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再论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黄亚清(一)黑格尔认为,要确定《逻辑学》的开端是一桩十分困难的事。对于形而上学者来说,“开端似乎具有不可思议的性质”,如何确定科学的开端,曾引起近代哲学(形而上学哲学)的惊惶失措。一般来说,作为《逻辑学)体系的开端不外乎来自... 相似文献
2.
真理问题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中极其重要的问题。黑格尔认为,哲学就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真理是概念的科学体系,真理是发展的,真理是全体,真理是主体。 相似文献
3.
韩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5):681-683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阐述了其对哲学的基本认识,并且通过对哲学的表述把他的哲学观与康德、谢林等人的哲学观区别开来。黑格尔的“哲学”既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想象的产物,也不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客观精神自身运动和发展的一个过程;是本体论、辩证法和方法论三者的统一;是孕育了黑格尔庞大哲学体系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4.
从中西互释的视角,以中国问题意识和当代视域的症候式阅读为出发点,提出从伦理道德以及伦理学或道德哲学学科范式解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思想文本的可能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精神生命次序和德性阶梯理论来理解黑格尔开创的现代性与主体性思想,在注重重读经典的当代意识中提供一种理解西方现代性的伦理学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4):84-91
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观点走向成熟的那个时期,《精神现象学》对马克思的思想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突出地体现在马克思对主客体同一性的理解、对劳动问题的理解和对承认问题的理解三个方面。其中的主客体同一性预示了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统一原则,劳动构成了马克思批判理论和解放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承认论题则成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6.
精神在意识阶段还没有呈现出它的本质意义,只有进入自我意识,它才进入真理自家的王国。自我意识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中心和灵魂。为了理解自我意识,必须理解主奴意识。主奴意识是自我意识理论的基石,也是整部《精神现象学》发展的一个根本环节,它是人类从自然走向社会、从动物进化成人的关键,是人类文明史的真正起点,具有深刻的哲学、历史和文化意义,它对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西方现代的人文哲学都产生过深远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精神现象学》和《哲学科学百科全书》体系的关系,不仅是黑格尔研究者们一直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且在黑格尔本人的思想发展中,对于两者关系的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与哲学体系是否需要一个"入门"或"导言"联系在一起,黑格尔从耶拿时期就开始思考并寻求这个答案,在经过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分合之后,他确定了《精神现象学》作为是哲学体系的导言和第一部分,但在最终出版时把原初的副标题"意识的经验科学"改为"精神现象学的科学"又表明了黑格尔对于这个"入门"或"导言"采取了部分否定的态度。本文通过上述黑格尔思想的发展和转变,来探讨《精神现象学》与《哲学科学百科全书》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易》时间问题的现象学探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Zhenfu 《学术月刊》2007,(11)
《周易》时间问题是一个烦难的问题,也是一个为今天的易学研究所忽视甚至遗忘的问题。其实,《周易》是先秦古籍中最集中而深致地关注与论述时间问题的一部典籍。其时间观,是在原始文化的人文土壤中滋生出来的,具有独特的人文素质、品格与精神。《周易》的筮符结构就是它独特的"时"结构;而所谓"命运",表述的是一种处于神性时间与人性时间之际的巫性时间。"知几,其神乎"正是《周易》对这种巫性时间的趋于哲理内涵的追问。它显示了一种现象学的意义。用现象学的理论与方法,努力对周易时间观作深度解读,以"在"的提问会应《周易》"时"的价值与意义,在反思与批评中揭橥《周易》时间观特点。在众多的巫术文化中,唯有《周易》巫筮转嬗、成长为以哲理、伦理为主的史文化,这与它的巫性时间观有着密切的人文联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建构的方法论思想为指导 ,从精神现象学的角度 ,分析数字化整塑现代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探索数字化时代精神现象学逻辑建构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揭示数字化现象背后所隐含的“精神”因素。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对数字化时代精神现象学的学术考察 ,既直接承接了技术与人文争论的命题 ,继续对技术现象的合法性进行追问 ,又通过数字人文、社会技术、虚拟现实等逻辑建构 ,对数字化表现的精神现象加以综合与创新。数字化时代的精神现象学开创了时代精神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序言》中对真理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归纳起来有四点,分别是:真理是科学的体系;真理是全体,真理是圆圈式的发展过程;真理包含着错误的环节,真理和错误是统一的;哲学真理是主体。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 ,新时期小说始于刘心武的《班主任》 ,但是 ,从新的视角来分析 ,1 980年发表在《北京文学》十月号上的汪曾祺的《受戒》才是具有“全新”意义的小说。这篇小说具有新的价值坐标 ,呈现为一种“革命性” ,无论是主题、视角、文体还是艺术本质、作家的审美意识、小说的艺术精神都有极大的变革 ,有着全新的面目。它在主题、文体、美学风格等方面对新时期小说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2.
