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日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战后至20世纪末,在澳大利亚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有关各方的参与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实施设立新型职校、构建框架体系、开发新型课程、实施培训计划、培养核心能力、强化职教管理、提供培训保障、普教职教结合和加强职教研究等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的初等教育对个性和创造能力进行否定 ,培养学生学会忍耐。要求学生在克服缺点的同时抑制特长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陈聚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
二战以前,日本金融资本的表现形式是财阀。二战以后,日本金融资本以企业集团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战后日本金融资本所体现出来的诸多特殊性,与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牛梦琪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
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论面积,仅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论资源,十分匮乏;其可居住面积上的人口密度已居世界首位,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再加上一小撮狂妄的军国主义分子所挑起的战祸,带给日本本国的咎由自取的严厉惩罚,使二次大战后的日本经济陷入瘫痪和崩溃的境地,到处是断壁颓垣和灰土瓦砾,二百多万青壮年战死,四百八十五万军队被遣散,二百多万无依无靠的儿童,一百五十多万肺痨病患者,一千八再多 相似文献
5.
欧是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战后,日本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诞生了许多新兴的产业部门,而传统产业部门的发展则出现了不平衡,结果使整个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特点是服务行业(即第三产业)有了迅速发展,造成产业结构日益软化。 相似文献
6.
沈才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5)
本文介绍了日本“战后改革”中进行整肃的过程,论述了它的性质、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文章指出:这场整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美国占领当局发动和领导的、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大规模清洗运动,它在日本“战后改革”中占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浊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群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战后,日本原有的战争机器被瓦解,军国主义受到清算但并未被彻底摧毁。总想重振“大日本雄风”的军国主义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日益变本加厉。这股军国主义浊流的主要表现是:重新建立强大的战争力量,积极开展“改宪”、“扩宪”的活动,曲解、颠倒侵略历史等。它是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和平的威胁,我们必须对其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8.
9.
李均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我国学者过去的“日本战后文学”评述,有受一定的观念支配、因人废言之嫌,因而在历史、客观上欠周全。本文以此为鉴,尽可能把时代环境、文学思潮、重要作家作品实录似的梳理出来。这样做并非笔者没有观点,而是有意防止以观点、删削史实。笔者以为,公正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的,唯有越客观,才能让人们在反反正正中去思索、去鉴别、去讨论。 相似文献
10.
宋绍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战后日本,在作为资本主义强国中的一个后进国的基础上,特别是在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经济几乎濒于完全破产境地的基础上,实现了所谓“超热化”的高速度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经济大国”。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大量地、有重点地和有选择地引进并有效地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无疑是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战后日本技术引进的实践,不仅雄辩地证明了科学技术作为伟大生产力的巨大作用,而且生动地表明了战后日本的技术引进工作是有效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姜群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5):83-87
日本早期翻译儿童文学兴起于明治中期,大致有四种形态:1、对成人文学的改编;2、法国沙尔·贝洛、德国格林兄弟、丹麦安徒生等人作品的改编与翻译;3、以"御伽噺"的形式移植世界各国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4、以近代的长篇读物为主的创作型翻译作品.早期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固有名词的改译;2、用日文字母"假名"注释汉字;3、异国风物的日本化;4、文饰点缀;5、变更文体;6、省略与补充.本文还对岩谷小波等作家的译介活动作了评述,揭示了明治期翻译儿童文学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战后,韩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其发展成果举世瞩目。在介绍韩国战后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历程的基础上,对韩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动因及经验进行了分析。韩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较好的经验,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满达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
战后的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中小企业为数最多而又最发达的国家。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增长速度快、灵活机动的特点,不仅是大企业生产的得力“助手”,也是技术开发、出口创汇、发展地方经济的骨干力量。无论在日本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年)还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55—1973年);无论在经济低速发展时期(七十年代后期),还是“技术立国”以至“贸易立国”的现在,它都在不同程度上,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据八十年 相似文献
14.
贾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3,(1):67-69
日本天皇在战后主动参与日本政治有两种方式,即"内奏"和"天皇个人外交",几乎都是在一般国民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外。宫内厅是战后天皇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天皇参与政治的频率及对政治影响的程度与执政政治家的天皇制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战后天皇在日本的内政外交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书臣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价格问题,是战后日本政府和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发展经济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政策课题.战后日本经济在1955——1973年获得了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实现了“实际10%左右的高增长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日本政府果断地实行价格改革,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仅就战后日本的价格改革,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何乃英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自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四十余年间,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新时期,也是日本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时期。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当局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从战胜国转为战败国,从军国主义国家转为没有正规军队的国家,从法西斯主义国家转为一般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战后文学是在社会发生重大转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这个时期的文学(本文 相似文献
17.
今天日本经济学专业在迅速地扩展着,尽管如果我们除掉工商管理专家,经济学家的人数相对说来仍然较少,可能总共还不到二千名。而今天日本经济学家中差不多有一半采取马克思主义立场,这样说并不夸大。学术马克思主义在日本成为一种真正力量是在二十年代晚期和三十年代早期,那时适逢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王也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2)
日本的资源贫乏而工业发达,要想繁荣经济,就必须发展对外贸易。在现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输出资本是控制原料来源,带动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战后的日本以其经济高速增长为背景,和日元升值相联系,一直在努力扩大资本输出,以求贯彻作为经济发展长期战略的所谓“贸易立国”的决策。到1980年底,仅私人资本输出——对外直接投资的件数,累计即为23,953件,金额累计高达364.97亿美元。同美国、西欧一起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三大资本输出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朱剑洪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军当局的指导下进行了国内教育的民主化改革,为其后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保证。但是,在战后初期的教育改革中,日本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导致了教育荒废等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总结了该改革弊端的三大表现,以期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点反思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执行一条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路线,极大地妨碍了中日两国国家关系的改善,限制了中日贸易发展和人民的友好往来。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使中日关系,尤其是贸易关系在经历了坎坷之后,开始向着康庄大道前进。早在一九五○年日本就成立了中日贸易组织。一九五二年六月,日本又同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贸易协定》。接着,又先后于一九五三年二月,一九五五年五月和一九五八年三月签订了《中日民间贸易协定》。正当中日民间贸易顺利发展之时,日本少数人于一九五八年五月,非法制造了“长碕国旗事件”,迫使中日贸易中断。其后、中国政府从中日两国的长远利益着想,又考虑到贸易中断后,给日本的一部分依靠经营中国商品生活的中小企业造成的困难,于一九五九年二月,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