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相对真理与絕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論上的一个重要問題。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經驗批判主义》一书中,把真理問題归結为两大問题:(一)有沒有客观真理的問題;(二)相对真理与絕对真理的关系問題。这是用辯証唯物主义原理考察真理問題必然得出的結論。客观真理問題,說的是人们的认識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是真理論中的唯物論的問題。相对真理与絕对真理的关系問題,說的是人们的认識是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絕对真理的逐步深化的过程,这是真理論中的辯証法問題。如果有沒有客观真理是真理論中唯物論和唯心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报刊上討論有关部分质变的文章中,都直接或間接地談到了质变有没有持续性的問题。討論这个問題,可以进一步认識事物的联系和轉化,有助于深刻理解质量互变規律,同时对革命和建設的实践也有一定的意义。最近,《江汉学报》发表了王明瑞同志写的《质变有持续阶段嗎?》的文章。王明瑞同志认为质变沒有持续性。我对他的观点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在提出来和王明瑞同志商榷,并就正于其他同志。 (一) 任何事物都是貭和量的統一体。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貭变到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事物的量变和质变都  相似文献   

3.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指出:“在无产阶級革命和无产阶級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間)存在着无产阶級和資产阶級之間的阶級斗爭,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爭。”并且指出:“这种阶級斗爭是錯綜复杂的、曲折的、时起时伏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这个指示非常明确、非常深刻地指出了过渡时期阶级斗爭的规律。按照这个指示去观察形势、分析問題、进行工作,正确地认識和进行阶級斗爭,就能保证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深入,就能保証社会主义建設順利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思维的本质属性看由精神到物质的基本准则季国清,樊树纯精神的外延十分广泛。思维仅是其一个子集,但却是一个研究最多.可以部分地由黑箱法进行形式模拟的一个子集。因此,研究由精神到物质应先从思维入手。本文以自然科学的公理化方法,先定义有关思维的基本概念,再...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表现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西种形态并存。本文将着重說明中国封建社会內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內容及其表现形式,并企图論証它并不排斥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关于国家土地所有制,属于馬列主义經典作家所說的古代东方或亚細亚土地所有制的类型。由于我国史学界对經典作家关于亚細亚土地所有制的指示,还存在着解释上的分歧,在此有必要申述我个人对这一問题的认識。馬克思和恩格斯都說沒有土地私有制存在是东方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里說:“百湼正确发现东方——  相似文献   

6.
由薄到厚 由厚到薄——素质塑造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塑造就是由薄到厚 ,由厚到薄。思与学是素质塑造的基本功夫。由薄到厚是知识的积累 ;由厚到薄是内化、超越、创造  相似文献   

7.
象形文字結构,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社会意識的反映。汉文字是象形文字,古今中外的学人,有很多就是从种种社会意識的角度去研究。自古传說,到許傎、杜林、顾野王、王安石、郑樵、周伯琦、赵宦光、黄生、方以智、吳大澂、孙诒让、章炳麟、刘师培、王国維、程树德、杨树达、林义光,乃至于拉克伯里、高田忠周、中島悚、柏希和、葛兰言等,莫不多少接触到这一问题,但系統而全面的討論,似乎还很少见。我继承着前辈的遺业,綜合一些新旧知識,略略有点意思,藏之已十多  相似文献   

8.
<正> 西方一些新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曲解为"实践一元论",说什么马克思把实践范畴提升到"本体"的高度,从而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恩格斯由于确立了自然本体的地位,从而倒退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此, "新马克思主义"者提出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对立;马克思是一位真正的人道主义者,恩格斯是自然论者.他们把恩格斯歪曲为只见物不  相似文献   

9.
张秀华 《阅江学刊》2023,(3):5-15+172
既有对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理解大多强调二者的区别,并执着于某个领域性或行业性的特殊考察,尚未在工匠学理路上关注它们之间的共通性和互动互释的内在关联。为此,有必要在总体性辩证法下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融合问题课题化,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语境分析,不仅在理论一般意义上逻辑地阐明何谓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以及二者的融合,而且历史性地说明新时代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实践融合的必然性、紧迫性及其所具有的塑造物与塑造人、成物与成己的双重功能。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是提升劳动者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的关键,共同构成职人伦理的灵魂和最高境界,只有将二者内在地统一于主体的劳作和生产实践过程中,合内外之道地求真向善臻美,才能既实现组织的创新发展,又促进个体从“知之者”到“乐之者”再到“是之者”的劳动辩证法的历史展开,让实践主体在“去存在”的道路上成为“技艺型新匠人”,在总体上开显出生命力量与劳动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马克思写作语言的多义性特点入手,通过把握马克思哲学语言的隐喻性,来透视他的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本质,这是近几年哲学界出现的一种研究趋向。该研究趋向实际上涉及到了自卡西尔以来西方哲学普遍关注的“哲学术文中的隐喻问题”。而实质上这一研究是一种“解喻化”的读解方法。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解喻性”特质及其革命意义,以及分析泛科学主义的“物喻论”的历史性理论成因.进而说明马克思在消解各种“物喻论”之后,确立了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世界”哲学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由费尔巴哈崇拜转向费尔巴哈批判经历了四个阶段:马克思受费尔巴哈"主宾原则"和人本主义方法的深刻影响;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创造性应用;马克思由抽象人的观点向现实人的观点转变;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发生这一思想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在研究中逐步确立了实践劳动的观点,受施蒂纳与受赫斯思想影响等。这一转向是马克思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了断与青年黑格尔派复杂思想关系的重要环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实现两次变革的显著标志,是马克思制定"现实的人及其发展历史"的唯物主义出发点的理论土壤。  相似文献   

