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技术转移中的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从产品技术知识系统、生产技术知识系统、研发技术知识系统3个方面的静态角度和动态角度分析了技术转移中的技术知识系统,期望对引进技术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赵鸿远 《经营管理者》2011,(8X):298-298
目前在市场上存在着许多的物业管理软件,但它们大多数都是以单一管理处理对象的应用模式设计的,在产品功能上没有充分考虑多个管理处理集中式应用的需要。为了提高高校物业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vb环境下采用mapx控件对校园物业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网络、数据库、程序语言和兼容操作系统的平台,达到资源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实现即时、规范、高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在解释技术体制、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间的关系,并指出原有技术体制在复杂技术系统下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引入技术场网络作为技术体制的新维度,解释复杂技术系统中技术场网络主体间的技术联系,并区分了这种技术联系的强弱,讨论了技术体制的新维度与原有维度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假设。  相似文献   

4.
徐波 《管理科学文摘》2010,(21):224-225
文章就当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的目的、适用范围、编制依据、职责、管理规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要点。  相似文献   

5.
胡天骄 《经营管理者》2012,(1X):315-315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可以说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本文从要是从这三大技术来介绍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结构的评价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企业的技术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价,不但可以促进企业各种技术因素(技术装备、人力、信息、组织)的协调发展,而且也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指明了途径.本文在探讨企业技术结构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广西工业企业技术结构状况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在很多中小学也开始建设数字校园了.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一技术资源,在教学中该用在什么地方?能解决我们日常教学中的什么问题?比如大型的、特定条件下的物理实验及物理演示实验.学生的探究实验(特别是关于运动的实验).教师和学生网上收集资料.远程教育、教学研讨,仿真实验.学生的学习信息收集、分析、评估等.这些都需要好好的利用好数字校园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在此基础上验证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就业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就业正相关。从行业内部看,中低技术行业中技术进步促进了就业需求,而高中技术行业,行业垄断程度高,技术变化增长明显,但是技术效率低下,不利于改善这些行业就业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技术学习的组织技术能力提升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魏江  刘锦 《管理工程学报》2005,19(1):115-119
在对现有技术学习理论简要介绍和评述的基础上,本文从糸统角度出发,提出协同技术学习的概念,把协同技术学习界定为知识积累和知识应用两个子过程,两者协同发展,包括学习主体、学习内容、学习源和学习方式的协同,技术能力的提升正是在其协同发展基础上实现的。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协同技术学习提升技术能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组合技术和组合技术运用效果的好坏是由多因素决定的。就运动员本身而,有技术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篮球意识等因素。除此以外,还受外部条件的限制,如本队的实力,同伴的配合,以及对方的对抗能力等因素。因此,在篮球组合技术的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训练阶段中,抓住主要因素,有所侧重、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技术追赶经常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和"自主创新局限于非核心技术"这两个怪圈。北汽集团历经近60年的汽车制造历史,拥有轿车、越野车、轻卡、重卡等丰富的产品线,其技术进步经历了自力更生—产品引进—技术引进—自主创新的演变过程。本论文旨在以北汽集团汽车技术追赶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后发国家汽车企业技术追赶动用、演化路径与过程模型。在理论层面,多层次解读技术进步内涵与驱动因素,归纳了不同情境下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路径:跨越式技术追赶、局部式技术追赶、高起点技术追赶,揭示了技术追赶路径演化与驱动因素、决策逻辑的内在关联。在实践层面,为后发汽车企业选择合适的技术追赶方式,提供重要的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崔淼  苏敬勤  王淑娟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2):128-135,142
本文采用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以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八类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发展历程为分析单元,研究发现: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技术系统包括架构、元件和测试技术,测试技术是联接架构与元件技术的纽带;从技术获取到自主研发,三类技术分别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系列化,引进、国产化与周边元件改进、核心元件研发与元件改进,以及匹配性测试、周边元件性能与匹配性测试、元件性能与匹配性测试三个发展阶段。最后通过与"简单"产品制造企业技术演化特征的比较,提出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技术演化具有架构与元件技术并行消化吸收、测试技术促进架构与元件技术发展、核心元件技术研发模式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文对参与技术联盟企业的技术能力与技术联盟三个重要状态变量(合作实力、相互依赖性、冲突)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假设.针对提出的假设,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国内226家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联立方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了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结论,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Jsp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盛行,B/S结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从最初的CGI到ASP、PHP,再到目前流行的JSP技术,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更新,JSP作为目前的主流WEB技术之一,在效率、安全、跨平台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宋亚勋 《科学咨询》2005,(17):15-16
市场经济促进高校和企业科技合作并以共赢求发展,科技合作是构成技术转移的一种形式,本文以高校与企业的科技合作,分析技术转移的过程,研究高校技术转移的含义、技术储备、技术转移市场以及在国家科技系统中的作用,促进高校科技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技术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于解释和刻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变动规律。结果表明,行业间的技术差距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可分解为正向的"直接效应"和负向的"间接效应",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取决于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技术创新和技术溢出的影响,行业间的技术差距将经历一个先增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过程,因此受技术水平制约的各行业的工资差距也将服从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或先缩小后扩大的正U型演化路径。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1999~2007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得出的两个假说和一个推论分别进行了检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行业技术差距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为负,而其他假说也得到相应的证实。  相似文献   

17.
新兴技术管理的若干新思维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银路  王敏  萧延高  石忠国 《管理学报》2005,2(3):277-280,300
根据新兴技术的含义和特征,重点讨论管理新兴技术时需要重点建立的新思维,包括不断降低高度不确定性、选择灵活的战略、期权思维、新型组织形式、"边缘"思想、新型的赢利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技术跨越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技术跨越作为一种非连续性的技术进步形式,是通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产业技术超常规、大跨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是我国在新的世纪中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竞争的一种理所当然的选择,针对如何有效开展技术跨越的问题,本文在综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更切合实际,对技术跨越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模式,即自主、引进、合作、并购四种跨越模式,并就各模式予以理论阐述及相应的案例佐证,期望有助于中国产业之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19.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市场能否有效地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领域的转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尽管科技进步法、技术合同法、专利法等科技法规早就为培育技术市场、活跃技术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尽管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经济的舆论造了许多年,科技成果这种本应很“抢手”的特殊商品,仍迟迟不能象劳动力、房地产及其它生产要素那样热销于市场。因此,有大约80%的科技成果难以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现场实可叹:三会冷冷清清 我国每年在部省级登记的科技成果有2—3万项,国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品技术链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追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品视角,技术可以理解为由支撑终端产品发明和改进的关键技术环节构成的产品技术链,涵盖了主导设计(技术标准)、核心元件技术和产品架构技术3个技术环节.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追赶需经历由低端产品架构技术向高端主导设计(技术标准)发展的技术链构建,依次表现为终端产品的集成创新、核心元件的渐进式追赶和主导设计变迁的技术超越.通过一汽轿车、华录松下和大唐电信3个企业案例对技术链技术突破的3种模式进行了系统论证,将3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印证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只有建立完整的技术链才能真正实现技术追赶,而灵活运用基于外部技术获取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加快技术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