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20世纪著名的艺术大师丰子恺以其文、其画、其心性而闻名。他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对其散文的研究历来是我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但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从文学、哲理角度探讨丰子恺散文的内容、风格、世界观等诸方面,本文试从一个新的角度———“语言形象”来把握和梳理丰子恺的散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前期,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等人因为教育与文学的共同追求汇聚于浙江上虞的春晖中学,他们结庐于白马湖畔,彼此情投意合,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现象——白马湖散文。白马湖散文是形成于特定地域文化中的创作现象,这一文人群体在清幽宁静的白马湖畔教学写作,从而在散文创作中呈现出对教育的思考,对生活的艺术化追求,整体风格趋向清新素淡又自成境界。白马湖作家对佛学有着自觉的靠近,他们认同世间的苦难,并以心灵的平静去超脱苦难。他们以心理上的亲和来感悟佛教与人生,以宗教的虔诚靠近儿童生命的本质,在现代散文史上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的佛道思想有着深刻的家庭渊源.随着人生遭际的变化,这种影响呈渐进趋势并在他的"临川四梦"中明显地表现出来.汤氏早期的戏剧中,借佛道以阐说其执著追求、肯定人生的儒文化理念,晚期戏剧已完全为佛道思想所笼罩.作者是以种种现实人生镜象为证据,来阐说其佛道理念的.由早期的对情的歌颂,到后来的对情的否定,"临川四梦"最典型、最生动地展示出汤显祖从入世、愤世到醒世、警世而出世的全部人生经历,反映了汤显祖思想探索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散文对提升人的文学素养影响较大。近几年 ,电视屏幕上展播了散文这一新品种。通过电视散文与文学散文相比较 ,品评出电视散文源于文学散文 ,又超越于文学散文。电视散文有其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从古代向近代的转型过程中,王韬的影响不容忽视。王韬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融贯中西的文化背景使其文学作品在近代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小说、诗歌、散文,包括从文学观念、内容题材、传播方式、文学语言到文学功能,都开启或推动了中国文学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黄万华 《齐鲁学刊》2005,(1):104-107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王鼎钧以其丰富的散文创作推动着中国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他的“人生说理” 散文以其人生体验和审美观照的完美结合而为后人推崇,他的“原乡”书写以其独特的“乡愁美学”传达出人生观照 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他的“宗教散文”以超越宗教的日常智慧让人体悟到一种“散文魔法”。这奠定了王鼎钧散文在 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7,(1):138-144
散文是最贴近日常生活和日常表达的文类,其中,闲话絮语式的小品文尤其如此。现代散文从传统散文“载道”的模式中脱离开来,对日常生活敞开。然而,如何超越日常生活,做到言近旨远、因小见大,从而成为文学性的散文话语,这是摆在现代小品文家面前的基本任务。小品文题材广泛,形式和手法多种多样,很难全面、清晰地总结出其超越日常生活的方式。不过,丰子恺、张爱玲、梁实秋等的小品文创作提供了优秀的范例。丰子恺从艺术家的角度,带着佛家式的悲悯情怀,吟味和表现日常生活感兴;张爱玲以丰盈的感觉和缤纷的语象描写日常生活的诗意,写出人世的繁华,又以虚无衬托,洞察人生的奥秘;梁实秋从最平凡不过的生活现象入手,凭借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渊博的学识,考见人情人性。小品文家偏重于表现个人的情趣与生活的艺术,对特定时代社会的普遍价值关注不够。小品文家在表现自我的同时,也应该抱有更广大的对于世道人心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吴宓新人文主义的"道德"的文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宓文学观中最核心的思想是"道德".他深受儒家文化和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新人文主义的"道德"的文学观,这一文学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哲学背景.这一文学观贯穿在他的文化思想和文学批评论著中,涉及了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文学与道德的关系、人生与道德的关系、文学的道德功用等方面.吴宓文学观有很强的前瞻性和世界性的普遍意义,因此,在当代中国文学转型期,研究吴宓文学观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重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仲强 《阴山学刊》2011,(4):77-81,91
一向充满童真诗意,倡导“护生”的丰子恺,解放后,他的创作开始由童真诗意转变为时代主题和历史叙事,不但如此,在他后期的散文里竞不吝笔墨向人们展示有违佛性的“杀生”场景,显示丰子恺的创作心路已发生嬗变。从“护生”到“杀生”的主题变化,叙说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言说和遭际,和在不断“成长”中所滋生的困惑与痛苦,表达了他对人生现实和生命本真的哲学思考。“缘缘堂”传统思想在此被颠覆。  相似文献   

10.
