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律的个体内化就是法律信仰形成的心理过程,其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和法律意志等三个方面。法律认知过程中,经过法律感知、利益感受、价值认同等环节,主体获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形成一定的法律观念,产生一定的法律理想。主体在获得法律知识、形成法律观念、产生法律理想的过程中,体验着一定的法律情感,也表现出一定的法律意志。在法律个体内化的基础上,主体会形成一定的体现其精神面貌的稳定的个性心理,这就是法律人格。  相似文献   

2.
良法的内容是良法研究从而是法治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我国学者对此重视不够。良好的法律应该是体现了良好的法律观念的法律 ,是承载着良好法律价值的法律 ,是展示着良好法律结构的法律 ,是包含着良好法律内容的法律 ,是凝结为良好的法律形式的法律。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视界是法律价值视界,法律规则视界,法律现实视界的统一体,而当今的法律理论大多是对法律的某一视界的特定研究,由此形成的法律理论不免带有片面性,而一种全面的法律理论是对法律的价值视界,法律规则视界、法律现实视界的综合研究,由此笔者倡导在我国建立一种综合的法律理论。  相似文献   

4.
论法律规范的结构──从社会学的视角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规范由微观、中现和宏现三个层面构成,微观法律规范由法律主体、法律行为和法律后果三要素所构成,并通过其功能的分化与组合构成中现法律规范,而宏现法律规范作为一个有机的体系则可以通过反映中现单行法律之间关系的在学理上被称之为法律部门的内在结构得到阐明。法律规范的结构是社会生活的功能性反映。法律精神只有通过法律规范才能表达出来,法律原则只有通过法律规范才具有可操作性。了解法律规范的结构有助于全面理解一个法律规则,确切把握它的社会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既有的三类法律推理概念失之过狭,这是由于它们对法律推理本质的认识不够准确。法律推理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而非权威性的制度实践;它包含法律事实的发现和认定、法律规范的获取和证立以及根据法律事实和法律规范对法律结论的推导等内容。故而,法律推理是人们在解决法律问题时,根据证据等信息并在与法律规范的调适中发现和认定法律事实、获取并论证法律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和论证法律结论的一种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秩序似乎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人们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想当然"。《无需法律的秩序》打破了这种"想当然",使人们看到一个无需法律的秩序,但这并不表明法律无用论。法律自有存在意义和必要,单纯的法律无用论和法律中心主义也许都需要批判。无需法律的秩序应当在法律力量中生存,而不会超出法律。  相似文献   

7.
论清末西方法律的植入对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法律改革是西方法律移植中国的开端。西方法律的输入不仅改造了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传统,也使得西方法律文化深深植入了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本体,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律移植是法律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自己的本土资源,晚清法律改革的成败颇值得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明确法律移植主体问题既是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法律移植秩序化和我国法律体系完整性要求的基础上 ,从狭义的法律移植角度和宽泛的法律移植角度对法律移植主体构成进行阐述 ,认为法律移植主体应依法拥有法律移植权 ,而法律移植权属于立法权的范畴 ,故法律移植主体应具有专属性。就我国法律移植的现状而言 ,我国应尽快在法律中明确法律移植权的归属 ,使法律移植主体合法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冲突法学者将法律冲突界定为民商事法律冲突 ,继而又把民商事法律冲突归结为民商事法律适用冲突。事实上 ,民商事法律冲突不等于民商事法律适用冲突。民商事法律冲突是不同法域的民商事法律之间相互抵触、相互冲撞的社会现象 ,是民商实体法冲突、冲突法冲突、程序法冲突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0.
司法权本质的正面规定性是服从法律,反面规定性是创造法律。同时,服从法律必须是创造过程中的服从,而创造法律必须是服从过程中的创造。只有通过创造法律,才可能真正做到服从法律;只有通过服从法律,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法律。而法律的生命,就在于创造性地服从法律与服从法律中的创造性。司法权的本质规定性,就体现在服从法律与创造法律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必须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此即经济法的动态性.经济法的动态性不同于不确定性、模糊性.经济法的动态性具有变动性、扩张性与回复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经济法的动态性与民商法、行政法的动态性特性又有明显的区别.之所以有区别,既有经济法自身品格方面的原因,又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等外部条件有关.以动态眼光来看经济立法的意义在于不应一味追求经济法典的制定,而应致力于建立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经济法律体系;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意义在于经济法理论研究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积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当前要做好政法工作,必须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在思想上分清社会主义治治理念与西方各种法治思想的界限,旗帜鲜明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政法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从研究互联网形成后对各类社会关系造成的影响入手,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中法律关系的种类和法律规制方式,总结了我国互联网法律的特点和不足。对比主要国家互联网立法的特点,认为我国应加快互联网民事、刑事立法的步伐,运用综合的法律手段调整互联网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4.
《唐律疏议》司法伦理思想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律疏议>司法伦理思想的探讨--从深层去把握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内涵,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这有助于沟通现代西方法律和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理念,从而加速实现当今所移植法律本土化,进而实现本土法律的创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调整经济关系,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因此它是一项典型的经济法制度。该制度体现了经济法以社会责任为本位的特点,融入了平衡协调的理念,同时体现了经济法私法与公法的特征,反映了经济法系统综合调整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法律性质及由此而引起的法律的变化,指出国际贸易法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国际社会作为分权社会,它的法律的产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及困难,国际贸易法的公正性是不足的。文中对于这种国际贸易法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诉讼法(学)上存在很多冲突,尤其表现在公开审判与回避制度、证据制度、法院裁判等方面。为了把我国建设成真正的法治国家,就必须消除这些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法律规定。同时,也应严格区分诉讼法(学)上的冲突与诉讼法(学)因自己的特殊性而作的不同规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伦理法肇始于法律的儒学化,始于汉代完成于唐朝。中国传统伦理法呈现出农业社会典型的二元性法律结构,“国法”与“家法”二元对峙;具有礼治主义、德治主义、人治主义特征。在法律的外部特征和社会地位上,中国传统伦理法缺乏独立性和自治性。中国传统伦理法不能构成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本土资源,伦理法必须被超越。  相似文献   

19.
公立高等学校由于法律、法规的授权取得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成为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主体,使其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对公立高等学校行政主体资格的研究,有利于保护高等学校和相对方(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提高高等学校的依法行政水平.  相似文献   

20.
超文本是一种描述信息的方法,是电脑文本实现开放性的技术手段,是实现网络知识信息共享的桥梁.在网络传播中,知识是以超文本为载体,把文字、数据、图像和声音等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超文本语境,在这种全新的网络传播语境中,知识传播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分析概括,并探讨这种新的网络传播实践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和传播特性,以期对新的传播理论框架的构建提供一些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