细读和严格的定性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位近乎完美的女主人公身上,时常会显现出她对自身处境的困惑与不满.实际上,通过拉姆齐夫人这一人物形象,伍尔夫探讨了妇女的两难处境这一主题,从而表现了作家的女性主义立场的一个侧面,即对妇女在社会中的定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解决悖论的可能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特设的理论路线,一种是面向事物自身的非特设路线,但特设理论路线困难重重,而非特设路线的理论前景光明。由此,进一步可以对罗素的三个悖论进行真实意义上的解决,将这三个所谓悖论排除在可能的逻辑矛盾之外,从而将其从悖论的行列中去除。  相似文献   

10.
悖论已经成为英美文学批评理论的焦点,特别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悖论大多围绕文学理论的基本层面来进行探索。文学评论理论视角下的悖论探讨,无论是从哲理层面还是从文学文本层面都能够启发我们深入地思考问题。本文以《愤怒的葡萄》为视角,将生态悖论与文学的基本批评理论相结合,采取悖论式的解悖方法——中间,空间或者边界,解决在生态文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文学创作和文本阐释中,生态悖论的文学化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哈罗德·品特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英国荒诞派的代表作家。《送菜升降机》是品特早期的优秀作品之一,全剧由本和格斯之间漫无边际的闲谈构成,整个剧本都充满了品特戏剧的荒诞性特色。这部独幕剧只有本和格斯两个人物,他们在一间地下室里等候着命令,对未来一无所知。从荒诞而又真实的语言、荒诞至支离破碎的情节、荒诞而又被动的生存三个方面,来解析送菜升降机的荒诞性,能够发现品特作品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希望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其存在的基础,对儿童来说尤为关键。个体从小就充满希望,这会对他将来的生活产生永久性的积极影响。不过希望是一个在学术界争论很大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文章在讨论希望概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如何培养儿童的希望,并介绍了评估和测量儿童希望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由于民间法对社会关系具有较强的调控功效,因此,作为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强化对民间法的关注,从其存在的客观与理论基点加以系统分析,以便使其在发挥社会作用时有一个相对合理的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发生的群体性事件,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集体暴力倾向.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表明,集体暴力具有社会抗争性质,集体暴力的蔓延既有可能影响公共政策,也有可能导致治理危机,因此需要通过法治和民主来化解.化解的关键在于促进民主转型、维护社会正义和法律尊严,同时要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产权和资本产权是企业产权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二者既对立统一,又此消彼长。总的来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产权逐渐在企业产权中处于主导地位,劳动产权成为主动产权,决定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资本产权逐渐成为从属和被动产权。这一本质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其中经历了劳动产权对资本产权的三次革命,正是这三次革命导致劳动雇佣资本的出现,使劳动者有可能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奥尼尔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是孤独的、无助的。因此他在戏剧中揭示了人类无所归属的悲剧,也反映出人类生存和存在的荒诞。在一个一切都失去了意义的荒诞世界里,人类不可能找到命运的归属,找到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寻访古三国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蜚声海内外的三国圣地,发掘和弘扬三国化是我们肩负的社会职责。而作为一个整体的三国化,不仅仅是蜀汉化,还包括魏化和吴化。为了摸清现存三国遗迹和有关三国的化遗存状况,与此同时,也从一个新的视角去认识三国的历史和化,2005年4月间,我馆与成都市摄影家协会联合发起了“寻访古三国”专题摄影考察活动,并将其作为我馆开展三国化和物专题调查的先声。  相似文献   

18.
兴起于二战前后的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有很大的区别,即以荒诞的形式表达荒诞的内容。荒诞的形式主要体现在:第一,没有通常的戏剧情节,只有一种情势;第二,没有人物刻画;第三,舞台的象征化。其形式表达了荒诞的主题:人的异化;深刻的虚无感;人荒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个思想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学科合法性问题是我们从事这一学科研究之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目标与现实社会实践之间的融合性是确立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学科合法性"的根本依据;深入展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学科合法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政治意义以及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