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汉广 《求是学刊》2013,40(2):115-123
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观念的提出,已不同于歌德和马克思当年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它既包含有那种世界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同时又是一种消解中心、多元并存,以全球化眼光看待本土经验的文学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场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大合唱,也是一场文化战争,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将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到执政党首要任务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文化在强国进程中的重要性.文学在文化的框架下,通过公共空间形成了意识形态功能并在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作用.不同于以国家机器为代表的硬权力,文学在文化中的软权力是通过文学虚构性与象征性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人写进虚拟的文学世界里,再通过文学作品来反观人类历史和展望未来,进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形成一种巨大的推动作用的.相对于国家机器的硬实力,以文学为代表的软实力因其文艺美学的特征而乐于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因而这种实力又被称之为“社会的大气层”或“社会的黏合剂”.文学的政治功能通过学科跨界阐释得以增强,这是因为文学除了文艺美学的价值以外,还具有其必然的政治性功能,因而在文学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强国就不仅要接受外域的先进思想,而且也要使中国的文学事业走出国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语境中文化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庆  高雨阳 《社科纵横》2008,23(12):132-134
全球化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科技力量、媒体优势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实施隐形的文化侵略和精神洗脑,试图摧毁和消蚀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把它们逐渐纳入到"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一体化框架中.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以美国为例,对文化帝国主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以中国为例,探讨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交流中维护本国文化主权、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晓燕 《江右论坛》2007,8(10):104-107
全球化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各民族政治文化的沟通交流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各国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挑战,对民族精神、文化产生冲击.为了适应新形势,寻求自身的发展,我们应正视这种挑战和冲击,并寻找有效途径来应对,实现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化,民族文化的发展正在突破原有的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密切互动与交流.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对各民族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充满了对民族文化发展前景的深切忧虑.要摆脱"文化焦虑",应对变局,关键在于坚持文化民族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当代澳大利亚戏剧语言日趋多样化,各种澳洲方言土语形成了具有澳洲本土色彩、能够反映澳洲现实生活的英语语言.而积极的民族身份构建与民族文化自卑感共存,使澳大利亚戏剧从思考"我们是谁"发展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什么?"20世纪末,澳洲土著以及非英语背景的剧作家分别把目光投向土著文化传统以及欧洲、美洲和亚洲人的生存现状,进而使澳洲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共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论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必定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全球文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和深远的、先进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观念。全球文化不是同质和一元文化 ,而是由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组成的多元的和异质文化。文化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文化扩张 ,从而 ,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会发生冲突。要建立全球文化新秩序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 ,同时 ,发展中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本民族文化 ,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晓芳 《学术交流》2003,1(11):127-131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深刻;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日益尖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探讨全球化浪潮给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顺应全球化趋势,坚持文化开放,重视文化安全,发展文化产业,这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巨轸 《社科纵横》2007,1(10):134-136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本土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民族文化发展的外层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制度层面的发展也有不利影响。另外,西方国家大肆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向其他国家进行资本主义价值观渗透,民族文化受到侵蚀。民族国家面对全球化,需要在文化保护、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方面及时出台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软权力竞争: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约瑟夫@奈在他1990年出版的<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和<软权力>一文中首次提出"软权力"的概念.软权力一般包括价值标准,尤其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权;市场经济,特别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体制;西方文明,指文化、宗教的影响.在冷战体制下,国际政治斗争主要集中于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层面,而使文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处于潜在的隐性状态.冷战后,伴随冷战时期处于潜伏和生成状态的许多因素开始跃居国际政治的前沿,文化作为国际政治中无形的"软权力",其争夺构成了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独特的景观.全球化形势下,面对西方无孔不入的文化扩张和渗透、面对西方的卫星轰炸和信息霸权,我国的文化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应对挑战,必须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先进文化,从战略高度来制定文化安全目标,从体制高度审视文化安全机制,从观念高度增强文化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李存山 《求是学刊》2002,29(1):21-25
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的必然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联系、交流和互动的强化 ,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发展是相互促动、辩证统一的。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多元起源走向愈来愈广、愈高层次的“多元一体”。在现阶段首先要强调全世界多元民族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对话中产生“重叠共识” ,从日益增多的共识中逐渐走向全人类文化的“多元一体”。儒家文化的仁爱精神、实践理性与“和而不同”的思想将在人类文化达成“重叠共识”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民族文学的发展除自身内在因素以外,还受他国民族文学外在因素的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文学研究的重心由语言艺术方面的内部研究转向文学的外部及文学与文化关联方面的研究和文学与文学间的对比研究;80年代以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成为文学全球化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对比研究中美两国文学发展史中受民族组成成分的影响、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形成的政治制度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以及文学全球化过程中输出与输入所产生的融合与排斥效应,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时期进一步澄清民族独立性与“西化”的悖论关系,走出误区,积极投身到文学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之中,以求在文学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取最大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天才 《唐都学刊》2006,22(5):137-140
全球化带来了文化转型的新时期,表现为两个特征:一是文化的发展产生裂变,由纵向的传统承传走向横向的文化开拓,主流文化遭到质疑,异己文化得到认同,文化走向解构、沟通、重构;二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文化的发展由一元独霸或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存;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未来文化转型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其出路只能是:以创新求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文化的创新首先必须确立科学的指导原则和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其二,创造新传统,是民族文化面临的现实选择;其三,文化创新的根本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自我”观;其四,文化创新的目标是建设以“先进文化”为努力方向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4.
对大众文化全球化发展态势中的文化霸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华 《学术交流》2004,(10):128-131
大众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趋势,但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也带来了西方大众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强势输入。在这种形势下,对发展中国家的弱势地位和被动处境我们要有客观的判断,在文化交流中既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又不能因此走向极端,完全否定一切西方思想文化。应呼唤理性与宽容,倡导对话与相互尊重,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文化矛盾与冲突,这样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中国大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共生(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1世纪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之间的碰撞、摩擦乃至对立冲突将成为影响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那么 ,在全球化背景下 ,文化之社会功能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以及从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计 ,第三世界国家在文化上应该如何作出反应 ,才能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冲突 ,这将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共生(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 2 1世纪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之间的碰撞、摩擦乃至对立冲突将成为影响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那么 ,在全球化背景下 ,文化之社会功能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以及从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计 ,第三世界国家在文化上应该如何作出反应 ,才能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冲突 ,这将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时代转换,"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反思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性语境.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法律文化交流与冲突进一步加剧,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多样态的发展特点.可以预见,伴随着冲突与融合的不断扩大,法律文化全球化将成为世界法律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律文化全球化本质上并非生成一种普适的法律文化,而是各民族法律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多元化与趋同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要保持民族法律文化的自我认同,正确处理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本土法律文化与外域法律文化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深刻地触及了当代民族主义的神经,促使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势头不减,而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论多利莫尔文化批评的"文本间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纳森·多利莫尔是当代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思想史家和社会学家,作为英国"文化唯物论"的重要开创者和积极实践者,多利莫尔在当代西方人文学术领域和左派政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他强调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政治、文学与权力、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多重复杂关系,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这也鲜明地体现了其文学批评的"文本间性"特征,并对我们当前的文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问题引发了谁的全球化以及全球化何为的课题。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之一、美国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南茜.弗雷泽认为,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种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主导社会范式的重要文化转折,对威斯特伐利亚的正义言说框架构成严峻挑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用有限的政治共同体去打破排他的民主认同,为全球化世界重建正义的元政治基础。其"反规范正义"的理论框架,与时俱进地发展了社会批判理论,体现了批判学派的知识"左"派在全球化时代对民族国家和超国家层面的公平正义的全面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