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默中喷薄出一缕金色的阳光,像惊鸿的飞矢,撕破了黑夜。是巨龙撼天动地的怒吼。它始于充满希望的黎明,终结在永恒、斑驳的岁月里。 相似文献
2.
3.
4.
古代一名书生。赴京赶考,途羟一个小镇。发现地上有一枚铜钱,向四周看看无人,便弯腰捡起放入了自己的口袋中,书生此举恰被一老者看见,意想不到的是,考场之上的主考官正是先前的那位老者,当他看到那名书生之后,当即批之曰:“一枚铜钱尚动心,让他为官定害民;贪习从此须悔改,未做文章先做人。”书生后悔莫及。 相似文献
5.
6.
【文题设计】下面是全国妇联最近公布的"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前10位:1、毛泽东2、父母3、周恩来4、雷锋5、刘翔6、成龙7、任长霞8、刘胡兰9、董存瑞10、杨利伟 相似文献
7.
人一辈子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属于过去,一天活在现在,一天属于未来。我想,要使人生过得充实、美满、壮丽、有意义,就要善待人生这三天。 相似文献
8.
【新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8年春晚之后,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他的身世颇多曲折,8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光明。但他一直在用心去感受阳光,触摸这个世界,虽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心, 相似文献
9.
10.
人生,因为它短暂,所以很让人珍惜;因为珍惜,才会有不舍的追求;因为追求,人生也就充满了各种美丽的色彩。有的人追求事业的成功,辉煌了自己的人生;有的人追求爱情的美满,装点了自己的人生;有的人为名利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奋力拼争,殚精竭力;有的人将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作为人生的乐事;有的人将报效国家、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因为人的形形色色,人生也变得变幻多彩,正因为人生追求的不同,人生也诠释着不同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某日,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身不敢忘。” 相似文献
12.
13.
马志伦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5-27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以及话题作文的不同,就在于材料作文往往不会直接将寓意或者是题旨直接表示出来。其寓意和题旨往往隐含在材料里面,需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方能明白其中包含的意思甚至是言外之意。只有先对材料进行分析,才可归纳出其中的思想内容,并提炼出契合思想内容的论题与观点。分析材料,首要的便是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或是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审题准确。 相似文献
14.
15.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曾经深以为然,并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周国平语)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人生的立足点”为话题,… 相似文献
16.
题目
绿洲踞在金黄色的沙漠上,蓊郁的树,浓厚的香,甘甜的水,清亮的鸟鸣。这沙漠中的绿洲,洗去跋涉者的疲劳,为饥渴的路人奉出食物和水,为远行的游客提供休息的处所,为迷失路途的流浪者指引方向。它是生活的供给处,精神的驿站。 相似文献
17.
18.
19.
牛瑞锋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纵观2007、2008年语文高考试卷的作文题,不难发现材料作文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尤其是2008年除四川、天津、安徽、广东、山东五个省份外,其余省份的作文都带有各种不同的材料。材料作文的开放性,让考生有了更多的发挥余地,同时如何正确地理解材料的寓意成为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关。材料作文一般要求考生“选择一个角度”或者“自选角度”作文,那么这个角度该如何选择呢?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