12.
陈立群 《唐都学刊》2003,19(1):62-65
"从巫到史"是中国文化祛魅过程的重要组成。而在这一普遍的文明进程中出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现象:"史"的精神化。"史"经历了"事"、"事"的文本化、以及实在化、精神化的嬗变,最终成为一个精神实体,承担了裁决和指导现世生活的责任,成为中国文化传统里一种精神导师似的角色,对中华民族生命意识的建构、人生价值的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体的框架中,除了科学的理论体系支撑、理想信念的引导、正确荣辱观的要求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而弘扬时代精神是由人、为了人而提出并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体现人民的主体性,才能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志愿精神内涵的特质及其志愿精神的现实化,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内涵。因此,充分发扬志愿精神,将志愿精神转化为志愿者行动的现实,体现了人民主体性原则,就是为了通过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得到最大限度的社会认同,并深植于最广大人民的心中。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实现国民认同的量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社会信仰的质的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个体的人是一个开放性存在。他在寻视烦忙之中组建起一个属他的世界——他的社会关系整体和自然关系整体。这种组建活动就是个体实践。个体实践与个体实践处于不间断的互生运动之中。这互生运动的总体化就是世界。为了透彻地把捉个实践,在这里必须追问的是:个体实践之为实践的本体论机制是什么?是什么将人类个体的实践活动与阿米巴虫等前人生命个体的自下而上活动区别开来?个体实践的根基性结构是什么?一、个体实践的共时性结构①——对个休实践本质的探讨个体的人的活动不外分两种:个体用手、脚、躯体和由它们把握的物质工具系统改造外部物…  相似文献   

15.
由狭义和广义文化观到新文化观 ,不仅是对文化认识的深入 ,更是对人自身认识的深化。文化是人最深层的生存方式 ,它是对人与对象之间矛盾关系的反映和解决 ,也是对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矛盾的反映和解决。特定的话语产生于特定的语境 ,语境的变化必然引起话语的变化 ,基于新文化观上的文化哲学是对传统唯物史观的丰富与发展。当把人、实践、文化三者理解为一体时 ,文化观也就是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从内涵上讲,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相同之处。但企业文化的外延显然要比企业精神广泛得多。或者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从企业文化当中派生出来的,建设和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既需要借助于企业精神,又可以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乃至于促进和振奋整个民族精神。为此,探讨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什么是企业文化,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的说法不一,我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社会文化融于企业管理和其它各项实践当中而形成的经营管理观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传统意识,是企业内部人员素质及精神文明状态与企业外部形象的有机结合。作为社会主义企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传统认识论在本质上是逻辑主义的,而现代认识论的基本流向则是历史主义。我国哲学工作者要想走上认识论研究的新路子,必须实现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哲学转换,重建社会认识论。 传统认识论解析 传统认识论是指黑格尔哲学以前的认识理论。传统认识论在本质上是逻辑主义(或称逻各斯中心主义)的。 第一,传统认识论把认识的对象──世界(包括人本身及其社会)设想为一架按逻辑程序运转的机器。这个信念不仅支配着各种唯心主义和机械论,而且也支配着各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第二,传统认识论把认识的主体简单化、抽象化和逻辑化.我们…  相似文献   

18.
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它以自然本体论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主要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即阐明人类及其社会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的本体论.实践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自己的本体论基础,使得实践美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从这样的哲学、美学观点出发,文学本体论同样应该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关系本体论:文学的本原和存在方式离不开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从存在的本原上看,文学的最终根源是物质生产及其转化为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从存在的构成方式上看,文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过程;从存在的现实方式来看.文学是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结晶——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存在.唯有实践本体论可能克服古代传统形而上学的实体本体论和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在主体和客体、主体和主体、客体和客体的关系及其统一之中来审视文学,把文学如实地还原为"对象世界-作家-文学作品-读者"的实践统-整体.  相似文献   

19.
法国社会学电子期刊——《批判精神》是于1999年11月1日由让-弗朗索瓦·马尔科特创办的月刊,迄今已走过一年多的历程。截止到2000年11月,共发行了12期,登载了涵盖社会学的36篇文章。该刊的12位编辑分别来自欧洲、非洲和美洲。自创刊以来,接受访问量3000多次,每月有400余位世界各地的读者访问《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杂志的宗旨是:1.给全世界的法语社会学家创造合作与交流的空间。2.针对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社会学观点与看法提供探讨空间。3.成为借鉴与提高的场所,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方法经验丰富各国自身的实践。4.成为传播社会学研究成果的…  相似文献   

20.
蒋述卓 《探求》2006,(2):80-80
构建和谐广东,应怎样做现代广东人?2005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东人精神丛书》,从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为我们亮出了精彩的答案。“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这是对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规范表述。《广东人精神丛书》正是立足于这一基本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实与历史的结合、广东与世界的结合,从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到海外广东人的刻画,从广东人的商业精神、开放精神、艺术精神到学术精神的剖析,多层次、多视角、多纬度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的广东人精神。这套丛书在当前构建和谐广东、文化大省的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