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背景中国人民银行8月21日晚间宣布,自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本年内第4次加息。根据决定,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84%提高到7.0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2.
京广 《决策探索》2007,(11):68-69
新闻事件 近10年来"双双上调" 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近10年来我国首次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3月17日傍晚宣布,决定自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自2007年以来在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首次上调银行利率.  相似文献   

4.
《经营管理者》2008,(10):8-9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从9月25日起,除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金融机构下调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徐斌 《经理人》2011,(3):30-30
2月8日,央行再次加息0.25个百分点,是2011年的首次加息。从去年10月至今,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央行三度加息。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开始进入加息周期。其实,解决通胀问题很简单,就是大幅紧缩银根,央行紧缩货币的力度如果足够大,短期内就会将飙升的通胀指数给打下去。但紧缩货币力度和速度如果过快过大,  相似文献   

6.
《决策探索》2008,(11):6-6
中国人民银行5月12日宣布,决定自2008年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物价稳定已毋庸置疑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三大政策工具轮番上场和准备金率及利率的频繁上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了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作用,本文从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入手,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对各货币政策发挥的作用和效果予以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并迅速向全球蔓延,这无疑说明了国际中心货币的全球储备与货币投放以及头寸的国家管控之  相似文献   

9.
<正>早些时间,央行行长曾表示,是否加息主要看5月份的数据。因此,5月份CPI一公布,市场对央行加息预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在市场多数人看来,为了遏制通货膨胀,挤压两大资产的泡沫,加息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也有人出来说,由于市场对加息不敏感,或在中国加息对宏观经济没有多少效果,因此加息还不如取消利息税。从居民一年期存款的收益来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吣个百分点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已是今年央行第六次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  相似文献   

11.
虽然顾客重视产品的质量(可靠性),但其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往往不能完全掌握产品的质量信息。不同质量的产品可能具有不同生产和保修成本,因此保修期和销售价格可以成为传递产品质量的有效信号。考虑市场上存在相互竞争的两个生产商:在位者和新进者,顾客了解在位者的产品质量信息但不了解新进者的质量状况。研究并比较了仅保修期作为单质量信号、保修期和价格同时作为质量信号时,市场实现分离均衡的条件,以及新进者的保修期设计与定价决策。研究表明:在保修期作为单质量信号时,只要高质量新进者的单位时间保修成本小于低质量新进者,即可实现分离均衡;在保修期和价格同时作为质量信号时,当满足某些条件时也可实现分离均衡。相对于保修期作单质量信号的情形,当保修期和价格同作质量信号时,高质量新进者实现分离均衡所需提供的保修期更短、价格更低(信息租金更少),且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最后,数值分析表明保修期和价格同作质量信号时所需满足的条件是比较宽松的,比保修期单独作质量信号时更容易实现分离均衡。  相似文献   

12.
企业如何有效地传递信号一直以来都是财务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493家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为样本,运用信号理论,对附加承诺是否具有信号传递效应进行系统地分析、检验和解释。研究发现:(1)股改方案中"是否有附加承诺"和"附加承诺种数"与股改期间的累积超常收益CAR不存在显著关系,但"附加承诺轻重程度"与CA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是否有附加承诺"和"附加承诺种数"不具有显著的信号传递效应,而"附加承诺轻重"具有显著的信号传递效应,且该信号为"利好"消息。(2)6种主要附加承诺在股改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增持承诺、追送承诺和最低流通价承诺与CAR值显著正相关,说明这3种较重附加承诺具有显著的信号传递效应,且该信号为"利好"消息;而未来分红承诺与CAR显著负相关,说明市场认为未来分红承诺属"利空"信号;延长禁售期承诺和最低持股比例承诺与CAR不存在显著关系,说明这两种承诺不具有信号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银行业风险在不断增加,有的还出现了违法行为,从而导致银行业金融风险堆积,更有些银行已经退出了市场。2015年出台及正式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使银行业风险监管、预警、定价和处置机制逐步完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比较,对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分析,提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监管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于2007年1月开始陆续解禁流通。本文构建了一个受限股解禁的信号传递模型,证明了分离均衡在现实中的存在性,研究发现:中小股东可以通过第一大股东减持比例来评价公司价值,从而分离出公司真实类型,并通过股票价格将其均衡策略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正>央行在5月18日出乎意料地重拳出击,三箭齐发,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等三项货币政策。这也是央行在今年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第一次采用多重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表明央行正在努力走出货币政策效果欠佳、进退维谷的怪圈。在今年,央行曾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2%,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利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股票市场上股票的价格(企业价值)由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决定,即由企业的盈利决定,是企业收益的资本化。由于公司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金股利可以作为内部管理者传递给外部投资者的可以信任的信号,也就是说公司的股利政策可以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该理论在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得到较多的支持。但该理论是否适应中国的股利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出现了不少成果,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目的不断增多,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也显得更加有意义。笔者在对这方面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从股利宣告的市场反应及股利信息内涵两个方面分析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在分析股利宣告的市场反应时采用累计超额收益率的方法 ,在分析股利的信息内涵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 ,按照分配与不分配、分配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进行分组 ,检验股利政策与当期收益以及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我国股市中存在股利的信号传递效应 ,不同股利政策会引起不同的市场反应 ,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情况好于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 ,但不同的股利类型对未来盈利的预期没有差别 ,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选择上存在随意性 ,没有通过不同的股利政策传递公司未来前景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信号成本与服务外包供应商信号传递关系的博弈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服务外包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和不完美性,外包商难以清楚了解供应商的能力,使得服务外包供应商选择市场出现逆向选择。为解决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服务外包供应商选择市场运行的低效问题,本文利用信号博弈建立了信号成本与外包供应商信号传递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该模型对管理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承担社会责任能否提升未来公司绩效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大部分研究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公司未来绩效,将社会责任视为一种价值投资。在控制了当期绩效因素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后,本文发现:(1)承担社会责任不能提升公司未来财务绩效,仅能对企业未来股票回报产生正向影响;(2)当期经济绩效较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对未来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当期经济绩效较差的企业,社会责任会对未来财务绩效产生负向影响。文章结果表明:当期绩效较差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存在更大成本,当期绩效较好公司可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向市场传达信号使其与当期绩效较差公司区分,但此信号行为本身不对公司绩效存在影响。早期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与未来公司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很可能是因未考虑当期公司绩效同时正向影响当期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和未来财务绩效而产生的伪相关关系。本文实证结果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社会责任促进公司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