《精神现象学》论“社会关系”和人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人的生成是《精神现象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黑格尔通过对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考察 ,以抽象的、逻辑的和思辨的形式表达了人在劳动和社会关系中自我生成的深刻思想。认为自我借助于和他人之间形成的“互主体性”关系 ,最终实现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世界历史个人”。这一思想与马克思关于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自我诞生和社会关系理论有着逻辑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的出发点 黑格尔及其哲学,既不像在他之前的莱布尼兹和康德那样,立即在法国引起相当大程度的共鸣,也不同于在他之后的马克思、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受到法国思想界的持久肯定. 相似文献
14.
在现象学视野中,《红楼梦》主题的探讨方式来自于读者的建构,中国读者生活在强调血缘关系的文化中,这一文化使得中国读者在现实中经常获得一种宿命性体验。《红楼梦》通过故事和作者对故事的叙述过程也强化了这一宿命性体验。《红楼梦》对宿命意识的强调构成了中国读者强烈的共鸣,这是《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化经典的本质原因。宿命感的本质是人对自身有限性的理解,《红楼梦》的审美价值就来自于这一理解。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在其哲学全书导论《精神现象学》第四章意识自身的确定性的真理性中探讨了自我意识的两种形态:独立的主人形态,依赖的奴隶形态;并描述了这两种形态之间以劳动为中介的相互转化。这一对主奴关系的经典论述及其对劳动在两者转化之间所处重要地位的强调对后来的哲学家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本文试图对黑格尔理论中的主奴关系的辩证法略做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奴隶向独立自我意识转化的一个历史前提——承认的全面化。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从现象学的解构立场出发,对传统的哲学史和哲学观念进行了重新理解.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史研究并不是追逐哲学家思想和文献的什么绝对的虚假客观性,而是与之发生一种复杂的解释学意义上的争执.哲学不应该是某种理论传递中现成知识点的说明,它缘起于对原有思想追问中的先行确立,由此生成哲学之思的前提条件.哲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追问之思.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揭示了康德早晚期思想方式的转变。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进一步摆脱了实体主义的残余,在鉴赏判断中要求对外部世界实行悬搁,体现出一种创造的自由,认为知性能对美进行直观,而审美主体之间存在着共通感,这些分别与现象学的还原理论、意识的主动构造功能、本质直观理论及主体间性类似。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进一步向现象学逼近。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生是科学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与人类其他文化形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它是一种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发生的文化现象。语言符号的进化,为科学的发生提供了思维工具;思维逻 辑的嬗变,为科学的发生建构了认知框架;人类理性的扩张,是科学发生的精神动因;社会实践的发展, 是科学发生的最终根源。 相似文献
19.
一 "精神现象学"这个书名,在当时是颇有时代感的."精神"(Geist)一词,是18-19世纪之交流行的一个时髦概念,尤为德国古典哲学和浪漫派文学所看重,也为黑格尔所钟爱.在《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一文中,黑格尔谈到作为两条形而上学原则的"精神与物质"在哲学传统中的对立.自然哲学和理智哲学的任务就是证明这两者之间的同一性,因为自然对这种同一性浑然不知,而它在精神中已回到自身. 相似文献
20.
李海明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1-43,64
本文运用海德格尔基于现象学理论而提出的"从存在者身上逼问出存在来"的观点深入解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随缘》,希望通过诗歌文本的表象,从诗歌的文字的存在者背后逼问出许多存在来,以便真正读懂弗罗斯特诗歌所具有的深遂哲思,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