废名自幼深受故乡浓厚的佛教文化熏习,其思想理路游走于儒佛之间。抗日战争爆发后十年间的乡村避难生活改变了废名的人生轨迹,也使废名思想由援佛证儒、会通儒佛而至出佛归儒,在精神体认与自我塑造中确立了儒家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的散文平易朴实,较同一时期的其他散文作品别有一种风味。本文试从题材的细碎、感情的真挚和散文的形式这三方面来论述其艺术特色,并简要分析了产生这一特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鲁原 《阴山学刊》2001,14(1):48-50
许淇的散文在寻找自己,既是散文家的自己,又是散文的自己.通过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回归探索人的生命的终极意义,把人生从繁冗的世事或社会的异化中解脱出来.文人的雅趣、诗画的情调、章法的严整、文笔的清丽,构成了许淇散文的风格.其志人散文常常在简约的文笔中突出人物命运的巨大跌宕,具有人生的悲怆感和苍凉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文”与西方现代诗学的“文学”,其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可是在近代,它们却交织在一起.因而,近代散文观也在由“文”向“文学”转换的进程中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多方面的特征:“骈散观”的嬗变与近代散文理论的探寻;“大散文”观及其创作实践;在杂文学观与纯文学观多元建构的文学转型格局中前行.这一新变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苦闷和忧患意识新时期的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与当代普遍热闹繁荣的、色彩斑澜的其它文学样式相出,其处境确实有些难堪和寂寞。有的人认为散文已处于半死不活的僵局,羞于再标榜散文为文学之“正宗”,有的人认为散文劫数已尽,散文形态及其家族正在土崩瓦解,趋于解体,有的人认为小说的发展已堵塞了散文的出路,散文的诸种功能已被其它文学形式分别代替了,当代文学不再需要散文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散文家、文学研究会的重要作家.如果说朱自清散文的思想内容是沿着“为人生”的道路不断开拓的话,那么在艺术上,则是以醇厚绮丽与质朴真挚并重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运动的实绩.无论是写景、叙事、写人、朱自清散文总是洋溢着一股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给人以眷恋、思慕的感受,达到了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真可谓画美情深意更浓.对此,我们在其名作《荷塘月色》和《背影》中,是不难得到印证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少人对散文的“美文学”特质进行过探讨。早在新文学的发韧期,周作人就将文学散文称作“美文”;王统照称之为“纯美文”,指出“其写景写事实,以及语句的构造,布局的清显,使人阅之自生美感。”胡梦华则称它为“一种不同凡响的美的文学”。以后,李广田也指出现代散文“仪态万方,无美不备”;王西彦也说:  相似文献   

17.
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孟子以“永矢弗援”的批判精神与道德热忱而炳彪千秋。《孟子》一书立论更为详备 ,文字由简约而雄肆 ,文风亦由雍容和舒而为铺张扬厉 ,是极具感染力的文学散文。 2 0世纪的百年中 ,随着孟子思想研究的深入 ,《孟子》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为人所认识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纵观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 ,有创获亦有偏蔽。回顾与总结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 ,分析其得失 ,将会为进一步深化《孟子》乃至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中国文学以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大文类构成的纯文学格局,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杂文学格局。在现代文学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小说和戏剧因其语言的通俗化最符合启蒙大众的要求,故最受青睐,从而跃居文学的核心位置;诗歌和散文则因其语言的艰深晦涩而丧失其固有的中心地位。在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中,小说和散文的成就之所以高于诗歌和戏剧,是由于小说和散文较好地继承了传统的语言形式,而诗歌和戏剧则背离了传统的语言形式,又没有找到适合现代汉语特性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杜甫的思想"奉儒守素"、"忠君恋阙"、"仁民爱物",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然而,由于时代思潮的影响、家庭影响、人生经历和命运变化以及他特殊的人生行藏,杜甫思想错综复杂,并非儒家思想所能涵盖,儒道佛三家思想在杜甫身上并存,因此"去儒化"思想也时不时在其身上通过种种不同方式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20.
晚明城市文化与思想新潮,明清易代之际血与火的历练,浙东学派与家学渊源,造就了张岱这位节义之士、文学天才和渊博学者.他涉足诸多文艺和学术领域,其人、其思、其学、其文均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洋溢着活泼泼的创造能力.张岱文化品格的独特性和包括散文、诗词、戏曲在内的文学创作的独创性仍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